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氏大宗祠仪门上的“燕子斗拱”据说是皇亲国戚才有资格建造的。
沥滘牌坊
旧居精美灰塑
诗意花城 工作室出品 更多生活信息 请扫二维码
“未有河南,先有沥滘。”广州名村沥滘有近900年历史。
外貌平平的沥滘早在清代就是一个“五百年祖德,十三代书香”的所在,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地。这里钟灵毓秀,诗礼传家,在广州乃至全国都是赫赫有名。虽然很多旧址在漫长岁月的迁徙中不复存在,但来到这里,依旧能从代代相传的诗词歌赋中感到沥滘的诗意。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赞
岭南水乡
沥滘曾是岭南水乡,在广州方言中,沥指“珠江下游河流汊道”;滘指“分支的河道”。两字一组合,便有了沥滘。原来,在过去沥滘村曾被10余条细涌形成的枝状水系萦绕,这里在漫长的时间里一直是依水而建的岭南水乡。
当时沥滘村人丁兴旺、文人辈出,他们关心家乡、眷念故土,吟诗作画蔚然成风。这不仅是当时村内喜闻乐见的事情,也给后人留下了追溯往日美景的唯一渠道。
池上菱花照古滨 水清鸥鸟日相亲
翩翩飞去远来集 只畏机心不畏人
万川俱月月何多 一榻榕阴讯大罗
闻道月仙潇洒剧 水云清处尽相过
万绿如帷十亩长 却邻丹实并头香
乍疑红锦堆深树 忽剖朱苞见玉珰
云山拱秀无底庙 黄涌花涌乐民桥
螺口入、螺尾出 直入枕楼观音阁
聚宝盘上出莲花 村中出了玉波罗
(诗词摘自《卫氏族谱》)
明朝沥滘甚至有八景之说,有“宗祠桧古、吟社秆修、南村松鹤、北洛菱鸥、榕阴问月、石海维舟、夏凉荔熟、秋霁农收”。宗祠、码头、榕树、水道、小船、驳岸……描绘了一幅幅美好动人的岭南水乡场景。
荡气回肠开村史
如今,沥滘依旧矗立了12座宗祠古迹,讲述了沥滘不同凡响的显赫历史。实际上,沥滘历史上各大小宗祠最多多达30余座,行走在沥滘,若细细留意,便能感到历史厚重感。
位于沥滘村南部,毗邻珠江的卫氏大宗祠规模最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卫氏大宗祠建成于1615年(始建于1594年),在当时可谓恢宏大气。
鸦片战争时期,英军由珠江入城,在江面上误以为卫氏大宗祠为广州官府,于是开炮轰击,至今其正门左侧墙面上修补过的痕迹仍能被认出。
而如今宗祠大门两旁的对联写道:“爱江海汪洋,先入番禺开沥滘;羡峰峦秀丽,再过东莞辟茶山”。一副对联,写尽了沥滘卫氏家族的开村源头。沥滘卫氏本姓姬,据《卫氏族谱》记载,南宋建炎年间(12世纪初)卫宁远率儿子等族人南下,其中一支来到东莞茶山,另一支来到沥滘成为沥滘卫氏的开村之祖,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这一来便不得了,沥滘从此万顷良田,名门辈出世代流芳。
十三代书香,诗礼传家
清代,沥滘便有了“五百年祖德,十三代书香”的美名,当时有民谚称“九龙出海,六鹤飞归”,意指九个沥滘子弟去应试,就会有六个人折桂而返。
人文底蕴深厚的沥滘在当地人的改造下,不仅极富自然风光,人工景观亦丰富多彩,极具诗意。该村33代400多年共建宗祠33组,寺前、祠后、打谷场、榕树下、桥头埠头,通常就是民间议事、乘凉做活、教化子弟、娱乐游憩、吟诗会友的地方。
沥滘处在河南地带水口地位。水口处常见桥台楼阁等物,并辅以树亭堤塘,意即扼住关口。较有文化象征的地方则建文昌阁、魁星楼、文峰塔、祠堂等建筑。
沥滘先辈们看好这里,兴建了广州第一座“天后宫”、大宗祠,并竖立广州市界碑于此,固一方之元气,利村民之往来。
去沥滘,怎么走:
1.地铁3号线沥滘站
2.180、195、35、565、86、34夜6趟公交车可达沥滘站。
举报/反馈

广州日报

1856万获赞 85.7万粉丝
最好看最好玩的新闻在这里与你分享!
《广州日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