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松博文逝世40周年的纪念日,首先向这位排球界的先驱者表示缅怀!
大松博文1921年2月12日出生于日本香川县 ,1978年11月24日去世,时年57岁。他从坂出商业学校毕业之后,于1941年(昭和16年)应召从军,以31师团辎重兵中队长的身份出征缅甸战场。为了让比自己年长的士兵服从指挥,往往身先士卒带头向前冲!经历过英帕尔战役,是从“白骨街道”之称的大溃败中少数生还者之一。从此他的性格大变。怎么个变法呢?也许就是这样成为“魔鬼”的!
1952年,大松博文在他所供职的日本贝冢纺织厂组织女子排球队,从一开始给球队定下的奋斗目标就是“必须成为全日本冠军和世界冠军”。而为了这个目标,军人出身的他化身“魔鬼”,在当时排球运动世界主流偏重“攻击”的时候,大松首先提出“守备才是最大的攻击”的理念,在他执教过程中,发明并实践了滚翻救球、勾手飘球、前臂垫接发球等多项排球技术。将一群工厂普通女工训练成“东洋魔女”,使日本女排先后在1962年女排世锦赛和1964年奥运会排球赛中获冠军,并创造了排球运动史上连胜175场的奇迹。他的成功,使女排领域出现了一个成熟的亚洲打法,并启发了中国女排迅速崛起。而他本人也被称为“魔鬼大松”
为何说启发中国女排迅速崛起?“东洋魔女”的迅速崛起也引起了中国排协的注意,同样都是亚洲人别人能做到,我们也可以做到!于是1965年4月21日至5月23日,中国排协邀请大松博文教练来到上海,训练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员。
那是1965年4月21日,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她们和来自四川、上海等地的四五十个姑娘,列着整齐的队站在上海徐汇区体育馆内,好奇地打量着站在对面的那个中等身材、相貌平平的日本人。大松博文开口讲的第一句话,就把这些中国姑娘们震住了:“我告诉你们,我就是魔鬼。如果完不成我的训练,我绝不客气!”
接着,第一次训练课开始。大松博文准备了4大筐排球,让队员们站成一排,一个接一个依次站出来练防守:大松将手里的球一个个连珠炮般地砸向队员四周的死角,迫使队员不得不一次次地倒地、翻滚着把球救起。其他的队员也不闲着,到处跑着帮大松捡球,捡回来放到球筐里,再将球筐送到大松手里。于是大松手里的球源源不断,队员们的翻滚救球动作也是一个接一个,直到大松满意了,于是换下一个人。经常的情景是,队员救起一个球,还没来得及爬起来,大松第二个、第三个球又从不同方向砸过来,快得来不及反应。刚刚进行了不到半小时,刘向葵和她的队友们就一个个被“魔鬼”训练搞得晕头转向,不少队员开始累得趴在地上,呕吐不止。但大松博文好像没有看见一样,手里的球依然重重地冲着趴在地上的队员砸过去,“咚咚”地砸在身上,嘴里还大声呵斥:“起来”。第一堂课,训练了4小时。下课前,大松教练不满意地说:“你们刚才是在慢慢地走,这是打不好球的。以后训练,要拿出勇气跑起来!像这样练,你们是不能打败日本队的。”
最后这四五十人的队伍,只留下了15个“女汉子”,有的还被练到尿血!一位当年的队员回忆道:“练到后来,我头发晕,眼发花,房子也旋转起来了,但我还得不停地去飞扑大松打来的球……”训练强度太大,以至女排姑娘一状告到周总理那里。周总理于是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不能打骂队员,因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里有不许打人骂人这一条,但是大松博文不为所动,他是这样回答的:“我要是骂人,你就把耳朵堵上;我要是打人,你就背过身去别看。”周总理只好作罢。不过也算给了面子,姑娘们例假的时候可以休息一天。也正是这个“魔鬼训练营”打下的基础让中国女排终于战胜了日本女排也站上了世界之巅,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
在1964至1965年期间,大松博文曾三次来到中国交流或帮助中国女排训练,并两次受到周总理的接见。他给中国女排带来新的训练方法,锻炼了她们的精神意志,奠定了中国排球日后成长和腾飞的基石。因此,大松博文也有“中国排球教父”之称。1978年11月24日,在指导冈山县立女校排球队的晚上,大松博文因为急性心肌梗塞而与世长辞。他最终没有能够看到中国女排第一次站在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也没能看到中国女排此后“五连冠”的辉煌。由于他对中国排球运动发展的贡献,我们不会忘记这位排球先驱!
举报/反馈

排球大视界

192万获赞 5.4万粉丝
为中国排球加油!!!
体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