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新闻大片是记者以极致风格追求的结果。作品扣人心弦的美,是创作者的汗水甚至血水加灵感凝结而成。
由湖南卫视、芒果TV、湖南都市频道联合出品的新时代主旋律大片《我爱你,中国》(第二季·致敬美丽中国守护者篇),在芒果TV上线20天,点播量过3600万次,为暑期荧屏带来一抹耀眼中国红。中国青年报、中国环境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等纸媒刊登点评文章,广电时评杂志刊发封面文章,人民日报客户端、求是网、光明网、央视新闻、共青团中央、中国气象局等超50家主流媒体、政府机构的官微、公众号对节目进行转载推荐。相关视频、话题走红“两微一端一抖”,主话题#《我爱你,中国》#登微博新时代热搜榜榜首。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大自然保护协会等全球知名环保组织在微博倾情推荐,影响力拓展海外。有身在海外的网友留言:在美国看《我爱你,中国》新闻大片泪目了,向那些不平凡的人们致敬,为祖国自豪。今年5月播出的《我爱你,中国》(第一季·热血军人篇)同样走红荧屏,还登陆中央七套农业军事频道。湖南卫视从8月26号开始,选择每周日晚7:30这一黄金日的黄金时段,两集连播《我爱你,中国》一、二季合辑,彰显主流媒体的主流担当。
《我爱你,中国》第一季“热血军人篇”宣传海报
深沉的家国情怀,
构成新闻大片《我爱你,中国》的情感底色。
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在我们国家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14亿中国人当中,总有一些不一样的人,他们先国后家,以涓滴之力,爱我中华。在新闻大片《我爱你,中国》中,爱国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一种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情感书写,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笔,以家国双线叙事徐徐展开的普通人的英雄故事。每个人都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是家庭、社会环境造就了他今天的一切。节目首次曝光草原战狼、蓝军旅长满广志的成长之旅。战狼本色是书生,满广志从小喜欢听《说岳全传》评书,深受岳飞“精忠报国”精神的影响,从小立志“不仅为吃饱穿暖,还要干成大事”。
草原战狼满广志写给父母的书信
62岁的专业技术少将谭清泉,身患肺癌,收到命运发来的“停止战斗通知书”,却在手术四个月后就出现在导弹旁,他告诉妻子“活就活在导弹旁,倒也倒在阵地上”。将军还回忆了一段家风故事:他当年在部队提干后,习惯性地用当义务兵时的三角印戳寄家信。父亲把他狠狠数落了一顿:吃穿住都是国家的,邮个信还要盖个免费的?
患有癌症仍旧坚持在岗位上的砺剑先锋“谭清泉”
雪域雄鹰周宇锋接到在边境上升起五星红旗,宣示国家主权的任务后,明知向前方每一步挪动,边界另一侧的枪口随着他们脚步的移动而移动,但,没有人退缩,他们在雪域高原升起了五星红旗。有战士说:“那一刻,感觉特别骄傲,不能说抱着必死的想法,我已经视死如归了”。在掩体里,周宇峰一次次翻看着怀孕九月的妻子的照片,他说,生个男孩,就取名“和平”。无情未必真豪杰,这一幕幕真实的“剧情”,让观众为之“泪目”。
雪域雄鹰周宇锋带领部队在边境升国旗
一位网友评论:“他们不过是平凡人,却替我们承受了难以承受之重”。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都真实而平凡,就像默默生长的一棵树,你来与不来,他们都在那里,扎根大地,俯仰星空。《我爱你,中国》为英雄立传,为时代铸魂,向祖国致敬!深沉的家国情怀,使这部大片摆脱了功利诉求,大开大阖、细腻走心的叙事手法,则确立了作品的艺术性、时代性、史诗性特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观照和重大时代价值。
《我爱你,中国》第二季宣传海报
极致的人物环境故事,
构成新闻大片《我爱你,中国》的动人本色。
“极致环境+极致人物+极致故事”,这是编导组定下的“三极致原则。”《我爱你,中国》一、二季制作团队跨越大江南北,足迹遍布西藏、云南、青海、内蒙、黑龙江、河北、河南、湖南等十余省份。从零下40度滴水成冰的边界黑河,到喜马拉雅山风雪“极值”的乃堆拉山口,从戈壁荒漠到海底森林,从三江源头到无人区可可西里,节目选择的都是我们平时极少涉足的险绝之地。惟其艰苦,足见坚守者极致的奉献、爱国精神。
