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遇仙
槐传奇故事2:老槐做媒天仙配
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家喻户晓,传说地全国竟有二三十处之多。文字记载最早的是西汉刘向的《孝子传》,此后有三国曹植的《灵芝篇》、东晋干宝的《搜神记》等;很多戏曲也纷纷改编,较早的为明代传奇剧《织锦记》,最有名的是黄梅戏《天仙配》。
卖身葬父
董永是个孝子,老父故去,无力埋葬,向傅员外借钱卖身葬父,三日之后,便到傅员外家做长工,走到老槐树下歇脚时,邂逅年轻貌美的姑娘。姑娘是被董永孝行感动下凡的西王母小女儿七仙女,借逃婚出来的名义向董永求婚,遭董拒绝:“你我素不相识,既无父母之命,又无媒妁之言,怎能私下婚配!”姑娘见状,就让他请这老槐树做媒,土地爷主婚。“你可问老槐树三声:你愿意为七姐和董永做媒吗?老槐树如果答应三声,就是愿意。问过老槐树,再去问土地爷。”于是董永上前问老槐树,老槐树突然开口:“仙女配贤郎,美满世无双。愿意,愿意!”董永一连问了三遍,老槐树回答了三遍。又去问土地爷是否愿意主婚,回答也是如此。当晚,俩人就在老槐树下结成了夫妻。再后来就是双双到傅员外家去上工,傅员外故意刁难,七仙女织锦偿债,从此男耕女织,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百日之后,天帝派兵威逼七仙女返回天庭,就此拆散了这对天地间的美满姻缘。
以槐为媒
从历史记载来看,确有董永其人,而且不止一个,不止一朝,说明是有生活原型的。董永遇仙传说所起源的汉代,有两个特点,一是特别重视孝道,二是盛行升仙思想,传说应是两者杂糅而成。先有董永孝行在先,再有天人感应,仙女出现。湖北“孝感”地名的来历恰能说明其事。这也构成了董永与七仙女传说的鲜明特点:既有教化作用,又有爱情色彩;既有神奇幻想,又有人间现实,两者巧妙融合,更受民众喜爱,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与爱情传奇,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虽然传说有众多版本,在各地入乡随俗,落地生根,但主要情节还是相似的,其中“老槐树做媒,土地爷主婚”这段,最细化的恐怕当属江苏镇江槐荫村的传说。村里原有老槐树,还有座槐荫庙,村民傅姓也居多。
织锦偿债
那么董永与七仙女之间为何要借助槐树来联姻呢?因为槐树在人们心中有着特殊的功能,从“槐”字由木、鬼组成去理解,高大繁茂,阴森森的,介于人与鬼神之间,是最适合沟通天地的媒介。老槐树见证了董永与七仙女的相识、缔婚与分离,甚至有孕在身的七仙女,临别时还流泪和董永约定:“来年碧桃花开日,槐荫下面把子交。”
传说故事的吸附能力特别强,居然有些地方把董仲舒当成董永的儿子粘了进去。董永与七仙女传说是儒道思想的结合,貌看起来,在董仲舒身上也有体现。董仲舒是汉武帝时期的大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主张,同时董本人也十分好仙术,懂得许多阴阳秘诀,还常制作一些神符灵药。但董仲舒是西汉人氏,董永是东汉人氏,两者风马牛不相及,更何况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是歌颂男女之间的自由爱情,反对封建买卖包办婚姻的,明显与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伦理道德相违背。让儒学家董仲舒扮演董永的儿子,无非是想让这场“天地配”来得更丰满、更美好些罢了。
也有人把董永七仙女传说与牛郎织女传说混为一谈,后者是老牛开口说话,前者则是老槐树开口说话,能明显区别开来。当董永奇怪槐树为什么能开口时,七仙女说:“大树不开口,各自两分手;大树若开口,姻缘天配就。”这就是“天仙配”的来历。实际上槐树是七仙女请来的“托”,槐树能为西王母小女做媒也是比较激动,一不小心将“百年好合”说成了“百日好合”,使得两人只有百日的缘分,这就是“一日夫妻百日恩”的由来。
槐荫村槐荫庙
举报/反馈

让文字在山水间跳舞

125获赞 37粉丝
文化游学 语文教育 山水学堂 智行乐园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