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在眼里
第一境 看在眼里
我们一般人很难在不学习的情况下悟透世间客观规律,所以不管佛道的哪一派,修行的首要还是学习,人在这个境界的时候典型的特征是勤学多问,有师门的会向师门请教,没师门的会到处找修行的典籍看,也喜欢看别人的谈话,看起来比较谦虚。这是好事,人最好一生都能勤学好问。当然了,一些修行境界很深的人也会勤学好问,但初学的勤学好问会在一些细节上体现出不合道的言行,只是简单的勤学好问,所以还是能区分出来的。
挂在嘴上
第二境 挂在嘴上
由于饱读了修行典籍,《道德经》,《清静经》,《金刚经》之类什么的随口就能来几句,便慢慢变得自信起来,平时慢慢喜欢和别人辩论,并且动不动就会问,你读过《道德经》了没有?读过《黄帝内经》吗?怎么连《无根树》都没看过?然而这时候只是空背得文章,不明其意,更没有依之行事。因此,谈论的时候缺乏修养,动不动就攻击别人的比比皆是,处理问题也会一团糟,日常生活也是一边提修行典籍一边却在行动中违反修行的要求。而讨论时一般会直接引用典籍,没有自己的看法,殊不知这样悄悄地暴露了修行境界。
第三境 融进心里
随着对典籍的不断理解,慢慢明白其意,也慢慢知道违背修行规律的后果,所以这个境界的典型特征是知道要依据道法而限制自己的不良言行。但却不能完全控制自己,只能压制,例如普通人遇到不公平的对待,一般会容易生气然后采取一定的行动来反驳或报复,而这个境界的人,则会体现出一定的忍耐,有时候也会采取一些反驳,但都会依据典籍或者修行规范,不会盲目去辩论。也就是说,修行的典籍已经开始规范自己的生活,但却还没有完全能控制自己。这个境界的人与人辩论也不全照搬典籍,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依据,这是和前一境的人的不同之处。
渗进血液里
第四境 渗进血里
随着修行的深入,修行已经从心里慢慢渗透到血里,这时候人的气质发生了本质改变,如果你与这种人论道,你会发现,他们一般不提典籍,不会跟你说道德经怎么说,不会跟你提佛门五戒是什么,而是从双方的立场分析问题在哪,观点集中,言语直中要害,分析透切,让你恍然大悟,心锐诚服。相对地,普通人争论,一般会各执己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不得不采取人身攻击,不欢而散。这是境界差距,这种境界,一般不是简单能修出来,需要特定的方法和实践中的反复磨炼。
行动派
第五境 体现在行动上
修到这种境界的人极少,这种境界的人一般不太爱说话,而是默默付诸到行动上,一言一行都是世人的楷模,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做什么成什么,他们一般不多说,而是用行动告诉你,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默默修行
结语
修行是一个追求幸福的人的一生不断付诸实践的事,我们只有学习前人,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自我纠正,才能一级一级地进入高境界,才能获得更多的幸福。
举报/反馈

散修老河口

2.6万获赞 3492粉丝
把修行融进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让生活更美好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