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制于供需格局宽松,今年以来豆油期价总体在5500~6000元/吨之间震荡。6~7月丰产预期拖累美豆大跌近两成,豆油1901合约一度回软至5600元以下,但自7月开始加征关税后,价格重心稳步上移,目前已经达5900~6000元区间。鉴于供需格局趋紧,预计未来上涨格局仍将延续。
高库存压制豆油表现。截至8月底,国内三大油脂总库存维持在256万吨左右,接近去年12月份高点位置,这也是今年以来压制油脂低位震荡的主要因素。其中,豆油库存164万吨,占比64%。总体而言,目前原料大豆供应暂时充裕,同时,压榨利润升至100元/吨以上,油厂开机积极,豆油产出量较大。截至8月底当周,全国各地油厂大豆压榨总量185.84万吨,开机率为53.2%,两者均维持高位,豆油库存压力短期仍偏大。
四季度大豆或转向短缺。自7月6日起,我国对美国大豆加征25%进口关税,美国大豆已失去竞争优势,国内企业几乎没有新增美国大豆的采购,仅进口3船约18万吨前期采购的美国大豆,进口总量远低于去年7~8月份的11船68万吨。根据USDA周度报告,截至8月23日当周,美对华大豆出口销售量较上年度同期减少22.74%。2017/2018年度迄今,美对中国大陆大豆出口装船量在2761.6万吨,远低于上年度同期的3574.5万吨。
而据Cofeed最新调查,9月份国内各港口进口大豆到港初步预期在800万吨,10月份初步预期750万吨,较上周预估下降10万吨,11月份预估700万吨,12月则仅有450万吨。
综上估算,今年大豆进口同比将下降6.83%,主要集中在四季度。
油厂开工率难以乐观。进口大豆压榨利润自6月中旬以来持续好转,总体提升逾200元/吨,目前普遍达100元/吨以上。但是,巴西大豆供应已逐渐进入尾声,后续订船不多。美豆价格虽因丰产预期大幅下滑,但从成本角度看,USDA最新预估2018年大豆成本将在8.55~8.78美元/蒲式耳,而目前CBOT11月及1月大豆期价已经降至8.4美元/蒲式耳左右,预计未来受成本支撑将难以持续下跌。因此,进口大豆压榨利润难以持续乐观。
值得一提的是,非洲猪瘟蔓延也可能影响供给。如果后期猪瘟疫情持续发酵,可能促使生猪加快出栏,补栏数量下降,影响终端饲料需求,从而利空豆粕。目前豆粕库存本就在历史高位,高达136万吨,疫情或导致油厂开机率下降,进而压制豆油产量释放,对价格形成较强的支撑。
油脂需求将逐步复苏。随着气温转凉及“双节”临近,食品等终端消费企业有望进行食用油补库,加之小包装油脂备货同步展开,消费渐趋回暖,豆油成交预期将好转。
此外,豆油的替代需求亦较为乐观。首先,棕榈油方面,二、三季度是其季节性增产期,一般8月为高点。但自10月开始,季节性减产又将开始,棕榈油有望持续去库存。而且,棕榈油冬季容易凝结,需求将会减少,豆油的替代效应将增强。其次,菜籽油方面,经过前两年大规模拍卖后,储备库存仅剩10余万吨,随着拍卖持续进行,临储菜油即将清空,供给整体呈现缩减迹象。而且,2018/2019年度无论中国还是国际主产区域(欧盟、加拿大等)油菜籽产量预期均将下降,菜油中期供给存忧,亦有望提振豆油的替代需求。
总体而言,豆油作为日常必需品,需求弹性低,消费者对豆油涨价的容忍度较高。考虑基本面开始改善,预期豆油期价下方空间有限。
而且,未来如果季节性需求旺季效应放大,再加上霜冻等气温异常影响产量,供应趋紧或将带动豆油主力合约突破6000元/吨大关,继续偏乐观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