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陈商》·李贺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凄凄陈述圣,披褐鉏俎豆。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旁苦无寸寻,一上戛牛斗。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逢霜作朴樕,得气为春柳。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风雪直斋坛,墨组贯铜绶。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
《赠陈商》当作于李贺在长安为奉礼郎时。题为赠诗,实则抒怀,陈弘治《校释》谓此篇“诗意一以赞陈商之孤高,一以叙己身之不遇”,斯言固然在理,但说得不够全面。因为诗歌在“赞陈商之孤高”的同时也叙及他的穷困落拓,反之诗人“叙己身之不遇”亦表示要坚持高尚的节操。
所谓“君子固穷”,历来品德崇高的人终不免饥馁寒苦,就中实际上已触涉到人生之道德与命运互相矛盾的问题。这一题材屡被写入韩愈的诗歌,并且成为孟东野诗里的一条思想主线。李贺的这首《赠陈商》,不惟内容上能够与之沟通,而且从诗歌的艺术风格来看亦与孟郊的一些五古非常相似。此诗笔意朴直古拙,语调遒劲清刚,在平易的外观下隐藏着作者的愤激之情,如用李肇《国史补》提出的观点来透视,正是中唐时代“学矫激于孟郊”的一首典型诗作。
既然如此,故本诗之叙事述情,要在显现命运与道德相悖背的这一对矛盾,其中辄多运用比兴手法,充分发挥了诗歌言志的作用。开头八句系诗人之自述,“案前堆楞伽,肘后悬楚辞”,可谓深有学养,正当二十岁左右,却已走入穷途末路。自“凄凄陈述圣”以下十八句,描写的重点转到陈商一边。这位朋友学行兼备,乃心古道,而处境亦是阨塞潦倒,他在傍晚登门拜访,与李贺共吐衷肠。陈商同李贺一样是韩门弟子,在诗人的心目中,他的学问品行就像拔地千仞的太华山,因此决心师法对方,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个有节气的人。
长吉撰作是诗,距始任奉礼郎已有较长一段时间,这个官职品位低微,职事委琐刻板,对于平生自视甚高的诗人来说,积久充当这么一个形同皂隶的角色,准会产生恚恨自己不被人尊重的屈辱感。况且这几年来他为追逐功名不辞辛劳,身上的宿疾有增无减,苦于体力衰竭,也会对丝毫引不起兴趣的职事感到厌倦。此下“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风雪值斋坛,墨组贯铜绶。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六句,道出了当时李贺为官的真实感受。这些话出于一位屡好矜伐的“宗孙”之口,听起来未免让人感到太寒酸了,但同样也是他内心的诚实鸣响。
诗歌于此抑郁已极,情感积势既久,遂尔逼出“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两句。穷极呼天,乃人之常情;古剑自喻,透露了诗人的自信,二者并列凸显的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如是,两句十字就只剩下一个“吼”字来宣泄内心的郁积,这好比是地下翻滚的岩浆仅以狭小的罅隙喷吐,其势汹涌难以言表,读此精神为之感奋。
举报/反馈

静雯雯爱文化

241获赞 130粉丝
终是谁使弦断,花浇肩头,恍惚迷离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