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人往往是对你影响最大的人。你的成功和失败和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要学会善待你周围的人。熟悉能增加人际交往相互吸引的程度。如果其他条件大致相当,人们会喜欢与自己邻近的人交往。物理空间距离较近的人,见面机会较多,容易熟悉,并产生吸引力,彼此的心理空间就容易接近。常常见面也便于彼此了解,促进双方相互喜欢。我们经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就是因为我们和邻居接触多,而与相隔较远的亲戚接触的少。接触多的人,我们会有一种亲密感,而接触少的人,我们会感觉到生疏。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事情,这个现象,在心理学上被叫做“邻里效应”。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关于“邻里效应”的实验。
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对麻省理工学院17栋已婚学生的住宅楼进行了调査。这是些二层楼房,毎层有5个单元住房。住户住到哪一个单元,纯属偶然,哪个单元的老住户搬走了,新的住户就搬进去,因此很具有随机性。调查时,所有住户的主人都被问道:“在这个居住区中,和你经常打交道的最亲近的邻居是谁?”统计结果表明,居住距离越近的人,交往次数越多,关系越亲密。在同一层楼中,和隔壁的邻居交往的频率是41%,和隔户的邻居交往的频率是22%,和隔三户的邻居交往的频率只有10%。多隔几户,实际距离增加不了多少,但是亲密程度却有很大不同。
因此,我们工作生活中要想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就需要主动与人多接触,多联系。每与人多接触一次,他人对你的印象就更深一点。在职场中也是如此,合理地运用“邻里效应”就是让你未雨绸缪,在请求其他部门帮助之前,先给自己铺好路。想一想,面对一个熟人的时候,当你满面笑容地请他协助你的工作,他怎么可能拒绝呢?
小吕是某公司老总从外企请来的人事总监。老总非常重視小吕,甚至把小吕的资历和背景在开会的时候,对大家列举陈述,所有员工都觉得小吕的经历太不简单了,但是大家也有一个共同的疑问,那就是该公司是一个出了名的“缺乏沟通”的孤島,不知道小吕会如何打开局面。
小吕做的是人事工作,必须很快和各个部门都熟悉起来,老总也知道这一点,于是就安排了一次他和各部门主管的聚餐。聚餐原本是非常热闹的事情,巧的是一群沉默的人聚在一起,结果更加沉默,大家除了客套话,很少沟通,老总不在,也没人愿意第一个抢风头。看到这个情况,小吕主动给各个部门的同事倒酒,一圈碰杯之后大家开始轻松了,对小吕也有了好感,觉得他是个很爽快的人,这时,小吕却喝醉了。大家就主动扶他,还有的主管主动给小吕倒杯水,扶他去洗手间。
第二天,小吕精神抖擞地上班了,为了感谢昨晚聚餐他喝醉时大家对他的照顾和体贴,他又一一地去办公室找到昨天认识的主管们,表示感谢。在一天的时间内,小吕顺利地加深了各个部门对他的印象,和同事们进行了友好的交流。老总向秘书询问小吕的情况,秘书悄悄说:“新来的吕总和各个部门都很熟悉了,因为他酒量不行…”
老总说:“別开玩笑了,小吕的酒量是我平生罕见的,小吕以这种低姿态,向人示弱,接受救助的做法,充分地利用“邻里效应”与沉闷的同事们进行了很好的沟通,满足了同事被需要的快乐,也增进了同事之间的交往,帮助他赚足了人气!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就应该主动地利用“邻里效应”,不动声色地接近同事,与同事搞好关系,遇到同公司同事的时候,不论是不是自己部门的,都一定要主动打招呼,当其他同事咨询自己事情时,应该积极热情地解答。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从平常小事上,创造接触机会。这样才会使你在求别人帮忙办事的时候不会碰钉子,使自己工作得更顺心更快乐。
举报/反馈

老袁说职场

7745获赞 6707粉丝
笑傲职场,必知的心理学定律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