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县邢侗纪念馆 来禽馆,是明末书法家邢侗读书处。邢侗于万历十四年辞官归隐后(36岁),在其读书处来禽馆习字、读书、接待友人,从这时起,他以大量精力精研二王笔法,乐此不疲,在弘扬王书上最大的贡献是双钩了《来禽馆帖》,其中以《唐人双钩十七帖》最为有名,成为传世著名丛帖之一。在山东临邑县邢侗纪念馆,完整保存着来禽馆《唐人双钩十七帖》,为人们学习和理解古代法帖提供了全新的思维角度和可行方法,也为探寻王羲之的内心世界和书法发展脉络提供了清晰的范本。
《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唐人双钩十七帖》是唐人著录、流传有序的王羲之可靠书迹,被奉为“草书圭臬”。传世刻本有两个版本:帖后有“敕”字,并有“付直弘文馆,臣解无畏勒充馆本,臣褚遂良校无失”等字的,称“馆本”;传为唐贺知章临摹,刻入《淳化阁帖》者,为另一版本。来禽馆的《唐人双钩十七帖》属“馆本”。值得一提的是,在有明一代,最早以唐硬黄墨本上石的就是邢侗此刻,所以说来禽馆的《唐人双钩十七帖》价值很高,成为《十七帖》版本中不可或缺的一种。
《唐人双钩十七帖》是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一组信件,内容多数是四川巴蜀的风土人情。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347-361),长达15年之久。通过《十七帖》这些私人信件,我们能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也使我们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王羲之这位著名书法家。
来禽馆刻《唐人双钩十七帖》 关于出游的帖子《游目帖》:“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从信件中读出,周抚写来的信中描述了蜀地山山水水的诸多奇志,王羲之感受到蜀地确实有奇妙之处,越加令人兴起想饱览景象、畅游意足的念头。王羲之说要去成都,估计至少说了十几二十年,要怪就怪周抚写给别人的信件(别疏)中把成都风物夸得太迷人了。 《成都帖》:“往在都,见诸葛显,曾具问蜀中事,云成都城池、门屋、楼观,皆是秦时司马错所修,令人远想慨然。为尔不?信具示,为欲广异闻。”信中说,以前在京都(建康)时,遇见诸葛显,曾经详细地问过他有关蜀中的事,他说成都的城池、门屋、楼观都是秦时司马错所修建的,令人遥想前人,多有感慨。果真是如此吗?请你来信一一告知。王羲之对诸多事物皆充满好奇,从自然到人文,皆感兴趣,连城楼门房什么时候修的都要感慨一番。 《清晏帖》:“知彼清晏岁丰,又所出有无。乡故是名处,且山川形势乃尔,何可以不游目?”王羲之在信中交待,知道好友周抚那里时世清和,年岁丰收,物产又常为别处所没有的,自来就是闻名的地方,而且山川形势也是一样的著称,怎可以不去游览观赏?好旅游的人,对身处胜地却熟视无睹的朋友,总是有点恨恨的。成都是天府之国,有“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的说法。 《七十帖》:“足下今年政七十耶?知体气常佳,此大庆也,想复勤加颐养。吾年垂耳顺,推人之理,得尔以为厚幸,但恐前路转欲逼耳。以尔要欲一游目汶领,非复常言。足下但当保护,以俟此期,勿谓虚言。得果此缘,一段奇事也。”从信件中我们读出,当时王羲之快60岁了,好友周抚更是70岁了,约了十几年的汶领(岷山)之行却还未成行。
