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细胞返祖假说的提出
40多年前,美国总统尼克松,雄才大略,投入千亿资金,给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用于癌症研究,耗时费钱,但没有出成果。研究人员反思,是不是大方向出了错,所以向物理学家求助,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物理学家戴维斯先生,经过研究认为,癌细胞的出现,是一种返祖现象。
癌细胞返祖的证据:
1、 无氧呼吸
癌细胞,采用无氧呼吸的方式生产能量,是被德国科学家奥托瓦尔伯格博士发现的,此人是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人的正常体细胞,生产能量主要是有氧呼吸,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相比,生产能量更多,产生的废物更少。人是多细胞生物,由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而地球上早期的单细胞生物,都是无氧呼吸。这或许可以说明,癌细胞,是细胞回到了诞生之初。
2、 癌细胞没有接触抑制现象
大量的单细胞,要组合成多细胞,并且形成稳定有序的生命组织,必须要有团队精神。正常的细胞间,存在接触抑制现象。两个细胞分别发育长大,当它们的细胞膜相遇以后,接触抑制就会起作用,让细胞不再增长,也不再无限分裂。这可以确保器官和生物的形状、大小基本不变。癌细胞没有接触抑制,它不停的分裂生长,这种没有合作精神,只管自己野蛮生长的行为,是典型的单细胞的行事风格。
正常细胞,为什么要返祖变成癌细胞?
应该是为了求生存。求生存,有两层含义。一是组织器官要生存。二是细胞个体要生存。这很好理解,就像国家遭遇侵略,首先要确保国家不至于灭亡,需要大量的人来战斗,有不少人会牺牲。这些战士,在能打胜仗的前提下,还要确保自己也能活着。自己的生存能力,会变得越来越强。癌细胞,不但是体内生存能力最强的细胞,还在面临被杀死的情况下,可能会成功转移到其他地方,可见其求生存的意愿之强。
营养医学博士王涛先生,学了二十多年的西医,写了一本叫做《失传的营养学》的书。书中有一段关于肺癌的发病过程,很有意思,他认为,癌细胞的出现,是适者生存规律的体现。这里借鉴过来,应有启发。
简单说就是,呼吸道的毒素,首先伤害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纤毛,纤毛就像刷子,有清扫废物毒素的作用。纤毛被过多的毒素,毒倒了毒死了,失去了作用,毒素不能及时清除,会越积越多,上皮细胞也会被毒死。
新生的上皮细胞,还等不到完全发育成熟,同样也会被毒死。这个过程反复循环,呼吸道面临威胁,身体要保护呼吸道,只能用生存能力更强的鳞状上皮细胞,来替代正常的上皮细胞。医学上,将这一过程取名为化生。
鳞状上皮,就是我们身体的表皮,虽然结实,但纤毛的数量,比呼吸道上皮的纤毛少很多,清扫废物毒素的能力下降,毒素日积月累后,鳞状上皮同样会被毒死。呼吸道组织再次面临死亡,怎么办呢,只有生存能力最强的癌细胞,并且可无限分裂复制,才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说穿了,癌细胞的出现,原本是为了保卫呼吸道。
癌细胞生存能力虽然极强,但太过于自我,就像电影中的特工,有超强的个人能力,在战乱时,能帮助国家解决不少问题,但战乱结束后,如果国家秩序伤害到他的利益,他又不肯自我牺牲,他有多强的个人能力,就会带给国家多大的危险。
一般认为,是正常细胞的基因突变,形成了癌细胞。实际上这个变化,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在大量生死存亡的斗争中,有少数的细胞活了下来,这些侥幸活下来的细胞,将自己的生存技能,写在了遗传基因里,传给了自己的后代,因为它们的后代,面临的生存环境只会更恶劣,非常需要这些生存技能。
就像现在的超级细菌,它们也是由普通细菌变来的,在与抗生素的不断斗争中,提升了它们的耐药性,这种耐药性,储存在了基因里,它们的后代一出生,就有这种抗药性,因此就是超级细菌。这听着像小说,实则有理。只要生命面临死亡的威胁,都会激起它强烈的求生本能,这个道理,不管在人类生存的宏观世界,还是在细胞生存的微观世界,都是通用的。
癌细胞的有关基因,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前者可激活正常细胞的癌变,后者则抑制细胞癌变。从细胞的这种设计看,它应该知道细胞癌变,不是一件好事,所以用抑癌基因,来管控这一过程。但细胞出现癌变,说明细胞解除了这一封印,为什么要解除呢?上面说了,就是为了求生存。
