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 朋 书 院
沿着萧岗大马路直走,远远就能看到得朋书院的身影,虽存于闹市,但气韵不减。这座建于光绪初年的岭南建筑,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它曾是萧岗地区民间集资兴建的最高学府,造就了数代萧岗人的书香风韵,后经萧岗后人修缮保护保存至今。如今,这座百年书院已然成为萧岗一带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萧岗书画会、萧岗乐社等民间文体队伍在此作画唱曲,文化气息依旧十足。
百年书院藏于萧岗闹市
萧岗大马路是萧岗村的一条主干道,平时车马喧嚣。让人想不到的是,得朋书院就藏身于这闹市之间。
走进书院,正门上方“得朋书院”四个大字首先映入眼帘,石匾右上方模糊可见一行小字“光绪五年己卯年十月”。正门两边还有礼门、长生祠等偏门偏殿。萧岗经济联社副社长何恺道,在古时,正门一般不开放,学生上下学均走礼门,只有大官视察或者有大型活动时,正门才打开。而长生祠则是摆放老子、孔子等圣人像的地方,供学生拜圣。
整个书院是典型的岭南建筑,宽敞明亮,用料精细。一口天井坐落屋中央,通风透气。墙身青砖沟缝,天窗琉璃绿瓦,女儿墙上,雕刻剔透,巧夺天工。屋内有大堂、左右侧堂、厢房。在每间房内的墙壁上都镌有唐诗、山水、人物等图画,人物栩栩如生,山水逼真感人。书院内,有一股浓烈的书香之气,令人心旷神怡。
据记载,得朋书院是萧岗地区民间集资兴建的最高学府,于光绪七年竣工,总面积超过1900平方米。经过百年岁月洗礼,这里一直是教学、读书的场所,造就了数代萧岗人的书香风韵。1938年10月,广州沦陷时,日寇曾在此设兵营。1949年10月,解放广州的先遣部队在此驻扎。解放初期,邻近乡镇的清匪反霸大会经常在此召开,上世纪60年代风靡一时的电影《南海潮》在此取景拍摄。1955年后,得朋书院一直是萧岗村幼儿园所在地。
沉浮中几经修葺得新生
历经沧桑的得朋书院,曾一度破败残旧,几经修葺。近年来,受白蚁、漏水、排水等因素影响,得朋书院曾属危房。2004年,萧岗实业有限公司耗资93万元,用8个月时间对其进行了全面修复和整饰,既保留原貌,又将被岁月湮没的瑰宝重现出来,得朋书院才获新生。
据闻,为了保持“青砖勾缝、琉璃绿瓦”的原貌,得朋书院的修复工程由整饰陈家祠的原班人马负责,建筑师傅特意使用了原本的砖瓦材质,并结合新技术,让墙上不清晰的书画再现,并涂上油漆加以着色,保留了原本的明清岭南建筑风格。
区文遗办相关负责人也曾道,白云区现存私塾最大的特点是数量多、保存完好,但如果真正要讲建筑水平,也只有得朋书院、石华书院称得上技艺高超。特别是得朋书院经历百年洗礼的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瑰宝。
走访期间,何恺用手轻拍着书院正堂的梁柱说,这些柱子使用的木料特别好,听老人们说,“文革”时期曾有人用刀来砍这些柱子,结果刀断了,柱子却安然无恙。修复时一根未换,“结实得连铁钉都钉不进去”。不论是建筑水平还是艺术价值,得朋书院都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研究价值,它也是萧岗村明清时期所建的书院中保存最为完整的。
今成传统文化传播之地
修葺保护并不意味着与世隔绝,盘活或许是其获得重生的最佳方式。在保护修复后,萧岗村鼓励书画、乐社等各类文化艺术团队进驻得朋书院,让其文化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呈现。
每天下午4点钟左右,年过9旬的萧岗老人何伯都会雷打不动地到得朋书院听粤曲。这里有他熟悉的老伙伴,也有他喜欢听的悠扬曲调,年轻时,他也是萧岗乐社的得力唱将。
除了萧岗乐社,这里还是萧岗书画会的根据地。在萧岗本土民间艺人叶兆初、黄棣全等人的带领下,萧岗书画会于2011年正式成立,吸引了不少书画爱好者的参与。如今,该书画会已在此举办了数十次书画展览,逢年过节还会免费为街坊赠送春联。得朋书院不但成为了辖内书画爱好者学习交流的平台,也成为了培育云城街艺术骨干的重要文化基地。
现在,走进得朋书院,一侧是本土艺术家或泼墨挥毫,或交流创作心得,或欣赏书院四壁展览的书画作品。另一侧,可见萧岗乐社的乐手们吹拉弹奏,倾情演唱一曲曲粤剧,为文豪墨客助兴。粤曲伴粉墨,为这座百年书院更添了一份人文气息。
据悉,萧岗村有意多搭建平台,让这些民间艺术家把手中的“绝活”传授给下一代,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下去。这座身处闹市之中的书院,将继续远离喧嚣,大放异彩。
新闻优选
1.白云竟然藏有那么多书院书舍,看看有没有你们村的?
2.祠堂书院门楼……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哪家强?看均禾街!
3.石华书院:经历百年沧桑 何时再展风采
文|党英伟
图|杨凯
排版|欢欢
(本文由“白云时事”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