历史上越、僚、濮等民族曾时兴一种奇特的成人仪式,就是在男女成年时敲折或拔去上颚门齿,称为“凿齿”,有的还装上狗牙作为装饰,并以此为美。凿齿之后男女オ可谈婚论嫁。这些民族住干栏式建筑,以铜鼓为礼器,盛行竖棺葬。由于长期生活在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他们练就了一些特殊的生存技能和功夫,如能潜在水底持刀捕鱼、饮水不用口喝而用鼻饮等。僚或俚是魏晋至隋唐时期对我国岭南和云贵地区一些民族的泛称,支系繁杂,分布广泛,其先民是先秦及秦汉时期的百越。东晋成康四年(338)开始的僚人入蜀是历史上西南少数民族的一次大迁移。
僚人入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昆明人的东侵。从汉代开始,原来居住在洱海地区的昆明人逐渐东移,进入今滇东、黔西、川南一带,侵入僚人的势力范围,双方发生长期激烈的冲突。昆明人骁勇善战、凶悍无比,僚人不是他们的对手,山川被占领,财物被掠夺,只好远迁另谋生路,其中有大量僚人随秦雍六郡流民涌入巴蜀地区。二是今云、贵、川西南部的南中地区,从公元302年南中大姓起兵反晋开始,长期处于战乱之中,僚人深受其害,地广人稀的巴蜀地区成了他们逃避掳掠和战乱的理想之地。另一方面,汉末以来,巴蜀地区兵祸连年,居民大量死亡和流失。
西晋末年,随着秦雍六郡流民人蜀以及成汉政权与晋军的反复争战,巴蜀地区动荡不安,数十万蜀人纷纷逃往他乡避乱,造成城乡人口剧减,土地荒芜,一派“夜无烟火”、“城邑皆空”的荒凉景象,蜀地的社会经济受到了严重影响。直至成汉建国30年后,仍然是“郊甸未实,都邑空虚”。338年,通过篡位好不容易当上成汉皇帝的李寿,面临着粮草不足、兵源匮乏的危机。经过反复思考,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引舸(今贵州)僚人入蜀。李寿的邀请得到了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僚人的热烈响应。短短数年间,10余万家约50多万胖舸僚人穿越崇山峻岭,渡过急流险滩,迅速涌入巴蜀地区并蔓延开来,晋代今四川、重庆境内共有15个郡,其中14个郡有僚人的踪迹。
僚人来到号称天府之国的巴蜀,并未水土不服,反而如鱼得水。他们在这个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的地方扎下根来,种粮食、织葛布、凿盐井,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同时,他们仍然沿袭以前的生活习俗。今川、渝各地的竹王祠、竹王传说和以铜鼓命名的地名等,都是僚人的文化遗存;壮、布依傣、侗、水、毛南、黎等民族居住的干栏式房屋和短衣左衽的衣饰以及女子的简裙,都是其先民僚人文化传统的沿袭。僚人大规模入蜀对巴蜀社会和历史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蜀地的人口、民族结构乃至后世蜀人的体格都因此发生了变化。僚人在与蜀地民族的交错杂居中逐渐分化,一部分与汉族融合,一部分发展为今天西南的一些少数民族。
宋代,僚人的族称在文献上消失。十六国之匈奴汉国史称“前赵”,其创立者刘渊自称是匈奴冒顿单于的直系后裔,是汉朝的“外甥”。这是因为汉高祖刘邦曾以宗室之女作为公主,嫁给冒顿单于为妻,冒顿的子孙以母亲刘氏的姓作为氏族的姓氏,人称“冒姓刘氏”。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分匈奴为五部刘渊的父亲是匈奴左贤王刘豹。刘渊少年时代就醋爱读书,曾作为质子(人质)来到曹魏,在汉地居住多年,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他刻苦好学,曾拜当时上党(今山西长治)大名士崔游为师,遍习《诗经》《周易》《尚书》《毛诗》等经典,博览《史记》、《汉书》和诸子学说,还特别喜欢研读与征伐有关的权谋兵书。
他射艺精熟,臂力过人,又生得体貌伟岸,姿仪不凡,颇受当时太原一些名流的器重晋惠帝年间(290~306),西晋皇族为了争夺政权,爆发了一场历时16年的动乱。夺与争权的主要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义、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故史称“八王之乱”。动乱由宫廷权力斗争引发一连串的相互残杀和混战,给西晋社会造成了极大破坏,隐伏着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爆发,西晋的统治危机加剧。匈奴刘氏贵族见有机可乘,开始策划“兴邦复业”。西晋永兴元年(304),匈奴各部贵族共推刘渊为大单于。刘渊很快就召集了五万人马,起兵反晋。
同年十月,刘渊自称汉王,建立汉国,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为神主加以祭祀,并设置百官。接着,刘渊乘胜进军,接连攻占今山西高平、太原等地,各族起义队伍纷纷归降,迅速在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掀起了各族人民共同反晋的巨大浪潮。西晋永嘉二年(308),刘渊正式称帝,迁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刘渊建立的政权以“汉”为国号,意思是继承汉王朝的正统地位,因为刘渊的祖先与汉朝刘氏宗室曾“约为兄弟”。两年后,刘渊病死,长子刘和继位,不久四子刘聪取而代之。刘聪和他父亲一样,自幼聪慧好学,文武俱佳,汉化程度很深。
传说他通习经史和百家之学对兵法尤为精熟,又善书法、诗赋,工草隶二体,有诗百余篇、赋颂50余篇。他臂长如猿,武艺精强,善于骑射,能拉开150千克重的大弓。西晋永嘉五年(311),刘聪军队攻破西晋都城洛阳,杀了大批西晋官员和百姓,晋怀帝做了俘虏,在两年后被杀,史称“永嘉之乱”。西晋部分旧臣拥立怀帝的侄儿司马邺继承皇位,他就是晋愍(min)帝。西晋建兴四年(316),刘聪军队攻陷长安(今陕西西安),晋愍帝投降。风雨飘摇的西晋王朝经匈奴人最后一击,仅维持了52年就灭亡了。中原广大地区随之成为刘聪的统治范围。刘聪在位期间,是匈奴汉国最强盛的时期,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都有一些建树,还创立了一套胡汉分治的行政体制。刘聪统治后期,昏庸残暴,汉国政权迅速走向衰败。
东晋大兴元年(318),刘聪病死,族侄刘曜(yo)窃取了汉国政权,自立为帝,建都长安,第二年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刘曜统治时期,实行胡汉分治政策所用文臣多是匈奴和汉族儒生。他在长安设立太学和小学,选拔13岁至25岁资质可教的1500名学生,聘请著名学者传授儒家文化。太学生通过考试,可授予官职。太学是汉代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少数民族政权举办太学,表明他们对汉族文化的认同。刘渊及其继任者刘聪、刘曜都文武双全,他们年轻时都曾游历洛阳,广结名土和豪杰,汉化程度很深。他们建立的政权,认同中原文化,在统治汉人的过程中,为消除胡汉矛盾,推动胡汉民族融合起了积极作用。
举报/反馈

箐箐领略历史

28获赞 9粉丝
分享不一样的历史新领悟!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