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诞生最初,创意来自于一部二次元电影《闪光少女》。
在王宁和陈伟、车澈等人的闭门会议的休息空档,他们看了这部青春热血电影,感觉这个圈层大有可为。一个被媒体广泛引用的数据是国内泛二次元人群已经超过了3亿。事实上,这部电影也获得不错成绩:上海电影节摘得最受传媒关注影片、编剧等多个奖项。但相比行业内的一致好评,《闪光少女》的票房却不尽人意,票房不足7000万,在上映第一周甚至让制片方不得不用下跪来进行事件宣发。
庞大的泛二次元用户与成熟的电影市场之间还没有彻底弥合。不久之后,操作《国风美少年》这档综艺的王宁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国风虽好,但还是一个未被定义的模糊概念,它流传的根据地也主要在B站、网易云音乐这一类社区,如何让节目成功破圈?
王宁想到的办法是姿态放低,走亲民路线。
“我是觉得这个节目它没有那么沉重的负担,没有人给我们规定说必须要把中国传统文化高深精粹的东西做出来,那我们就有的选。我们选的就是亲民的方式,我们希望看完之后你只要喜欢你也可以,你觉得唱戏挺好,戏腔挺好,你也去歌厅唱去。”
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国风美少年》就是一档几乎没有门槛的综艺节目,选手表演的节目虽然囊括古琴、三弦、京剧、采茶戏这样的专业领域,但更侧重舞台效果而非专业科普。
好处是基本上没有人会说看不懂了,但挂着“国风”的名义也让观众觉得这档节目略微简单。有评论就说,“‘国风’,‘中国风’,恐怕不是宽袍大袖、搔首弄姿那么肤浅的东西。”而三位召集人当中,偶像出身的鞠婧祎由于在节目中未能进行足够专业的点评,更让《国风美少年》在豆瓣上遭遇“炮轰”:“四千年美女,不擅长的事情,打打太极,少开口,好么。我花一个半小时看个综艺,不是想看地坛公园cosplay。”
霍尊、鞠婧祎和张云雷节目播出之后,王宁也反思了,在他和节目组的设置里,其实召集人的身份并非导师,但舞台设置的惯性则让观众们会对他们有一个专业期待,认为坐上那个位置就应该说出个子丑寅卯。
“我觉得这个是节目组在流程设置或者是现场的位置关系设置上给观众了一个引导,但其实不是我们想要的方向。”他也承认,目前节目的内容虽然易读,但确实缺少一些高潮点,比如请来王佩瑜这样的大家作为特别嘉宾给观众一些惊喜。
不过,王宁认为《国风美少年》还是更像是一个邻家节目,它的作用是让普通人的生活和国风贴得更近,而不是阳春白雪地说教。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制作方和观众们都各有道理,这种分歧似乎是传统文化综艺节目的一个关键困境:如何在专业性和娱乐性上把握平衡。此前,《中国诗词大会》、《一本好书》等文化类综艺节目也做出了诸多有益探索。但截至现在,文化节目里还没有出现一个真正的全民爆款。
“我希望是让大家看完之后感觉到,其实他的这段舞台表演,我年会上也能用,我今年的毕业晚会上也可以用,我也可以跟同学租几件汉服来一段《离歌》,唱一个霸王别姬的故事。”采访中王宁提到了一个细节,他们收到300余份简历,初筛100多人在才艺表演上很多居然选了街舞和说唱。因此他认为,国风首先要扩圈,其次才是精益求精。
以下是界面与《国风美少年》总导演王宁的对话全文,经过编辑删改:
目标不是选秀
界面:这几期播出后,观众会觉得一个真正的古风美少年不一定会很外放地表演,所以为什么要设置比较具有表演性质的PK环节?
王宁:这就说到了我们做这个节目的出发点。其实还是想做一个年轻人能够接受的包含传统文化的节目,所以我们就在想,如果是大而全地去做,可能不太会有效果。
我们做的是一个视听作品,所以就把范围缩小了,将传统之美融于舞台表演,由年轻人演给年轻人,达到传播效果。比如书法、绘画,它们也都是传统美,也都是国粹艺术,但是在舞台上我很难用三两分钟把这个事讲清楚,大家看完之后可能也会觉得稍显无聊。这就跟我们以前在学校办晚会是一样的,什么节目最吃香,那还是劲歌热舞。
界面:我看到有一些古风爱好者评价这个节目更像一个选秀,因为歌舞是选秀的基本模式,所以这档节目区别于选秀的核心是什么?