有数据显示,人的一生,细胞要完成10的16次方的分裂次数。在分裂过程中,每个基因的突变概率,小于百万分之一。而且,一次基因突变,并不能将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突变细胞的后代,必须连续经过几次突变,才能变成癌细胞。
如果说基因突变,出现一次两次,纯粹是概率问题,那么连续出现多次,应该不是偶然。结合上面肺癌的发病过程:普通的呼吸道上皮细胞,突变成鳞状上皮细胞,再由鳞状上皮细胞,突变成癌细胞,也许还有其他突变过程,你可以发现,这个过程绝不是偶然出现的。现在有一门科学,叫做表观遗传学,大意是生物遗传基因的表达,会受到环境的调控,也就是说,环境是可以改变生物基因的。正常细胞突变成癌细胞,应该与其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高度相关。
细胞突变成癌细胞,由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法则决定,照常理推断,应该越突变越先进,怎么是返祖呢,返祖不是退化吗?这并不是退化。早期的单细胞生物,因为没有多细胞的分工协作,不能相互支援帮助,每个细胞个体,独立应对生存风险,生存能力不强的个体,基本上都被淘汰了,留下来的,都是独立生存能力极强的。癌细胞,独立行事的作风,极强的生存本领,无氧呼吸的特点,像极了细胞的祖先。
如何预防癌症
癌细胞虽然强,但也有非常明显的弱点,它是厌氧细胞,只能无氧呼吸。我们可以利用癌细胞的这种特性,合理的进行防癌抗癌。虽然现代医学,早已经明确这一点,但在癌症治疗过程中,却没有办法,给病人的体内造更多的氧气。吸氧治疗,是起不到作用的,因为身体的每一次呼吸,吸氧量有一个上限。体内的缺氧时间长,程度严重,不可能通过几次呼吸,就能快速改善体内氧气的含量。
身体有两种呼吸,肺部的呼吸,称为外呼吸。体内细胞的有氧呼吸,称为内呼吸。外呼吸,将身体外的空气,吸纳到身体内部,并加工出氧气,通过血液中的红细胞,运输给组织细胞,有氧呼吸生产能量。自然外环境中的氧气浓度,跟身体内环境的氧气含量,有一定关系,但不是直接的决定关系。
每次一写癌细胞是无氧呼吸,就有人说那氧气稀薄的高原地区,不是更容易患癌吗?这就是将自然外环境的氧气浓度,与身体内环境的氧气含量,直接划上了等号。正常的红细胞指标,高原人可达到600万/mm3以上,而平原地区的人400到500万/mm3为正常,女性的还要略低。高原环境氧气含量相对略低,但是高原人体内有更多的血红蛋白来运输氧气,这可以确保他们的体内,氧气含量处于正常水平。
细胞的内呼吸生产能量,需要葡萄糖、氧气和水,这决定着人要活着,就离不开食物、空气和水。在这能量三要素中,氧气应该更容易缺乏。这就是为什么,人类从单细胞生物进化到现在,经历了亿万年的升级,仍然保留了无氧呼吸这一非常落后的技能,因为体内环境,做不到永远都处于富氧状态。如果没了无氧呼吸这一保命技能,一旦出现缺氧情况,细胞就会大量死亡。
为什么人类的身体,进化了这么多年,仍然不能保证体内环境,永远都是富氧状态呢?这跟环境有关,生物都是受环境决定。早期单细胞生物,之所以无氧呼吸,可能是因为远古海洋的极低氧环境,不利于生物进化出有氧呼吸的技能。即便到了现在,水生生物大面积死亡的第一原因,还是由于缺氧。
人是陆生生物,陆地与海洋相比,有更多的氧气,但氧气浓度,仍然只占空气的21%左右。从水生环境到陆生环境,虽然氧气浓度提高了,但这只是外环境的氧气。人类的细胞,本质上依然是生存在水环境中。学过化学就知道,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
从单细胞进化到多细胞,生物虽然更加高级,但生物的个体细胞,仍然没有办法摆脱水环境,也就无法改善水环境中的氧气含量问题,这是生物不能快速向更高级进化的天然阻力。因为这一情况,有人说体内过多的氧气,对人体是有害的,这是杞人忧天。
实际上,人体内是不可能有过多氧气的,只会少不会多。原因有很多,先说外因,初步总结应有三点:一是,我们现在的空气质量开始变差,二氧化碳增多,所以提倡低碳出行。二氧化碳为什么会增加,不就是消耗氧气变来的么?二是,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城市,城市的人口密度,在历史上从未如此之大,这是不是意味着,每个人均摊的空气变少了呢?三是,现在的房屋,空间都很小,室内有效高度只有2米多,容纳的气体体量,与以前的高屋大梁相比,少的不是一星半点。
这些只是外因,外因不起决定性作用,来看看内因。内因是人体运输氧气,其实比较困难。血液中虽然有90%的水,但氧气难溶于水,因此氧气的主要输送方式,只能靠红细胞的血红蛋白来结合运输,我们常说的贫血,是指红细胞浓度下降。红细胞减少,载氧量也跟着下降,贫血时人会头晕,这个症状跟缺氧的状态是一样的。贫血不仅是贫血,还是缺氧。 一般人只听说过贫血,没有听说过血多了吧?医学上倒也有红细胞增多症,但其原因,仍然是由血氧减少所致。红细胞增多的程度与缺氧程度成正比。
