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谢丹丹 编辑:李靖
本期观察家:王琪延(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四天工作制?
对,你没看错,是四天!但也千万不要误会,四天工作制为的不是减少工作量,而是更弹性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
所谓的“四天工作制”,最初并不是指一周只工作四天,而是让员工每周都有一天可以做岗位职责之外的事情。演化到后来,一些欧美国家的政府机构和私企开始推行的四天工作制内涵是——在保证每周工作总量不变的前提下,一天上10个小时的班,用4天完成1周的事情。
但这毕竟是社会劳动的一个重大结构性优化。
因此,今年夏天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休闲绿皮书:2017-2018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中,提出了中国版“四天工作制”建议:从2030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每天工作9小时,每周工作4天的 (36小时)工作制。
虽然这是学术层面的建议,而非强制执行的法规,但对中国社会变化的洞察和指向非常明确。
那么,在中国提出“四天工作制”的依据是什么?出于对社会变化的哪些洞察?“中外管理观察家”为此专访了“四天工作制”提出者——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教授。
1
我为什么提倡“四天工作制”?
《中外管理》:您提出四天工作制的依据是什么?
王琪延:首先,从长远来看,人们的休闲时间一定是增加的。
科学技术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节约了大量的劳动时间。在不久的将来,重复性劳动的职业,无论低级高级,都会逐渐被机器取代。例如:无人驾驶对司机的取代,甚至未来有可能发展到人开车出去算违法的程度,因为机器永远不会疲劳。
另外,老百姓的收入也越来越高。有钱,又有闲,长期看是必然趋势。
2017年,我发表过一个《北京市居民生活时间分配20年的变迁》报告,从调研数据看出来,从1996年-2016年,北京市居民周平均的工作劳动时间减少了27分钟,休闲时间减少了50分钟,而个人生活必需时间(吃喝拉撒睡)增加了1小时22分钟——其中,人们的睡眠时间大大增加,这是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数据是:在这20年间,北京市居民在工作日里的工作时间增加了5分钟,休息日的工作时间减少了7分钟。这意味着,“工作日忙工作,节假日忙休闲”的现象越来越明显。现在看来,一周两天休假正在渐渐落实。四天工作制也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事实上,北欧一些国家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实现了四天半工作制。
另外,从经济发展角度出发,休闲经济是拉动经济的引擎。众所周知,在旅游业,一个人就可以带动四个人的就业。近几年,休闲经济也正在呈两位数增长。
2
如何定义“休闲”?
《中外管理》:作为研究休闲经济的学者,在您看来,我们应该怎样定义休闲呢?
王琪延:从社会学出发,休闲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心态。
从哲学角度来看,亚里士多德在2500年前就曾说过:休闲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也就是说,人生下来不是为了劳动,而是为了休闲。人在休闲之后,才可以创造幸福。
从统计学角度出发,休闲是一种时间配置。在我的研究中,我把一个人的时间分为四大块:社会劳动、家务劳动、个人生活必需时间(吃喝拉撒睡)、休闲时间。
休闲的方式也有很多。
例如:旅游度假、看电视、体育锻炼、游园散步。别小看散步,这是中国人参与频次最高的休闲方式。休闲方式也包括个人兴趣爱好,例如:唱歌、跳舞等,以及不以工作为目的的读书、看报等等。
看手机算不算休闲呢?要看目的,如果是为了工作就算不上是休闲。
3
为什么现在的人感觉越来越忙?
《中外管理》:您提出四天工作制后,有人认为工作太忙,即使有假也没时间休。双休日落实都难,更别提四天工作制了。虽然数据显示,周平均工作时间是下降的,那为什么人会感觉越来越忙?
王琪延:还是归结于理念、价值观。有的领导谈“5+2”、“白加黑”、“夜总会”(晚上总开会)式工作,白天大家起不来,下边能不执行吗?提倡一定要拼命工作、努力奋斗,但努力奋斗也是有阶段性的。
我也崇尚劳动光荣,但是我们不能一生只为劳动而生,我们不是机器,我们是人,人要有人的活法。所以我倡导劳动光荣,过劳可耻!全面就对了,不要偏废了一面!
为什么过劳可耻?
第一、对个人不负责,对自己的身体不负责。
第二、对家庭不负责,你年纪轻轻的,孩子刚出生,你就不在了,谁来抚养?
第三、对社会不负责,因为你把别人的工作机会给侵占了,别人没活干,钱都挣不到,是不是?到医院去看病,还侵占了医疗资源。
所以,过劳于个人、家庭、社会来讲都不是一件好事,那怎么办?
我们提倡该劳动劳动,该休闲休闲,为休闲唱点赞歌。但是在社会高速成长期,拼命一段时间是对的,但不能要求一辈子永远持续在这种状态。
4
穷人更忙,还是富人更忙?
《中外管理》:一般说穷人忙于生计,富人能用钱去换时间,是不是说穷人就比富人更忙?
王琪延:不一定,在农业社会,农民可能有大半年时间都是闲着的,他没钱但有闲。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富人比穷人更忙。
从社会学角度来讲,和穷人相比,富人会更担心失去当前的社会地位,为此他们会增加工作时间,减少休闲活动,从而增加收入来维持现状。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高收入群体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他们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获得比普通人更高的收入。所以富人更倾向于减少家务劳动和休闲时间,用获得的收入来购买家务用品和服务,就是所谓的“花钱买时间”。
但无可否认,富人休闲的幸福感更强。
如何衡量休闲的质量呢?单个的时长并没有意义,它必须要加进货币指标,加进活动指标,才能反映出来:休闲这段时间你花费了多少钱?干了什么事儿?这很重要!
从休闲满意度来看,我发现“深度休闲”的人更幸福。什么叫深度休闲?我很专注这件事,我在持续投入,而且有系统有技术。例如、打高尔夫、潜水、攀岩。主动去打高尔夫球和宅在家看电视,取得的满足感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一定程度上而言,富人更忙,但休闲质量更高。
5
幸福到底来自于休闲,还是工作?
《中外管理》:在四天工作制下,人们的幸福感会提升吗?这涉及到一个终极命题:人的幸福到底来自于休闲,还是来自于工作中所获得的成就感呢?
王琪延:很多科技工作者创造出一个成果来,他很兴奋。那对他来讲,这个工作既是劳动又是休闲,就是所谓的休闲是一种个人感受。
就像你是一个音乐家,整天在那弹钢琴。为了明天的演出而练习,这叫工作。家里来了一帮客人,即兴弹奏一曲,这叫休闲。同样是在弹钢琴,要从个人感受出发,来判断是休闲还是工作。
日本要打造“永不退休社会”。这有两个前提,第一、你健康;第二、你愿意,就是我想干,所以主观愿望和感受很重要。
回到中国社会,四天工作制实行以后,可能有的人还是会选择工作。因为他喜欢工作,工作给他带来的幸福感更强。
我在调研中发现:高收入群体会更倾向于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所以,他们更享受工作而更愿意缩短休闲时间。
如果投入到工作中,并享受其中,那我也愿意把你的工作过程视为休闲。
来源:中外管理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