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呼和浩特12月23日电 (记者 李爱平)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23日消息称,近期,考古人员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对一处古城遗址进行新一轮考古发掘,确定该城址为防御突厥等北方民族而修建的唐代横塞军军城遗址。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文平对记者表示,考古人员2007年在乌拉特中旗境内发现一处古城遗址,命名为新忽热古城遗址,但未确定年代。2018年,考古人员对古城遗址进行新一轮考古发掘。
据官方介绍,该古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00米,东西宽790米,东、南、西三面墙体中部各设有1座城门,城门外均带有长方形瓮城。古城没有设北城门,以防主要来自北方的敌人,有利于古城的防守。
张文平表示,2018年的考古发掘主要对古城东门、东瓮城门和城内建筑进行清理。古城东门东西长16.5米、南北宽3.9米,门道两侧墙壁上各有9个柱槽;东瓮城门现仅存北半部,残存门道南北长4.6米、东西宽4.8米,残高2.3米;城内建筑址位于古城南北中轴线上。经清理发现,在建筑遗址地面上有一层保存状况较好的白灰面,厚度2—4厘米。发掘区出土的砖瓦及莲花纹瓦当等均为唐代遗物。
张文平告诉记者,唐朝防御北方民族,并不是修筑长城,而是采取“军镇加游防”的方式,囤积重兵于若干个据点,外围配合以游军巡防,横塞军就是这样的据点。749年,唐朝为加强防御能力,修筑横塞军,武状元郭子仪任横塞军使。但由于“地偏不可耕”,横塞军军城使用5年便废置。结合相关史料记载,可认定新忽热古城为唐代横塞军军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