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学习、工作点滴的背后,都有一个个心理学效应解释你的言行举止,当我们了解这些心理学效应之后,你就会更了解你自己,进而可以更好的调整自己的状态和节奏。今天社长就向大家介绍10个我们身边常见的心理效应。
1. 詹森效应
压力大得失心重导致的失常发挥
曾经有一名叫詹森的运动员,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让自己和他人失望。不难看出这主要是压力过大,过度紧张所致。由此人们把这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看到这是不是很熟悉,你平时考试考核可能很出色,可是一到重要的考试、考核时却总是发挥失常。再比如体育竞技中,平时的世锦赛各种拿奖,而到了奥运会的赛场上,由于压力过大而失常发挥的也不在少数。
不要让情绪大喜大悲,请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要给自己增加自信心。
2.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没有完成的事情,令人记忆犹新
20世纪20年代,德国心理学家蔡格尼克进行了一场实验,他让试验者做22项简单的工作,其中只有一部分允许完成,另一部分没有完成就会受到阻止。当实验结束后,让他们回忆做过的事情,结果更多的人记得是未完成的事情,这种现象就是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这种效应让人容易走两个极端:一个是非得将事情一口气全部做完,甚至是将其他任何人、事物置之身外;另一种就是做事拖沓,容易半途而废,而到最后没有一件事做完。
你是否经常读书或看影视熬夜至深夜而不愿停下。这便是这种效应的一种表现。你可以在纸上画一个圆圈,留一个缺口,当你在看向它,是否会有将这个圆圈补完的冲动呢?
3. 踢猫效应
坏情绪会随着社会关系等级链条依次传递
一个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这就是著名的“踢猫效应”。
当你受到批评时,你是不是往往不会反省自己的错而是心情愤懑,总想找人发泄心中的不满。回到家,还会将这种情绪传递给你的家人。坏情绪就这样在人际关系中传递,当传递到一个无法再次传递的人身上,他便成了最后的受害者。
愤怒伤身,正如中医中所说的“气大伤身”,“怒伤肝”。而当人们在愤怒时容易情绪失控而口不择言伤害到别人。所以当我们充满怒气的时候不妨找个适合自己的方法冷静一下,凡事留到冷静之后在来解决。
4. 出丑效应
精明而带有小缺点的人,最惹人爱
有四段采访视频。
第一段:一位优秀的成功人士,谈吐自信,表现不俗。
第二段:一位优秀的成功人士,有点紧张羞涩,碰翻了咖啡,淋湿了主持人衣服。
第三段:一位普通人,虽不紧张,但也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发言。
第四段:一位普通人,紧张到打翻了咖啡,碰翻了咖啡,淋湿了主持人衣服。
如果让你选出一位最喜欢的和一位最不喜欢的人,你会作何选择。
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就做过这种实验,结果是最不受喜欢的是第四位,而最受喜欢却是第二位,有95%的人选择了他。
这便是“出丑效应”,精明的人无意中犯点小错误,不仅是瑕不掩瑜,反而更使人觉得他具有和别人一样会犯错的缺点,反而成为其优点,让人更加喜爱他。所以当优秀的人显露出平凡的一面,不但不会影响他的形象,反而会增加他的人格魅力。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可哗众取宠的故意出丑,而是当犯错时也能坦然接受。
5. 定势效应
人们用既有的信息和思维模式来认知事物
把六只蜜蜂和同样多的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结果蜜蜂不停地在瓶底找出口,而苍蝇则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跑了。
由于蜜蜂基于出口就在光亮处的思维方式,想当然地认定了出口的方位,并且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而那些苍蝇则对所谓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没有对亮光的定势,而是四下乱飞,于是找到出口。这便是“定势效应”。
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容易依据本人已有的经验、知识来做出判断,而且易于受困于自己的固定思维中,而我们平日需要练习的就是跳出固定思维看待问题。
6. 登门槛效应
人们更易于接受较小和易于完成的目标
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曾作过一个实验:派人随机访问一组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将一个小招牌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这些家庭主妇愉快地同意了。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访问这组家庭主妇,要求将一个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有超过半数的家庭主妇同意了。与此同时,派人又随机访问另一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将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只有不足20%的家庭主妇同意。这就是“登门槛效应”。