红细胞的直径,与毛细血管的直径几乎一致,平均直径均为7到9微米,也就是说,红细胞在毛细血管内流动,只能排成一列,单次只有一个红细胞能通过,不能多个红细胞并列前进。这不但说明,氧气在血管内的运输,不像其他物质那么容易,也可以说明,血液的供氧量,很难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
人运动时,需要更多的能量和氧气,要满足这个条件,只能将储备的毛细血管打开,用更多的毛细血管来运输。即便如此,氧气仍然不够使用。运动后出现的肌肉酸痛,是大量的乳酸堆积所致,乳酸是怎么来的,它是葡萄糖经过无氧呼吸后的产物。我们经常看到,短期内的过量运动,导致横纹肌溶解的新闻,简单理解就是大量的乳酸堆积,毒害了细胞内的蛋白质。这也让我们明白,为什么不能过量运动,为什么要做有氧运动,为什么速度更慢的太极和瑜伽,是更好的运动。
看到这里,如果你的脑子还比较清晰,你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个疑问:血液运输氧气,虽然相比于运输其他物质,要困难一些,但这是正常自然的生理过程,不可能会引发疾病,要知道,细胞生存的内环境里主要是水,溶解不了多少氧气,所以根本不需要血管有强大的氧气输送能力,血管内和血管外的氧气,是一个平衡。
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有两点存疑。一是,内环境中并不全是水,还有间质。2018年3月27日,纽约大学病理学教授泰泽,在英国的《科学报告》杂志发文,他认为间质是内环境中扁平状的固体结构。它本质上是一个运输网络,肯定可以运输氧气。
二是,从身体内的代谢废物看,多半是酸性废物,也因为如此,曾经有一个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的说法,很是流行,虽然后来被辟谣了,但人生病的部位,的确都是酸性环境。酸性代谢废物,跟氧化不完全有关。以葡萄糖为例,如果氧化完全,产物应该是二氧化碳和水,氧化不完全,就会产生乳酸。这说明内环境中的氧气,是不充足的。
可以这么说,内环境的轻度缺氧,应该是一种常态。而内环境明显缺氧,就可引发病态。经常看我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焦虑、紧张、压力大、过激的情绪、过度的劳动等,是引发疾病乃至的重要原因。这些情况,除了消耗大量身体能量外,也会消耗体内的大量氧气。
试想一下,人长期慢性紧张,血管处于持续收缩状态,会不会把血管内的气体挤压出去呢?是极有可能的。从红细胞与毛细血管的关系看,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人受到过度刺激会晕倒,这是因为能量不够用了,如果还有心跳,会怎么抢救呢,就是输氧气治疗。
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是很容易缺氧的。所以营养学,提倡补充抗氧化剂,所谓抗氧化,其实就是抗缺氧能力。而我们的中医养生,则认为补气应是一种常态。这个气虽然不是氧气,但跟氧气有关。道家养生,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打坐关注自己的呼吸。中西的养生法门,在这一点上达到了高度的一致。强调一下,这里说的关注呼吸,不是深呼吸,而是自然呼吸。
在讲肺癌发病机理的那个段落,写到了毒素环境,是导致细胞癌变的一个原因。人体要排除毒素,需要消耗能量。细胞有氧呼吸,可以生产更多的能量,有助于身体正常排除毒素。癌细胞虽然能在毒素环境中生存,但它是无氧呼吸,生产的能量,只有正常细胞的15%,这么一丁点能量,只能自保,无法帮助身体清除毒素。所以防癌致癌,除了改善呼吸效率外,另外一个重要方法,是帮助身体排毒。
那些癌症自愈的病人,无一不是大幅度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含有大量抗氧化剂的天然饮食,真正放松的心态,没有紧张、焦虑、着急和害怕,再加上节能的生活作息,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可以帮助癌症痊愈的。
我的以上推理,全是建立在癌细胞无氧呼吸这一理论基础上,虽然癌细胞无氧呼吸,是已经被证实的,但是我的推理,却有可能是错的。从逻辑上看,这是拿着结果找原因,一般可以找出很多原因,我找的这个原因,未必就是关键原因。从实际情况看,那些练习呼吸的人,没有得癌症的。我的推理,应有几分道理,但读者诸君,也不可尽信此文,重在启发。
举报/反馈

身体自我修复研究者

102万获赞 31.4万粉丝
研究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