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12月14日电 题:《华创证券:三因素共振致财政收入走低》
作者 张瑜(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11月财政收入同比-5.4%,前值-3.1%;11月财政支出同比-0.8%,前值8.2%;1-11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26.1%,前值28.4%。
主要观点
11月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同比分别下降5.4%和8.3%。个税、出口退税、增值税三大税种减税效应凸显,内需走弱带动汽车购置税持续下滑,基本确保完成全年预算收入目标后的税收征管力度的主动弱化,三大因素共振致使税收并带动财政收入大幅走低。展望2019年,名义经济增速下行斜率加大,以增值税为主的更大规模的减税措施的推进,收入端下行压力将显著加大。过往税收和非税收入增速存在明显的跷跷板现象,2019年财政减收增支压力显著加大的背景下,非税收入能否继续实质压降关乎积极财政政策的实际效用,近期非税收入增速的抬头需要持续关注。财政减收增支压力下,2019年积极财政政策还将体现为预算赤字率的小幅提高,但破“3”概率较低,不受赤字约束的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有望达到甚至超过2万亿。主要观点如下:
减税效应、内需下滑、税收征管力度调整,三因素致财政收入大幅走弱。11月财政收入同比下降5.4%,同比降幅较前值进一步加快2.3个百分点。结构拆分来看,主要是税收收入下行的拖累,11月税收收入同比下降8.3%,同比降幅较前值加快3.2个百分点。综合来看,11月财政收入增速的快速下行原因有三:一是减税效应的显现,突出表现是11月出口退税的大增和个人所得税的下降。提高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率至11月1日正式施行,1月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同比增长10.8%;个人所得税提高起征点的落地则导致个税收入同比连续两月大幅下滑,11月同比下降17.3%;增值税连续三个月实现负增长。二是内需的下滑,主要表现为汽车消费下滑并带动车辆购置税同比下降13.65%,连续3个月负增长。三是在基本确保能够实现全年预算收入目标的情况下,可能存在主动在税收征管力度上做调整,以应对明年财政收入进一步下行压力的可能,1-11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长6.5%,12月财政收入实现-0.5%的同比增速即可完成全年收入预算目标的6.1%。
2019年减税对财政收入的拖累将继续加大,建议关注非税与税收的跷跷板现象。展望2019年,经济名义增速下行和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更大规模”减税的推进,明年税收收入下滑压力会大幅增加。用名义GDP拟合税收增速,在不考虑减税的情况下,税收收入也会跟随名义GDP下行至6.5%左右;再考虑减税对短期收入的影响,预计税收收入可能会下滑至5%以下。从过往来看,税收和非税增速往往存在跷跷板效应,2019年能否较今年实现更大力度减税降费,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推进非税收入的继续实质压降。11月非税收入同比增长4.5%,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虽然有去年同期基数偏低的原因,但不排除地方政府存在主动加大非税征管力度的行为,建议关注后续非税收入增速的变化。
基建相关支出继续修复,整体支出节奏放缓。11月财政支出同比下降0.8%,较前值回落9个百分点。中央财政支出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地方财政支出大幅放缓,11月中央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2.7%,而地方财政支出同比下降3.2%,今年地方财政支出增速持续低于中央。分种类来看,民生支出增速放缓,而基建相关支出增速加快。11月教育、文化与传媒、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支出同比分别下降13.4%、2.7%、19.6%和17.2%;农林水、交通运输支出同比分别增长28.8%和46.1%,交通运输支出同比增速自8月以来持续保持高增长。
政府性基金收入回落速度加快。1-11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增长26.1%,较前值下滑2.3个百分点;地方国有土地出让收入累计同比增长28.9%,较10月大幅回落3.2个百分点。从100大中城市占地面积快速回落,而成交溢价率已经降至历史低位。后续随着地产销售的下滑,土地市场继续降温,地方广义财政收入下滑面临较大压力。
(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