一般情况下,人们不太愿意接受较高难度的要求,因为他们费时费力。相反,他们更易于接受较小、较容易完成的要求。所以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如果需要别人做一个比较大的要求,担心对方不同意时,不妨先给他一个类似较小的事情。
7. 标签效应
给一个人贴标签,会让他起到暗示导向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心理学家在招募的一批行为不良、纪律散漫、不听指挥的新士兵中做了如下实验:让他们每人每月向家人写一封说自己在前线如何遵守纪律 、听从指挥、奋勇杀敌、立功受奖等内容的信。结果,半年后这些士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真的像信上所说的那样去努力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标签效应”。
心理学认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日常我们所说的“心理暗示”就是这个原理。而高血压患者则需要防止因“标签效应”而让病情加重。很多患者在诊断出之前,症状并不明显,而当确诊告知之后,便会紧张,出现出现头痛、头涨,甚至手脚麻木、睡眠不良等症状。如遇到点挫折或烦心事,症状更突出了。
对于此患者,需要正确认识“高血压”,放松心态,减小压力,并积极配合治疗。而对于你,要做的是经常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8. 肥皂水效应
批评的同时不要忘记赞美,这样更易于接受
约翰·卡尔文·柯立芝于1923 年成为美国总统, 他有一位漂亮的女秘书, 人虽长得很好, 但工作中却常因粗心而出错。一天早晨总统看见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 正适合你这样漂亮的小姐。”这句话出自总统口中,让女秘书受宠若惊。总统接着说:“但也不要骄傲, 我相信你同样能把公文处理得像你一样漂亮的。”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处理公文时很少出错了。
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后,便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么想出的?”柯立芝得意洋洋地说:“这很简单, 你看见过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些肥皂水,为什么呀,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觉痛。”
这就是心理学中的“肥皂水效应”。
日常生活中的你是否有这样的体会,当一味的批评你时候,你积攒的只是负面情绪,而当他在批评你的同时不忘记表扬你的优点时,你会变得虚心接受批评,甚至心虚理亏,觉得自己令对方失望了,并会下定决心改正错误。所以,一个好的领导不仅会批评下属,更应学会看见他们的有点而不吝惜夸奖。
9. 狄德罗效应
不要做非必需品的囚徒
有个哲学家。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精美的睡袍,他非常喜欢。可是问题来了,他总觉得家具、地毯都配不上他的睡袍。于是都换了新的,当书房终于跟睡袍很搭的时候,他却觉得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这就是“狄德罗效应”。
对于我们来说,这种经历很多。当你买了一套新衣服,你可能想再买一个新包包与之搭配,尽管原来的也很好看;当你买了一台新的电脑,可能就想换一套键鼠,尽管原来的也不错。
苏格拉底曾说:“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的时候,幸福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幸福的生活往往很简单,比如最好的房间,就是必需的物品一个也不少,没用的物品一个也不多。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10. 拍球效应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某天在返航的途中遇到可怕的风暴。水手们惊慌失措。他果断命令水手打开货舱并往里面灌水。随着货舱里的水位逐渐升高,船体逐渐下沉,而货轮却也越来越平稳了。
船长说:“百万吨的巨轮很少有被打翻的,出事故的往往是根基轻的小船。船在负重的时候才是最安全的,空船时则是最危险的。当然这种负重也需要根据船舶本身的载重能力而定,适当的负重可以让船只抵挡暴风骤雨的侵袭。”
我们何尝不是忍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而我们要学会的就是消化压力,并让它成为激发我们潜力的助板。
社长希望,掌握理解这些心理学效应之后,你能够更好地认识、了解自己。也希望这些心理学效应能够给你学习、工作、生活带来帮助。
#今日话题#
你身上有哪种心理学效应的体现呢?
举报/反馈

Kindle杂志公社

545获赞 217粉丝
Kindle杂志公社专注阅读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