邢侗信札 (济南市博物馆藏) 充满好奇心的帖子《盐井帖》:“彼盐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见不?为欲广异闻,具示。”千里书信,只是为了问四川产盐,真的是有所谓的盐井、火井,并真的亲眼见过吗?如此诸事“好奇”的王羲之,对传闻也很是在意。 《严君平帖》:“严君平、司马相如、扬子云皆有后不?”在此信中,他问严君平、司马相如、扬子云都有后代在益州吗?王羲之写信问的竟是这样的事情。 《谯周帖》:“云谯周有孙秀,高尚不出,今为所在。其人有以副此志不?令人依依,足下具示。”信件说,听说谯周有个孙子谯秀,他隐居不仕,现在就在您那儿。不知道此人是否名副其实——具有此志节?此事令人念念不忘,期待好友的回信。当时隐居成风,有真隐士,有假隐士,也有难分真假的隐士。王羲之要问个彻底、问个明白。 《汉时帖》:“知有汉时讲堂在,是汉何帝时立此?知画三皇五帝以来备有,画又精妙,甚可观也。彼有能画者不?欲因摹取,当可得不?信具告。”信件中得知,王羲之听说蜀地那里仍然留存有汉代的讲堂,不知是汉代哪位皇帝建立的?并知墙壁上有三皇五帝以来的种种史迹,应有尽有;画的本身也颇为精妙,甚可观之。并问周抚,他那里有能画画的人吗?想临摹下来,不知能否办到,并回信告之。汉武帝始独尊儒术,特别是东汉时学术兴盛,名家开堂授徒,学生动辄数千。蜀地也是讲堂林立,学风尤盛。交换特产的帖子 《胡桃帖》:“足下所疏云:此果佳,可为致子,当种之。此种彼胡桃皆生也。吾笃喜种果,今在田里,唯以此为事,故远及。足下致此子者,大惠也。”周抚寄给王羲之的信中,说这种果实很不错,可以帮他弄到种子,取来种下。王羲之则说,我种的你给的胡桃都生长了。送来的这些种子,真是很实惠。礼不在轻重,关键是送到别人的心坎里。王羲之不仅爱鹅,对周抚送的胡桃种子也相当满意。 《青李来禽帖》:“青李、来禽、樱桃、日给藤子,皆囊盛为佳,函封多不生。”在种果树这方面,王羲之还是个专家,知道把种子放在密封的信函里寄送,会把种子闷死,但透气的囊袋就不会。 《药草帖》:“彼所须此药草,可示,当致。”你如需要我这里的药草,可来信告知,我当送您。面对王羲之这样的坦诚相问、殷勤期待,估计谁也不好意思拒绝吧。见证友谊的帖子 《虞安吉帖》:“虞安吉者,昔与共事,常念之。今为殿中将军。前过云:与足下中表,不以年老,甚欲与足下为下寮。意其资可得小郡,足下可思致之耶?所念,故远及。”信中说,虞安吉曾经与我共过事,时常惦记他。他现在是殿中将军。前不久经过这里,说与你是中表亲,他不在乎年纪大小,非常想到您那里去做您的下属。我推论他的资格,可以担任小郡的郡守,您愿意录用他吗?这是我期待的事,因此远道特别提起。王羲之适情而为虞安吉推荐一个工作,可见其对朋友的情谊甚为珍惜。 《天鼠帖》:“天鼠膏治耳聋有验不?有验者乃是要药。”王羲之询问好友,天鼠膏治耳聋真得有效的话,对他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药物。此帖不禁让人担心,得扯着嗓子跟王羲之说话。 《邛竹杖帖》:“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远惠之至。”信件得知,王羲之收到好友寄来的竹杖,将这些竹杖分送给当地的年老者,并告知他们是您从遥远的益州寄来的。邛,是四川邛崃,其竹杖自古就有大名。邛竹是罗汉竹的一种,坚韧美观轻便,非常适合做老人拄杖。关于家长里短的帖子 《儿女帖》:“吾有七儿一女,皆同生,婚娶以毕,唯一小者尚未婚耳。过此一婚,便得至彼。今内外孙有十六人,足慰目前。足下情至委曲,故具示。”好友的挂念,让王羲之介绍起自己的家庭来。自己有7个儿子1个女儿,都是同母所生,现在孩子们婚嫁的事情基本完成,就差一小儿没有完婚了。等到小儿办完这桩婚事,就可以放心去好友处游玩了。现在孙辈和外孙辈共有16人,足可以感到欣慰了。
“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是感情专一的人。还在少年郎的时候,当朝太尉郗鉴要选一个女婿,并决定选王家的弟子。所有的弟子们很拘谨地坐等,坦腹东床的王羲之最终被中选。郗鉴的眼光很不错,他女儿应该是幸福的——王羲之后来的8个儿女都是跟原配郗夫人所生。或许牵绊王羲之远行入川,去踏访严子陵、司马相如、扬雄故迹,好友周抚笔下风物的,跟时下中国父母一样,是儿女婚姻。 (毕延卫 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