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风暴是1968年5月—6月在法国爆发的一场学生罢课、工人罢工的群众运动,由于整个欧洲各国经济增长速度缓慢而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1968年3月22日巴黎楠泰尔文学院学生集会,抗议政府逮捕为反对越南战争向美国在巴黎的产业投掷炸弹的学生。此后,学生抗议活动迭起,至5月初发展为高潮。
5月3日,学生再次集会,警察进行干预,导致流血冲突,数百人受伤,600名学生被捕。
法国许多省市的学生纷纷起来支持巴黎的学生运动。他们占领大楼,筑起街垒,展开巷战。 5月12日巴黎大学学生占领了学校,并成立行动委员会。此后,政府强行关闭各大学。
5月13日法国工会号召全国工人总罢工支持学生,千百万工人群众加入运动。首先是巴黎80万工人举行大罢工,接着罢工浪潮席卷整个法国。
数百万罢工工人占领了300多个重要的工厂、矿山,扣留经理等资方人员,致使全国的铁路、空中、海上的交通中断,生产、通讯全部陷于停顿,整个法国的经济生活处于混乱状态。
5月29日,五月风暴达到最高峰,这一天仅有5000万人口的法国全国有1000万工人罢工,300多个工厂被工人占领,30多所大学被学生占领。
法国作家埃尔维·阿蒙在其《那一代人》书中把“红五月”比作一场小型歌剧,种种主义者挥舞着他们的旗帜,上台就是为了谢幕,但那些旗帜在街道上挥舞,在街墙上停留,在记忆里留下了颜色。
同时,表现、反思“红五月”的电影也在几十年间不断涌现,从70年代初的《妈妈和妓女》《内心的创伤》,直到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的《法兰西之歌》《梦想者》和《戏梦巴黎》。
举报/反馈

小杜旅游

2.3万获赞 1068粉丝
不管你觉得自己多没用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