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2月18日报道前不久的华为事件不仅牵动着中国民众的注意力,也让大洋彼岸的不少美国企业心惊肉跳。虽然美国政府希望借此对华为的发展施压,但是这种出格的做法在美国国内也引起越来越大的争议。
华为事件把美国芯片股打入熊市
作为当今全球通信产业的龙头企业,华为在全球拥有数以百计的供应商。这些供应商给华为设计并提供小到螺丝、大到屏幕的所有零部件。华为主要从事通信产品的后端集成与组装,美国公司占据了华为上游供应商的主要部分。在华为92家核心供应商名单中,美国有33家供应商排名第一。
在软件领域,华为与甲骨文、IBM、微软关系密切,华为的全球化及数字化的管理给美国信息服务企业带来巨大的业务。在硬件领域,华为的芯片、存储、交换器给英特尔、思科、德州仪器等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华为在商业模式上与当今全球一流的跨国公司并无二致,它招募全球最优秀的员工、采购全球最优质的零部件、最终向全球销售一流的产品。这种模式使得华为与这些美国供应商的利益高度捆绑。
这种捆绑的效果在华为事件发生后立刻显现。上周,美国芯片股出现了一轮急跌,英特尔、德州仪器下跌近10%,IBM、甲骨文下跌近8%。华为事件引起了美国市场对于信息产业受到政治因素干扰的忧虑,在这种背景下,投资者不得不重新评估相关公司的盈利前景。这种担忧也蔓延到信息产业的上游,苹果、谷歌、亚马逊等五大美国科技公司股价继续下挫,坠入熊市区间。
政治因素正改变信息产业的发展逻辑
相比华为事件的直接冲击,国际投资者更担心此类事件的背后含义。作为新世纪以来最蓬勃发展的产业,信息产业是全球最为全球化的产业之一,也最少受到政治等非市场因素干扰。正因如此,企业家和投资者往往是从纯商业、纯技术的角度来预估新技术的市场前景,并按照这一预判来进行投资与研发。
然而,如今的情况则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近些年来,美国政府开始从政治、战略角度看待各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态势,不择手段地试图加以干预。这些干预手段给信息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正在根本性改变该产业的发展逻辑,使全球已形成的信息产业全球产业链面临着分化重组的动荡过程。
比如,美国供应商现在不仅担心华为的经营会遭遇困境,从而减少采购数量,也担心政治因素会促使华为减少与美国供应商的合作,将采购转向中国或日本。这将使美国供应商彻底失去华为这一重要客户,相关企业为华为量身定制的研发人员、维护团队和产能都将面临昂贵的转型过程。
把华为搞垮,5G就安全了?
美国政府打压华为的根本逻辑在于,认为由中国企业华为所主导的5G网络并不安全。这种认知不仅有着意识形态偏见的影子,也并不符合信息产业的普遍规律。
从互联网、个人电脑到手机等信息产品的发展规律看,信息产业的安全存在着两个不变的规律。第一,信息产业没有绝对的安全。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探索色彩,多数信息产品和信息技术并不是在完全成熟可靠后才推向市场。一些技术的关键性漏洞往往是在很久之后才会被人们发现并弥补。
第二,公平竞争是促进安全的最优方式。从软件和操作系统的发展看,竞争类产品的安全漏洞往往更容易被发现和弥补,而垄断类的产品一旦发现漏洞,很可能就必须推倒重来。微软的“视窗”系统和Adobe公司Flash标准都曾在全球占据垄断地位,但在发现“永恒之蓝”及“零日漏洞”后,两个产品均面临巨大的安全风险。Flash标准由于无法修补漏洞而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5G技术也将符合这一规律。排挤华为将让爱立信、思科在西方国家5G市场占据垄断地位,这有可能改变5G“蛋糕”切分的方式。在5G之前,由于电信企业、网络服务商存在激烈竞争,高通、博通等上游供应商和苹果、脸书等“商对客”(B2C)的厂商占据了“蛋糕”的绝大部分。而一旦5G建设从一开始缺乏竞争,爱立信、思科就可利用市场地位挤占供应商和消费类企业的利润。事实上,华为事件发生后,爱立信的股价即走出了与其他信息产业企业完全相悖的走势。
5G市场的高度垄断显然不是美国绝大多数高科技企业希望的结果,而华为事件将成为美国企业试图改变这一逆流的着力点。这种情况再次显示出中美经贸捆绑对两国关系乃至两国企业的意义所在。中美建交40年来,两国的捆绑不断加深,也给两国企业和民众带来了真正的实惠。与之相对,特朗普政府采取的“脱钩”策略并不符合时代潮流,是一种危险的方向。(文/李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学者)
(以上言论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图为华为公司在海外的一家专卖店。新华社
举报/反馈

参考消息

3826万获赞 219.8万粉丝
用外媒视角看中国、观世界
《参考消息》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