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张小平辞职一事登上了微博热搜。
网传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一名科研人员张小平被一家民营企业挖走,而张小平离职前任副主任设计师职务,并担任我国火箭发动机研制过程中“最关键的技术岗位”,从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我国载人登月重大战略计划的论证和策划工作。”
还有言论称,“张小平的待遇是12万一年,跳槽后加入了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年薪直接达到百万”。
图:紫竹张先生微信公众号
“国企人才的流失”“国企与民企的待遇差别”“登月项目”……这些敏感信息挑动着国民的神经。
27日晚些时候,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发表了关于张小平离职事件的情况说明。
图: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官网
说明主要内容如下:①2018年3月,张小平向研究所提出辞职申请。②研究所与张小平多次沟通和挽留,但其离职意向坚决,并在单位未批准情况下自行离所。③张小平为国家重要涉密人员,脱密期为2年。④9月17日,研究所承办人向仲裁庭提交了《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材料。承办人因急于达到让其回所脱密的目的,在材料中措辞失当,夸大了张小平在所参与研制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⑤材料经张小平个人朋友圈发布后,扩散到网络上,引起了较高的关注度和一些误解、误读。
此份说明中,有两点重要信息:一是张小平脱密期未到,自行离所;二是研究所材料的夸大、措辞失当。
脱密期擅自离岗,涉嫌违法
根据2010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修订版)第三十八条规定: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脱密期管理。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应当按照规定履行保密义务,不得违反规定就业,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
一般情况下,核心涉密人员的脱密期为3年,重要人员的脱密期为2年,一般涉密人员的脱密期为1年。脱密期起始时间自涉密人员离开涉密岗位之日起算。脱密期限结束,脱密期自行解除。
根据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张小平的脱密期是两年,他今年从该研究所离职的话,还没有过脱密期。
北京大学法学院劳动法专家阎天表示:如果劳动者接触到了国家秘密,又在脱密期擅自离开岗位,这是违法的行为。
原用人单位夸大张小平作用和贡献的表述遭热议
27日下午北京青年报对张小平的老领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刘志让进行了采访。
刘院长表示:“张小平本人擅自离职,经多次谈心做工作无效,为挽留此人,单位通过法律途径提起仲裁,在提供给相关机构的材料中有夸大其作用和贡献的表述,被其及网络利用进行炒作。”
无论是这段采访还是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公开的说明都明确表示:研究所承办人向仲裁庭提交的《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材料措辞失当,夸大了张小平在所参与研制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此,网友也纷纷表示:这番操作令人费解。
蓝箭航天:张小平入职的新公司
在张小平辞职事件中,“蓝箭航天”(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备受瞩目的一方,而这,正是张小平入职的新公司。
据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属于最早一批民营航天企业,包括北京研发中心和西安研发中心。
2017年12月,成功点火10吨级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自称是继Space X和Blue Origin之后全球第三家自主掌握液发技术的民营航天公司;今年4月9日,宣布完成B轮2亿元融资,累计获得各类投资超过5亿元。
今年8月下旬,蓝箭航天自主研发的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在西安完成总装,计划于今年第四季度发射。
“朱雀一号”完成总装出厂测试 图:新京报
因此,有网友怀疑张小平离职事件是一场蓝箭航天的炒作。
对此,有蓝箭工作人员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最怕的就是上级主管部门以为这件事是我们故意炒作。
航天人才离职非个例
据了解,目前有过成功发射经验的两家民营火箭公司,主力研发人员都来自体制内。零壹空间的原体制内院所研发人员占比为80%左右,而在星际荣耀,这一比例更是高达几乎100%。
实际上,张小平离职并非航天人才离职的个例。
据新京报报道,在航天系统多家研究所内,都有高级技术人员离职的情况,其中不乏大所所长和主任设计师等主力岗位。
“不是我们收入太低,是外面的公司开得太高了。”一位在航天系统研究所工作的科研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我们单位也走了不少人,张小平这个级别的有,甚至还走了一个更高级别的。基本收入会涨两到三倍,不然没人愿意走。”
蓝箭航天一楼大厅 图:军民产业融合圈
与此同时,中国民营火箭企业也陆续出现,除蓝箭航天外,比较知名的还有零壹空间和星际荣耀等民用航天企业。
其中星际荣耀由小米创始人雷军投资,成立于2016年10月,2017年8月正式投入运营。
图:星际荣耀官网
今年以来,多家民营火箭企业纷纷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例如在发射完国内首枚自研的探空火箭不久后,星际荣耀便宣布完成A轮融资,累计融资超6亿元;零壹空间亦在今年1月和8月完成两轮融资,四轮融资总额将近8亿元。
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统计,2012至2017年间,卫星发射市场空间保持在55亿-60亿美元之间。其中,2018年中国火箭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的一年,预计今年发射次数将翻番至40次左右。
人民日报:以惜才之名卡人 不算尊重人才
27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以惜才之名卡人 不算尊重人才》,评论认为,网友讨论主要集中在三种用人倾向上。
第一种是:日常工作中,人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第二种是:日常爱留不留,发现了才追悔莫及,又极尽可能阻止人才自由流动。
第三种倾向就是:用人“情感管理”的缺失。
文中提到: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的答复可知,这是单位在提起法律仲裁时,故意夸大其作用和贡献,试图留人。换句话说,夸大他的作用,并非爱才,而是为“卡人”。以“惜才”之名阻止人才的自由流动,与人们真正所期望的尊重人才,显然还有很大的差距。
科技日报:权力壁垒和开放市场的博弈
今日,《科技日报》也针对张小平离职一事发表了评论文章。文章称,整件事之所以引围观,是因为吃瓜群众看到了航天领域固有的利益、权力壁垒和开放的市场机制之间博弈的火花。
不论国家队还是民间队,只要能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就是爱国队;不管人才在“墙里”还是“墙外”搞科研,都是在为国家科技进步作贡献。
唯有在这样的格局下看问题,将个人、企业、部门统一到国家利益的层面上来,才能冲破藩篱,让举国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出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这样一来,引入市场机制、允许科研人员自由流动,特别是大力倡导民间力量参与航天国防等科研,不仅能解决初现端倪的抢人才矛盾,也将全面促进我国经济、科技、国防的发展,是为双赢。
今日(28日)下午,张小平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事件受到媒体关注后,压力很大,现在不方便透露更多情况,相关的脱密手续也“正在处理”,而自己现在“肯定不能回原单位了,也回不去了”。
举报/反馈

爱看头条

105万获赞 3.5万粉丝
带你感受成都这座城市的温度
成都全搜索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