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讲到秦强攻赵不行,离间之计灭了赵国,这会我们看秦国与燕国会有怎么样的故事
灭赵以后,遵照秦王政的命令,秦军继续向北挺近,饮马易水;易水的彼岸,就是山势嵯峨河川纵横的燕蓟大地了。
燕国有秦王政的一个旧相识——燕太子丹。20多年前,太子丹以年幼之身为质于赵,也住在邯郸,同与他身份相似年龄相近的嬴政结识,成为好朋友。大约自嬴政随母返秦后不久,太子丹也返回了燕国。及至两人再相见时,昔日的友情已不复存在。
事情是这样的:秦王政13岁即位,不久即下达了一项与燕国有关的命令,派纲成君蔡泽出使燕国。蔡泽本人是燕人,是一个明于三王之事、五霸之业和世俗之变的雄俊弘辩之士。他曾凭借着一副伶牙俐齿把同样能言善辩的秦相范睢说的心服口服,不久秦王即拜其为相,后因人际关系不佳称病辞职,此时他以年老之身又被重新起用,出使燕国,这大约是执掌朝政的吕不韦的意思,目的是利用燕、赵的矛盾,加强秦、燕之间的联系,谋求共同伐赵。
蔡泽不愧是外交老手,到燕国之后,经过已发活动,逐渐使燕王君臣相信了秦结好燕的诚意,两国往来不断加强,燕王还派了太子丹到秦国为质。
秦王政三年(前244年)太子丹入秦。此后秦嬴派人相燕,以求联燕伐赵,使秦在河间的地区多大更多的土地。这个任务落到了将军张唐的头上。张唐曾率兵重创赵军,昭王对他恨之入骨,重金悬赏捉拿他。此番相燕要经过赵国,张唐不敢去,相国吕不韦也不好勉强他。当时吕不韦门下有一12岁的小孩甘罗,甘罗使名相甘茂之孙,以利害之辩说服了张唐。吕不韦请求秦王批准甘罗使赵,秦王遂召见了甘罗,批准了他入赵的建议,甘罗至赵,问赵王是否知道,燕太子丹质于秦和张唐相燕二事,赵王回答知道。甘罗于是大逞辩才:太子丹入秦,表明燕不欺秦,张唐相燕,表明秦不欺燕两国相互信任的原因,是想联合攻赵,扩展在河间的地盘。大王您不如割五城给我,以广秦河间之地,以此请求秦遣还燕太子,并通赵一起攻燕。赵王答应了甘罗的请求,并攻燕,夺了30城,其中的11城分给了秦国,而“秦归燕太子”
据此可知,太子丹在质于秦的当年即被送回燕国,并不是某些历史读物所说的,是一质秦国10余载方逃归本土。当时太子丹仍是一个弱国的质子,同几年前质于赵的身份相同,并没任何改变。就质子的实质而言,燕太子丹只不过是燕王为求自保而设的一个筹码而已,质子秦本身就是各诸侯国明争暗斗弱肉强食的一个表现。一般来说,质子只象征着所谓信义和决心。不像使臣那样有着十分具体的使命被看重。所以质子特别是弱国的质子,其地位是比较低的与太子丹相反,嬴政贵为秦王,其身份、地位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他的专职的帝王品格,在社会的塑造下,也日益凸显在历史的舞台上。他更多的考虑的是如何实现秦国的利益,如何完善自己的为君之道。对于太子丹质于秦以及后来的外交斗争,秦王显然更钟情于后者。吕不韦只请求批准甘罗使赵。而他却召见了甘罗,经过询问后方派其出使,可见他的兴趣所在。因此,尽管秦王此次与太子丹的重逢情形于史料无证,我们还是可以推测:太子丹收到的只是冷淡的接待。
秦王政十五年(前232年),太子丹第二次入秦为质,此时秦王早已亲政,正积极地策划和部署包括灭韩亡赵直捣燕蓟在内的一套战略和战术行动,他已无心也根本不想去同儿时的朋友重叙旧情,距离既定的战略目标愈近,将太子丹视若草芥。秦王的这种态度,太子丹很快便感觉到了,《史记·荆轲传》说“秦王之遇太子丹不善”。这自然要引起太子丹愈来愈强烈的怨恨,终于在当年便逃离秦国,返回故土,所以《史记·燕世家》说燕王喜二十三年(即秦政十五年),“太子丹质于秦,亡归燕”。
这一次太子丹是永远的离开了秦国,他把他对秦王的仇恨一起带回了谈过。而当秦兵灭赵,兵临易水,亡燕之心已揭于天下之后,在私人的恩怨之上又添了几重更沉重的国仇,两个儿时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已经没有别的路可走,只能“图穷匕首见”了。
在秦灭燕的过程里,燕国是怎么应对秦国的呢?我们看下回讲解。
举报/反馈

东哥需努力

2980获赞 111粉丝
不定时分享交通事故、人损、工伤赔偿处理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