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平板电脑等网络信息智能终端已经渗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诸多负面影响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手机对于未成年人的影响。手机作为通讯和网络信息终端,完全隔绝是不可能的,那么,当自己孩子沉迷手机时,家长应该怎么办呢?有这样一位妈妈,她为自己的孩子订了10条关于手机使用的家规,值得所有家长借鉴。
一、手机密码父母必须知悉
这里涉及到未成年人隐私权和家长监护权之间的冲突。对于这个问题,法律法规也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对于这个问题,小编认为,未成年人三观还在逐渐地形成,当今社会的各种诱惑、不良风气容易对他们造成负面影响,比起尊重他们的隐私权,让他们隔绝社会负面信息更为重要。所以,父母知道孩子的手机密码、QQ、微信等社交工具密码不应视作侵犯孩子的隐私权。
二、告诉孩子,父母的来电必须接听
父母既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也是孩子的保护者。所以在任何情况下,父母的来电必须接听。这是亲子之间最基本的情感联系和尊重的体现。
三、定时上交手机
保证足够的学习和睡眠时间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最基本条件。除此之外,亲子互动、健康的社会交往、运动和旅游等娱乐、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和适当的社会实践也是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使这些活动内容得到保证,手机的使用时间必须有所控制。因此,定时上交手机就显得十分必要。
四、手机不带去学校
学校是读书以及师生、同学间交流的场所,这些活动都可以脱离手机而存在,所以,手机完全可以不用带去学校。
五、不看色情信息
未成年人不看色情信息,这应该是手机使用的基本底线。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仅有孩子们的承诺是不够的,家长还必须保持严密的监控。
六、公众场合手机静音
这是在公众场合使用手机的基本规范,从孩子使用手机的第一天开始,就要养成这个习惯。
七、看到好的文章用手机收藏并不代表已经阅读
现在网络信息铺天盖地,我们获取各种知识和咨询比过去简便和快捷得多了。不过,网络信息量巨大,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所以许多人养成了看到好的信息就收藏起来的习惯。然而,这些收藏起来的内容并不代表我们已经阅读过了。所以,使用手机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尽量做到看过后就要理解、记忆和消化,而不是点点手指头放进收藏夹。
其次,网络信息都是碎片化的,我们要实现对这些信息的有效利用,首先自己就要建立起系统的知识结构。否则,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堆积在我们的脑海中,不是知识和力量,而是累赘和负担。知识结构的建立,可以参考初中-高中-大学的学科划分目录。
八、外出欣赏美景用心去感受,而不仅用手机拍下来之后发到朋友圈
外出旅游的目的是为了陶冶情操、放松心情,关键在于人对环境的感受和情感认同。现在有了手机后,许多人都喜欢把沿途看到的美景拍照或者摄影而忽视了用心去感受,这样做其实失去旅游的原本的意义。
九、需要检索资料或者答案,尽量上图书馆或者与专家沟通,少用搜索引擎
现在网络信息不仅有官方或者权威机构发布的客观信息,还有大量的流言、传闻甚至是恶意编造的流言和诽谤性信息。要获得真知灼见,还是要从权威的渠道去获取信息,多读书籍,多与专家沟通,少用搜索引擎。
十、少用社交软件,尽量和朋友、同学、老师进行线下的沟通、交流
人和人的交流和沟通,不仅有冷冰冰的信息,还有情感、共情、隐性信息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是社交软件永远也代替不了。所以,还是不要让手机替代了我们面对面的交流吧。
举报/反馈

萌娃彩妈

2万获赞 36.4万粉丝
大孩子小宝宝的育儿知识尽在这里
湖南楚门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