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复兴西路“火辣辣”,往年秋日落叶季的静美不复存在,超大假花和花花绿绿的装饰让复兴西路变得像“腮红过厚”的新娘,即便是敦煌艺术的展品也和沿街西式建筑不类,一场落叶艺术展让市民议论纷纷。
哇塞,小朋友大呼小叫看热闹,但不少市民尤其是居于此的居民却心里疼得慌:家门口咋就变样了?那些粗糙张扬的装饰,真得称得上是艺术品吗?真是破坏这条街道的人文情调。
这艺术品的“火气”有点大。要把城市装扮得更美,这种追求没有错。城市的公共空间,的确有许多艺术成长的可能。但是,没有“文化感”和“品牌意识”的所谓“文化打造”,不论扛着多么高大上的旗,恐怕在一个文化成熟和富于思想的城市,都是不容许的。像上海这样的城市,欢迎艺术家参与建设,但对艺术家的艺术素养必然会要求更高。
看一看复兴西路的历史和格调吧。移步换景、树影婆娑的复兴西路,为过去法租界西段的重要街道,沿路尽是法国梧桐,全路段为花园洋房和公寓,像麦琪公寓、会乐精舍、玫瑰别墅等,都是以Art Deco风格的艺术装饰为主,主要特点是突出感性的自然界的优美线条。要在这样一条早具艺术风格的道路上“耍艺术”,艺术家光是“人胆大”不行,恐怕更要“技艺高”,关键要有高超的艺术素养,否则就会创造出“火气”十足的作品。
图说:复兴西路老牌梧桐的复古情怀。
图说:复兴西路24号占地面积仅220平方米且采用现代派风格的麦琪公寓。
图说:会乐精舍是一幢较高级的近代点状塔式高层花园电梯公寓。
图说:座落在复兴西路44弄的玫瑰别墅。
对任何业已形成的美进行艺术加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非艺术家胸有成竹。否则,破坏的力量往往大于创造,如果不能修复,那就更加令人扼腕,甚至对文化历史犯罪。艺术家的天赋在于具有无上的洞察力,如果不了解这条道路的美好品性和温婉情意,试想这种嫁结何以成功?艺术家如果没有充分的文化准备,“硬碰硬”的创作注定毫无生命力。
图说:复兴西路西班牙式花园洋房。
打造“上海文化”品牌,就是要打造永存于人心、永存于社会、甚至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优秀文化产品,它是一种精神力量,旷日持久地作用于人心,给人以鼓舞、美感和温暖。打造“上海文化”品牌迫切需要高素养的艺术家,但绝不需要一场场粗制滥造、火气十足的“秀”。
图说:复兴西路12号,三层花园住宅。
图说:丁香花园(李鸿章旧居):复兴西路终点。
好在,这场“快闪艺术”主办方及时撤去各种装置,只有30个小时,复兴西路恢复了原有的详和静谧,间或伴随着落叶飘下的声音。
作者 | 秦丹
编辑 | 包雍尔
举报/反馈

新民晚报

4142万获赞 196.6万粉丝
阅读上海的第一选择,你在上海的生活助手
新民晚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