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最佳国产青春片”的名号,著名导演曹保平执导的影片《狗十三》12月7日开始公映。不过影片的市场反响并没有匹配“最佳国产青春片”的赞誉,影片上映三天票房1800余万,影片最终票房可能会止步于四五千万。
许多影评人甚至普通观众口中的“最佳国产青春片”折戟贺岁档第一周,有诸多的因素。从商业方面考虑,影片中观众脸熟的演员太少是一个原因,与商业大片《海王》同日上映的因素也有。但这些都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狗十三》上映首日的排片占比为8.7%,第二天、第三天排片占比降低到6.3%,这说明影片虽然在电影垂直网站有较高的评分,但在现实中还是被购票观众抛弃了,影片事实是被高估了,影片的实际内容难以匹配“最佳国产青春片”的美誉,外界的捧杀,或是《狗十三》让大家大失所望的主要原因。
应该说,《狗十三》堪称是“真正的青春片”,但远远未达到“最佳国产青春片”水准。
《狗十三》讲述了一名少女与家长的价值观念冲突。13岁的少女李玩,由于父母离异,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正处于青春期的她渴望了解、陪伴和爱。在“要听话”的中国式教育里,李玩也完成了属于她的“成人礼”。电影中,父亲希望通过一条宠物小狗完成与女儿的和解与沟通,李玩为狗取名“爱因斯坦”,暗潮涌动的青春因“爱因斯坦”意外走失,开启了它汹涌又无奈的成长之路。
所谓真正的青春片,指那些真正展现青少年成长过程的影片,其中少年与成年世界的观念冲突,被认为是青春片的核心。这样真正的国产青春片,包括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青红》,甚至顾长卫的《孔雀》。最近几年,《致青春》《匆匆那年》等商业包装色彩浓厚的“青春片”,让人逐渐忘却了青春片最核心的内容是少年与成年世界的观念冲突。所以,《狗十三》的出现是一种回归,是真正描写青春成长电影的回归。
但“最佳国产青春片”的名号,对于《狗十三》而言显然太重了。所谓最佳,决不可以仅从影片的内容深刻方面来评介,能够称得上“最佳”名号的影片,一定是既深刻又有较高的观众接受度的作品,或者通俗地说,商业包装手段与影片的深刻内涵要同步。《狗十三》够深刻、尖锐甚至残酷,影片中的少女李玩被父亲打,十三岁的少女学会了成人的世故。从这个意义上说,《狗十三》不仅是一部青春电影,也是一部家庭成长伦理片,这里边有少年的成长,也有父亲的焦虑。但《狗十三》的观众接受度、认同度还是低了些。少年的叛逆与孤独,可能每个人都会有,但少年的成长像艺术作品中表现的那么极端的还是少数,有个人原型故事的《狗十三》还是更偏私人体验多一些,有评价说“《狗十三》是每个人的青春”,显然是言过其实了,深度观影群体与普通观众之间对一部影片的评价差异过大,则是一种没有原则的捧杀。
《狗十三》在贺岁档第一周的折戟,说明在目前电影市场更偏向娱乐消费的现状下,中小成本影片被市场认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缺乏市场认可的《狗十三》仅仅因为残酷的表达就被认为是“最佳”,其实是业界对这类电影作品的捧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倪自放
(壹点号 新片放眼瞧)
齐鲁壹点客户端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举报/反馈

齐鲁壹点

4159万获赞 231.6万粉丝
初心不忘,一纸风行齐鲁;智趋未来,用心连接用户
齐鲁晚报旗下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