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终总结时。最近媒体曝光了一件与此有关的事:去年底,湖北荆州松滋某镇中心卫生院与一机构签订合同,委托其安排知名作家为该院撰写党建工作总结、党风廉政建设年终总结、精准扶贫工作年终总结等公文。日前,当地纪委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
年终总结的用途无非两端,一端给自己看,通过回顾全年经历审视自身,以便更好地把握下一步工作;另一端给领导看,通过汇报工作,协助上级实现对下属工作情况的统筹性了解,以便更好地安排下一步工作。无论哪一边都是为了工作,本该实事求是,可现在不难见到年终总结的形式主义,想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总结写作的方式总体上比较笼统,存在缺陷。现在不少地方、单位的年终总结还是要求写作文,很少跟岗位责任清单比对,这样写文章自由度很大,优势是便于表达个人观点,劣势是主观性较强,给“美图秀秀”式的自我催眠和虚头巴脑留下空间。
岗位不同、性质不同,总结工作的方式本该有所差异。如果是明确了职责和工作量的岗位,用清单一一对照,完成的数量和质量如何就很明显,很客观,对于这样的工作总结,有一说一,达到总结和汇报的目的即可,不需要文章写得花团锦簇;如果是职责不确定、自由度较高的岗位,倒不妨以作文方式总结。不过严格来讲,主观内容太多的总结,与其说是工作总结,不如说是思想汇报比较贴切。
年终总结形式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管理部门对基层各项工作总结的要求过多,时有重复,给基层部门和员工造成了不必要的工作负担;或上级对待下属总结偏重形式、格式,不重内容,使得下属复制、抄袭、“百度”等敷衍了事的情况时有发生。
现在越来越多地方、单位的运行趋于规范化,日常活动有记录,各个阶段有考核,年终稍事统计即可,何必一定要大张旗鼓地另写文章、重复劳动呢?有些地方被曝光过在年终总结中虚报成绩无中生有,着实讽刺,难道平时工作做不足、做不好,上级主管部门都被蒙在鼓里吗?若说上级领导都门儿清,写篇假总结如何能哄住人呢?
可见,凡是虚假总结文章泛滥之处,不是日常工作监管有盲区,就是总结交了没人看。进一步说,假如平时工作管理有数,功过显而易见,也就没有“年终大考”的必要;又如果年终总结变成“大考”的试卷,必然促使基层比拼笔力胜于求实,乃至闹出“外包”“请作家代笔”的荒诞故事。
年终工作总结不能代替日常管理,也不应成为基层“年终大考”的八股文试卷,它应当回归本质——对个人是一次清晰理性的回顾与展望,对单位来说,便于在员工成绩管理中简化统计数据,起到一定辅助作用,就够了。
文/吴云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