喜马拉雅山风雪“极致”的乃堆拉山口
在中俄边境黑河,冰花冻住了黑河好八连连长张书辉的睫毛,他乐呵呵的说,“乐在江中守卡子,喜看人民数票子”;
寒冷极致环境下坚持站岗的“冰花男神”张书辉
在唐古拉山脉全球海拔最高的探空站沱沱河气象站,王烈福等一帮85、90后把脉雨雪天晴。节目一开场就是一场让天地失色的九级烈风,王烈福他们顶风让探空气球照常升起。受特殊日照和大风的影响,沱沱河的年轻人都有着黝黑皴裂的皮肤和发紫的嘴唇,看起来普遍比同龄人“成熟”五、六岁。
沱沱河气象站的年轻工作人员在九级风下工作
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日乃嘎查,沙漠化使这里成了一座空村,图布巴图夫妻却留了下来。因为人退沙进,人进沙才会退。16年来,这对连沙尘暴都无法征服的老人,用铁棍凿洞,种下了近五万株梭梭树。塞罕坝护林员刘军、齐淑艳夫妻,坚守在万绿从中,只能对云说话、跟树聊天,偶尔下山,不敢跟别人说话,连斑马线都分不清。在劈山而建的黄河龙门水文站,方圆四十里再无人烟,又被称为“黄河孤岛”,进出水文站的唯一通道是数条钢索牵引的一座吊厢。站长田双印不敢在宿舍摆放家人的照片,他说,这叫眼不见、心不念。这些在极致环境中坚守的极致人物,每一个都有着催人泪下的极致故事。要问他们为什么甘愿当一颗钉子、一个傻子?唯一的答案是:我爱你,中国!因为这句流淌在血脉里的誓言,他们把自己站成了一棵树,立成了一座礁,望成了一片云,酿作了一道无声的呐喊——振兴中华,还看今朝!
额济纳旗古日乃嘎查村里仅剩年过六旬的图布巴图夫妻
横跨黄河两岸保证龙门水文站职工出行的钢缆吊厢
艺术构思、文学语言、戏剧手法,
构成新闻大片《我爱你,中国》的创作特色。
“我爱你,中国,这句话,就像一团火揣在怀里”,宣传片一登场,就散发着浓浓的文学味道、抒情特征。这是一部匠心之作,看得见的是感动,看不见的是艺术构思、文学语言、戏剧手法。第一招:炼句。在《谭清泉:砺剑先锋》一稿中,记者原稿写到:天天与导弹打交道,谭清泉早已对某型导弹的性能和结构部件了如指掌。终审稿将“了如指掌”改为“熟悉得如同另一个自己”,用具象而不是抽象的写法,使解说词的感染力来得更新颖、强烈。在《刘卫民:雷达兵王》一稿中,记者原稿写到:今天你成为他的新娘,婚礼仪式就在连队食堂,军嫂的名字从此落在你的身上。终审稿将“身上”改为“肩上”,一字之变,勇敢承担的意味就透出来了。在《我爱你,中国》的节目文稿中,大量使用文学语言和文学技巧,增强节目的感染力、表现力、穿透力。比如:“建冰哨、刻冰雕,因为战士们都把哨所当作了自己的家,用美丽解乡愁(出自《冰花男神》稿)”、“这是一群用生命守护生命的人(出自《父爱如山猴爸爸》稿)”、“时间的流沙早已流进老人满脸的皱纹(出自《梭梭树里一生情》)”,“没有墓碑,坟头的青草一直没拔,这是父亲的遗愿。父亲生前把自己奉献给了这片树林,希望死后也与这片树林‘魂’然一体”、“儿子对父亲的思念,寄托在一束刚摘的野花里,父亲作为塞罕坝第一代建设者留给儿子的那种精气神,一如昨日,从来就不曾远去(出自《云端夫妻万顷爱》稿)”,这里使用了通感、烘托等笔法。“夫妻俩住在营区的家属宿舍,七十平米的房子简单得出人意料,120块网购的两个布衣柜,被高原的紫外线暴晒已显破旧,次卧的‘国民床单’年代久远;除了从飞行大队借来的电视机,家里没有任何多余的电器,也没有多余的杯子,客人来了只能用碗喝茶。(出自《百战归来》稿)”,这是对环境的白描。“天空无言,群山无言,在这里,边防官兵们把万语千言化作挺立的坚守。这是一个士兵对天职的绝对服从,对祖国的绝对忠诚,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绝对热爱”(出自《雪域雄鹰》稿),“卫民,是你的名字,也是这群最可爱的人共同的名字。他们眼盯日月星辰,耳听八面来风,心里装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出自《雷达兵王》稿)”,这是用排比句增强节目的气势。解说词中还多次使用凝练的诗句来完成最后的升华,比如,“不信春风换不回,不让家乡成追忆,一生情许梭梭林(出自《梭梭树里一生情》)”,“父爱如山,猴爸无悔,踏遍青山白了头,却喜青猴常相伴(出自《父爱如山猴爸爸》稿)”,“此身若磐石,挺立天地间,风雨浑不怕,丹心许江山(出自《砺剑先锋》稿)”,“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百战归来仍是少年心”(出自《百战归来》稿)。