王宁:选秀的目标是造星。假设我们就是选秀,我们造的就是一个国风明星,我觉得也没什么不行。但其实这并不是我们想做的,最开始还是想用节目形式把大家的注意力聚集到这里。
流行的综艺节目形式当中,最有张力的还是比赛。所以我觉得叫比赛更适合这个节目。还有就是为什么叫国风召集人,不叫导师,因为导师可能更像是一种技能的考核,但召集人是希望让大家的注意力、关注度聚焦到这里。所以其实比赛是一种形式,而不是目标。但如果真能推出几个国风偶像,我觉得也挺好的。
界面:节目筛选选手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王宁:首先国风之美,你要么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要么有技艺相加成。然后你必须是一个舞台者,如果你只是心里边有这种美,但是在舞台上没有表现力,可能也不行。最后就是传播,不是那种天生大家就喜欢的那个形象气质,可能也会落选。所以我们围绕这个初衷,选的人在这三方面里至少是有一方面突出的。
界面:节目里还出现了百位大众评审,但是这么多素人评审,不排除有随意按下的情况吧?是否会影响比赛公平?
王宁:当然不排除。任何一种投票其实都得承受这种容错率。
界面:国风侠的反应是预设的吗?还是完全给他随机的?
王宁:有规定动作,有自选动作。有些是必须要文化补充的那我知道他要说,但是他怎么说我不知道。国风侠本身就是文化学者,我们对他百分之百有信心。还有一些就是调侃互动,是他现场进行的,比如有一次张云雷说你把帘掀开,我就不信我戴这个的目的是为了让你展现一种朦胧美。
古风难破圈
界面:之前你说筛掉了一些在线上表现很好,线下不太有表演能力的人。但是这些人舆论号召力是很强的,比节目里的新人要高得多,那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王宁:咱就说古风圈吧,其实古风圈有很多歌手,他们之前的表演方式主要还是通过网络,比如一些音乐作品的上传,或者是一些MV同人作品。而这些其实是包装过的。当这些人真的站到一个比赛舞台上,可能会把自己的短板展现出来。
有一个不好的例子,几年前有个节目请了一个歌手叫董贞,在前面进行第一轮选拔的时候上来了一下,很快又下去了,古风圈的朋友们就觉得你在消费我们的歌手。这个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我们其实也有邀请古风圈的很多歌手,最后选贰婶是因为他自己负担最小、信念最强,他不怕自己的短板在节目当中曝光。他就是想把古风歌曲在这个节目当中唱出来。像这种心理负担为零,动力百分之百的人,我们敞开大门欢迎。
界面:刚才您也提到,线上大家都很喜欢他,但是线下他出现大家会说是对古风圈的消费,为什么差别会这么大?
王宁:最早我听说古风圈被你们大众消费这个说法,是在做节目调研的时候。请教了一些这个圈层的爱好者和一些KOL,他们都给我反馈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破圈,就是因为顾虑很多。当你有一个爱好的时候,有的人可能会倾向于找更多同好,也有的人会说只有我自己爱就好了。
界面:其实国风听起来挺正能量的,大家不是应该内心更开放吗?
王宁:我觉得还是担心比较多,担心出了圈就回不来了。真正是这个圈里的,比如说像贰婶这样的,他还是希望能出圈的。但是有一些在唱演实力上相对较弱的,他通过现在的传播方式能够有效的将短板遮盖住,可能就还是惯用他原来的方式。像抖音小哥哥、小姐姐看着都挺好看的,拉到现场看可能就会有问题。
当然,我们节目只是包含古风圈,包括音乐的选择、舞台呈现,中国风、流行,其实都有。
界面:《国风美少年》和现在的网综比较不一样,它没有其他节目所谓的预热环节,比如说唱和街舞里的海选,这个海选其实就是让大家知道这是一个什么事情。
王宁: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展现国风之美,特别不希望上来先做个大海选,展现了很多不美。海选的话就会有一些怪咖,一些没有做充分准备的舞台展现。我们不太想看到这种。我们希望只要在舞台上展现的就都是漂漂亮亮的,这也是我们对这个节目一种坚持。
界面:你会觉得这是一个真人秀吗?
王宁:会觉得。但是这个跟我们节目主旨有点拧,节目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是把这些东西弄得格调不高。
界面:国风这种东西在B站上是比较流行的,B站的朋友说,其实大家爱看这些视频,不是因为他们做得很好,而是因为他们很自信地表演,也许年轻人的反应,并不是在意好不好?
