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修行很感兴趣,特别是对开悟很感兴趣。但是由于开悟是每个修行者自己的状态,很多人也不说,别人也不知道。历来有不同法门的人说到一点,不过对这些都是点到为止,所以很多没有开悟的人,或者是对开悟很感兴趣的人,都有种隔靴搔痒的感觉。这样以来,人们对开悟的状态都很好奇。那么,开悟后到底是什么状态呢?今天云来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问题。
不止佛教中讲开悟,在所有的真正修行中都讲开悟。不过一般佛教中的开悟,指的是僧人对佛法上的某一种法理的豁然明白,还不是真正的开悟。真正的开悟,就是对佛法和事物有了非常透彻的理解,或者是在某些方面,比如神通的掌握上运用自如的一种状态。
因为人修行,随着不断的去掉自己对佛法以及事物的妄见的时候,心态会越来越趋向于清净。到了一定的时候,他的智慧或者神通就会随之而来的打开。今天,云来就从智慧和神通两个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
一个人开了悟,对佛理的掌握是非常厉害的。不同境界的人开了悟,对佛理的认识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开悟的境界越高,他对佛法的认识也就越高。他可以如意的认识到他境界以下的任何一种事物存在的因缘。同时,他可以圆满的解释出他所知道的任何事物。但是这种认识,也是在他的境界之内去如意解释的。
我们知道,有些人的思想很厉害,从不同角度会阐述出他的见解。但是一旦超出他的知识面,他就不清楚了。但是开悟的人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任何人提出任何问题,他都可以用他的语言方式进行解答。在他的见解阐述的角度,不存在任何卡壳的情况。即使是他不知道的事物的原理,哪怕是初次听到,他都可以一下子反应过来,并能够加以详细论述。
这种开悟的现象可以举个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关于禅宗六祖惠能。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比丘尼,这位比丘尼每天诵读《大涅槃经》,但是不知其意。后来遇到惠能,惠能那个时候是初次听到《大涅槃经》,但是他一听,就知道这部经中的涵义。任凭那位比丘尼问什么问题,惠能都可以一一作答,引得那位比丘尼对他的见地深感赞叹。
其实惠能的这种本领,就是因为他的思想开悟了的缘故。也就是说,一个思想上开了悟的人,对于任何理,他都可以做圆满的解释。但是他的解释范围,也只是在他的开悟境界之内。超出他的境界,可能会知道一星半点,但是是不能做无漏的解释的。
还一种开悟的形式,就是我们所知道的神通。一般以神通开悟的在过去比较多。因为在过去,人们都是相信神通的,所以神通的表现也就比较多一些。很多有神通的人,通过表现这些本事,来让有缘人进入修行。也就是说,神通的表现,也是为了让人修行而存在的。它并不能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智慧方面的开悟,是思想上的一种开悟状态。那么,神通方面的开悟,就是属于身体方面的范畴了。我们知道,通常佛教在思想上面的修行要多一些,道家通常在身体上面的修行要多一些。比如长生之道啊,炼丹、锻体之类的。
这种神通方面的开悟,就是伴随着他的开悟,身体会出现一些神通。这方面的例子我们也举个大家熟悉的人,就是宋代的道济和尚,通常大家叫他济公活佛。因为他有神通存在,所以他可以用它来做一些事情。但是他运用神通,也是要受到他自身的规则所约束的,也就是说不能任意去做的。
一般说来,思想和神通两方面同时开悟的比较少。能达到彻底的开悟也就更加的少了。大家知道,佛祖释迦牟尼,他是真正的达到了思想和身体上的彻底开悟的。所以无论在智慧上还是在神通上,都没有任何的限制。
不管是思想方面的开悟也好,身体方面的开悟也好,开悟的人所能做的事,也只是限制在让人们修行上面。因为在他们看来,人的修行是最重要的。因为本身这些开悟后的本领,也是通过修行才得到的。
开悟本来是修行人的专业术语,随着时代的演变,人们逐渐将这些修行人的术语,应用在普通人的生活当中,成为了一种大众文化。
本文由百家号/水往云来独家原创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