塞罕坝瞭望员刘军父亲的坟与这片树林“魂”然一体
挑战完成安全飞行五千小时后的歼击机飞行员王文常
满脸皱纹的图布巴图老人
踏遍了青山满头白发的“猴爸”龙勇诚
雷达兵王刘卫民为部队的小战士举办婚礼
砺剑先锋谭清泉观测导弹性能
第二招:巧用戏剧冲突。好节目都是靠剧情来带入、来推动的。在《我爱你,中国》中大量使用了剧情设计、戏剧冲突、细节描写来营造跌宕起伏感。比如,在《父爱如山猴爸爸》稿中,一开场就是原始森林里比电闪雷鸣的雨季来得更猛烈的猴王争霸战。《守卫净土心如镜》中,围绕可可西里保护区6名巡山队员,在约定换岗的时间失联来展开。《谭清泉·砺剑先锋》稿中,首先抛出悬念,某型导弹正准备执行首射任务,却突然遭遇极端恶劣天气。节目还大量采用反差手法,将细节建立在剧情式设计中。比如,《沙场之花》稿中,捕捉到了这样几个有强烈反差意味的细节:女炮兵袁远一顿吃二十个包子,当兵前,体重50公斤,现在65公斤,双手像男兵一样布满粗茧,这样的描述与生活中爱美、爱瘦的女生形象形成反差。之后剧情进一步推进,袁远当兵前,是一位学空乘专业本科的“准空姐”。
入伍后形象巨变的“沙场之花”袁远
还有,坚守无人区、一幅老农形象的图不巴图,竟然曾经是古日乃地区第一位大学生。节目还通常会为情节的下一次发展找到一把“梯子”。比如,《雷达兵王》稿中,转入刘卫民的故乡情用了这么一句话:“刘卫民最大的爱好就是听收音机。山上信号不好,他不停地换台,其实是想搜索来自山东老家的频率”。第三招,用好画面语言。画面里有万语千言,在《我爱你,中国》中,充分运用了高原荒漠、森林大海等地域特色画面,展现环境的险、绝、美,也让观众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如《珊瑚妈妈海底心》一片中,大量使用海底拍摄的科学家种珊瑚的镜头,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此外,节目剪辑时大量运用了蒙太奇、象征、留白等手法。
南海西沙群岛
比如,在剪辑“每一处火箭军驻地,就有一座烈士陵园”这句话的画面时,观众依序看到的是:烈士陵园庄严的航拍大景,一队军人铿锵正步走,烈士陵园航拍近景,军人近景,这样蒙太奇交替进行,使画面更有节奏感、带入感。
“珊瑚妈妈”黄晖海底种珊瑚
记者在极限环境下的极限作战,
成就新闻大片《我爱你,中国》的主流成色。
有人说,如果缺乏一种抵抗碎片化的自觉,新闻人很容易在岁月的流逝中消磨了韶华。那么,抵抗碎片化的武器是什么?对于专业的新闻人而言,就是做“导弹级”的精品力作。新闻大片《我爱你,中国》,秉承了湖南卫视推出的《县委大院》《绝对忠诚》《为了人民》等大片基因,发扬了“将热爱的事业做到极致、做成信仰的马栏山精神”,为湖南卫视在全国独树一帜的新闻大片现象添砖加瓦。尽管,这样的出发要付出很多。
原始森林拍摄“猴爸”
在采制《我爱你,中国》期间,记者们奔波在连正常行走都困难的雪域高原,在滴水成冰的黑河冻僵了手脚,在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里,跟主人公一起化身“原始人”,在唐古拉山脉沱沱河,与狼确认过眼神,在青藏线堵车30个小时,靠一个桃子、半瓶水熬过饥寒交迫的长夜。但,越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越是能见证到那些闪光的灵魂、不变的信仰。记者们把一次次向远方的出征,当作了使命之旅、成长之旅、收获之旅,把苦嚼出了甜的味道。
从可可西里“无人区”里走出后集体照
在后期制作中,无数回夜已深,机房千帐灯。此外,节目组形成的共识是:主旋律作品也应充分考虑受众心理、传播角度,主动融入当下网络化、年轻态的语境,引导而非迎合碎片化时代的文化需求,在给年轻受众带来视听震撼的同时,对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来一次精神洗礼。在实战中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湖南广电新闻人以大格局把主流价值观的旗帜举起来、传开来,以大情怀发现凡中见伟的英雄、讲好中国故事,以“大部头”来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无愧伟大时代,书写民族新史诗,这是新闻人的使命,我们总是要出发,永远在路上。
(李越胜湖南都市频道常务副总监、《我爱你,中国》总编导)
举报/反馈

综艺报

3255获赞 1429粉丝
传媒与娱乐的智胜之道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