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wuhandaxue
江城多山 珞珈独秀
山上有黉 武汉大学
11月29日武汉大学迎来建校125周年纪念日
07:58
125年回眸历史激情震荡张之洞 创办学堂取名“自强”
1893年11月29日,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清朝光绪帝上奏《设立自强学堂片》。他认为:“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之道,以教育人才为先”,故取“自强”二字。
这座新式高等专门学堂位于湖北武昌三佛阁大朝街口,开办之初,设方言、算学、格致、商务四门。
1902年10月,自强学堂迁往武昌东厂口,改名为方言学堂。课程设有地理、历史、算术、公法、交涉等。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方言学堂因教育经费紧张被迫暂停办学。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清朝迅速灭亡,方言学堂无法立即复校,武汉大学办学中断。
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成立,规划在全国设立六所高等师范学校,决定以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师资为基础,改建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1923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
1924年,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改名为国立武昌大学。
1926年,国立武昌大学与国立武昌商科大学、湖北省立医科大学、湖北省立法科大学、湖北省立文科大学、私立武昌中华大学等合并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又称国立第二中山大学),设有大学部和文、理、法、经、医、预6科、17个系、2个部。
李四光 择定校址
闻一多 更名珞珈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以原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为基础,组建国立武汉大学。
李四光先生以科学家的严谨、教育家的眼光、艺术家的浪漫,将校址选定罗家山(今珞珈山)。
1928年,闻一多先生应刘树杞先生之邀前来武大,出任国立武汉大学创办时期的首任文学院院长。他提出将新校址的罗家山(又名落驾山)改名为珞珈山,此后“珞珈”便成为了武汉大学的代名词。
民国五大名校
1929年2月,法学家王世杰成为国立武汉大学首位正式校长。他认为国立武汉大学不能满足于拥有的4大学院,提出要把学校办成拥有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的万人大学。
1936年,学校成立农学院,从而发展成为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15个系2个研究所的综合大学。
1937年,国立武汉大学与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和国立浙江大学统一进行招生考试,从而跻身“民国五大名校”。
中国四大名校
1938年,因武汉会战爆发,国立武汉大学被迫西迁四川乐山继续办学,农学院并入国立中央大学。
武汉沦陷后,日军将武大校园辟为其中原司令部。
1938-1946年,武大被迫西迁乐山,学校非但未因战事而停止发展,反而名师云集,英才辈出。
诸如美国阿波罗号登月飞船发动机设计者黄孝宗,中国计算机之父张效祥,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核电站总设计师欧阳予,台湾“经济部长”赵耀东,海浪理论奠基人文圣常,逻辑学家李匡武,历史学家严耕望,经济学家刘涤源、刘诗白,法学家端木正,数学家张远达,化学家彭少逸,生物学家张致一……
武大在川8年,教授多达百人以上,各校中名列前茅。1940年代初,国民政府教育部在全国选拔了45位部聘教授,武大位居全国第四。此时,这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大学,已然与中央大学、西南联大和浙江大学并驾齐驱,成为中国四大名校之一。
中国最杰出
大学之一
1949年武汉解放时,国立武汉大学被中国共产党接管并更名为武汉大学,得以继续办学。
1950年,湖南大学水利系划归武汉大学,与土木系水利组合并,成为新水利系。武汉大学医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合并成中南同济医学院。
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临武大视察。
1999年被国际权威杂志《Science》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2000年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武大牌坊 四易其身
作为这所百年老校的标志性建筑,武大牌坊自1931年问世以来的八十余年间,曾四易其身,几经变迁,宛若凤凰涅槃,有着非同寻常的故事。
1931年,武大在街道口建起一个四柱三间、描金彩绘的木制牌坊,作为校门。可惜这个木牌坊1935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龙卷风摧毁。
1937年,学校在原址重建了一座钢筋水泥的冲天式牌坊,也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武大老牌坊校门。牌坊的四根八棱圆柱,表示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莘莘学子;柱头上的云纹, 寓意高等学府的深邃和高尚。
1993年,武大百年校庆时,校友们又捐资仿照街道口老牌坊在八一路校门口建造了一座新牌坊,后因扩建道路修建广场,这个牌坊于2012年被拆除。
2013年,武大120周年校庆之际,学校又在八一路复建了一座“更高更壮”的新牌坊。新牌坊依“93版”牌坊原样扩建,延续了武大历史文脉,同时与新建的广场比例更协调。
穿越历史 沐浴荣光
宋卿体育馆中西合璧,别具一格,即便放在今天也是一座别致有韵味的建筑。
这里曾聚集着为在“六一惨案”中遇难的黄铭岗、王志德、陈如丰三位同学举办追悼会的学生们。如今乱世已过,青春的活力充满了宋卿体育馆。学子们在馆内上课、休闲、进行体育竞赛,挥洒着年轻的汗水,滋养着这座八十多岁的古老建筑。
武汉沦陷后,侵略入校的日本人将老斋舍开辟为战地医院并在此种植樱花,以慰藉他们的思乡之情,战后这批象征日本侵华的樱花先后死亡。1972年中日建交后,日本友人曾赠与周恩来总理一些樱花树苗,周恩来总理将这批友谊之花转赠与武汉大学。尽管目前这批樱花树因为年龄原因也已经寿终正寝,但是日本友人们后来陆续赠送的樱花树,经学校园林部门培植、繁育,仍在每年开放。
1947年6月1日武汉大学学生在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中牺牲,为了纪念那些勇敢的学生们,建起了“六一亭”,用象征着烈士鲜血的红色漆满了亭柱。
亭六角攒尖顶,翠瓦飞檐,宏丽壮观。如今这座亭子掩映在绿树之中,为来往的人们提供一丝清凉,烈士们的热血精神依然激励着每一位学子。
在老图书馆门前读书的少女
如今学子不再使用老图书馆作为自习室、学习区,但楼内的校史馆仍是许多学子品味武汉大学古老历史的重要场所。
在梅园操场参加开学典礼,是来到武汉大学的一件大事。无论是1978年还是2018年,学生在梅园这一方操场,都是梦开始的地方。
125年沧桑砥砺 125年薪火相传 祝福武汉大学 125周岁生日快乐!
举报/反馈

武汉广播电视台

1697万获赞 10.8万粉丝
武汉广播电视台百家号
武汉广播电视台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