王宁你可以理解为我艺术创造上的洁癖。如果是别的节目类别,像唱歌跳舞通俗流行的,我觉得没问题,但是国风之美,我还是希望把它弄得美美的。
年会可以表演的素材
界面:大家都挺喜欢霍尊和张云雷的,但是最近鞠婧祎的争议会多一些,仅从一个观众的角度来说,她确实点评出现了一些重复。从这方面上来说,您是不是觉得也是有些改进的空间?
王宁:召集人最开始没想请特别高深的大师、专家,因为他们只要坐在这就会变成大家想象的点评,而且节目当中会产生强代际关系,年轻人的语言老师专家看不懂,老师专家说的话年轻人可能不想理。所以我们想要找懂舞台上这些选手的年轻人。年轻就意味着在学识上他们还都在积累的过程中,所以我们没叫导师,叫召集人。
但是后来我们发现不管怎么叫他,他坐在那里,大家就觉得他是导师,他就应该点评出一二三来。所以我觉得这个是节目组在流程设置或者是现场的位置关系设置上给观众了一个引导,但其实不是我们想要的方向。
其实任何一个节目,女生永远有她独到的视角,我希望小鞠发挥的是这样作用。很奇怪的是播出之后观众和一些朋友都会觉得她应该再准备点专业的词,再说点专业的话,这样才会在这个位置上是对的,是合理的。她也可以这样做,我们可以让她背词,但那就是不真诚了。
鞠婧祎界面:节目有一些讨论,比如说是戏曲的专业性更重要,还是对它的爱好更重要,这种也是预设好的吗?作为总导演,您的判断是倾向哪一边?
王宁:对,这个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写在黑板上了。如果我们传播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特别精粹的、要求极为准确的部分的时候,我可能会认为专业更重要。比如说如果做一个京剧比赛,那不能改,因为京剧唱念坐打,都有程式化的要求。
但是我觉得节目很重要的一点是大家能够参与。在这个状态下如果我展现的都是特别专业的技艺,会让观众觉得国风美少年必须得是技艺超群的舞台表演者,如果是这样,那我永远也不会成为国风美少年。这离他们就远了。
我希望是让大家看完之后感觉到,其实这段舞台表演我年会上也能用,我今年的毕业晚会上也可以用,我也可以跟同学租几件汉服来一段《离歌》,唱一个霸王别姬的故事。我给他们提供了很多这样的素材。而且即便是纯看技艺的节目,也得给观众能呈现一些普通人能看懂的点,有一些节目原来央视也播过,电焊钻铁或者叉车什么的,叉车正常工作大家不看,拿叉车叉鸡蛋,掐不碎才看。没有人规定说必须要把中国传统文化高深精粹的东西做出来,那我们就有得选,我们选的就是亲民的方式。
张云雷界面:您觉得现在国风在中国算流行吗?还是刚起来的状态?
王宁:刚起来。咱们就做个调查,所有人站起来,身上有文字的,是中国字多还是外国字多?全是英文。除了衣服怎么洗那个标签以外,天、地、人,没有。龙、文、鹤、松,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也没有。
如果咱们在一个聚会,有一半人都把中国元素贴到自己身上穿,我觉得国风起来了。我们现在缺少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跟日常生活场景的切合。我可以去图书馆,去故宫博物院去看这些东西,但我日常生活跟这个就没关系。
我们现在有一个宝库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但是这好像跟沙漏一样,通往宝库的路径特别窄,大家都想去找,但是又没有素材,那可能《国风美少年》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些这样的素材。你看不明白这个选手穿了一身来自哪个朝代的衣服,但如果你日常生活中能穿出去,至少这个领口可以跟它设计成一样的,那慢慢的就会多起来。
界面:国风这个东西,尤其里面涉及到一些比较专业的词或者古诗词,会有一些学术界批评你们不专业吗?
王宁:目前为止还真的没听过学术界的负面反馈,因为我们也请文化专家,像方笑一、国风侠,他们都是文化圈的。我跟他们讲完这个节目,特别是方笑一(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节目顾问),说这个节目太好了,我们都愁怎么给年轻人去讲,都没有特别丰富的方式去把这个讲了,你这个节目出来让我们耳目一新。
他们可能以后讲霸王别姬就说给你放首《离歌》,这种氛围,离愁别绪。他们其实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更包容,会认为不要觉得国风就是很死板的,可能是很灵动的、开放的、包容的,而且中国历史传承下来这么多年,如果每一个朝代的年轻人都是死守着前一代人,那也不会有文化的发展。
举报/反馈

界面新闻

2983万获赞 351.9万粉丝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界面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