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远近闻名的省级贫困村,蜕变为全国美丽宜居小镇,打造出一个乡村振兴的新样本,长沙县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走过了一条怎样的不寻常之路?
近日,红网“‘镇’起风云”栏目聚焦浔龙河,解码产业发展之道,探寻居民致富密码,挖掘可资借鉴的路径模式。
矗立在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的龙形雕像。李长宏 摄
浔龙河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湖南浔龙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柳中辉接受采访。李长宏 摄
红网时刻记者 张金东 长沙报道
“城镇化的乡村、乡村式的城镇”,这一带有乌托邦式的美丽乡村建设蓝图,已在浔龙河化为生动实践。
有山有水有树林,有钱有车有别墅,不少城里人向往的幸福生活,在这片1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实在在地上演。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这个曾经“山多、闭塞、贫穷”的村子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仍像是小说里杜撰的情节。
浔龙河的成功之道是什么?“山乡巨变”的背后,又有哪些往事?如何复制、造就下一个“浔龙河”?
小镇崛起之路
浔龙河,这一藏在深闺中的迷人小镇,如今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9月暑气未歇,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商务配套服务中心,停车场几无虚位,其中不乏湘B、鄂A、赣A、沪B等外地牌照车辆。
沿曲折山中小道,拾级而上,绿荫掩映,山风清润,星空木屋酒店时隐时现。前来休闲避暑的游人,三三两两,或偕家人,或与好友,漫步其间,沉醉于山水相融的田园风光,不时来个惬意深呼吸。
不远处,新落成的北师大附校教学楼、办公楼装葺一新,静静矗立山坡,静候第一批新生的到来。一路之隔,一排排徽派风格的别墅,白墙黛瓦,错落有致,那是全体村民的新居,每套面积220—280平方米不等……
以前的浔龙河,可不是这般模样。
就在9年以前,这个距离长沙县城15公里的小山村还戴着省级贫困村的帽子,“七山二水一分田”,是这里地形地貌的真实写照。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理念在这里却不灵验,村里的青壮年纷纷外出谋生计,留下老弱妇幼守着几亩薄田,整个村子暮气沉沉。
“衰败”和“凋落”成了浔龙河的代名词。如果那时跟村民谈美丽乡村,十有八九会被认为是痴人说梦。
变化始于2009年。那一年,在外打拼多年并小有成就的柳中辉回到家乡。凋敝的村落,穷苦的乡亲,深深触动了他。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作了一个大胆决定:留下来,带乡亲们一起致富。
彼时,村民脱贫致富的愿望也极为迫切,当年,柳中辉被全票推选为村党总支书记,正式成为浔龙河的“领路人”。
对柳中辉来说,这个决定不可谓不大胆:贫瘠的土地,困乏的资源,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复制,如何带领乡亲们致富?改变家乡面貌,怎么做?
一三产业嫁接融合
摆脱贫困,最终还得靠产业发展。
显然,以种植业和粗放养殖为主的第一产业在浔龙河已经遇到了天花板,大规模发展第二产业既无可能,更不现实,未来发力方向,就寄托在第三产业兴旺上。
审视自身,浔龙河的优势在哪?发展产业从哪里做起?
要看好病,必须先把好脉。
15公里,25公里,30公里,这是浔龙河分别到长沙县城、长沙市区、黄花机场的距离,车程均在30分钟内,黄兴大道北延线穿境而过,与规划建设中的北横线无缝对接……
独特的区位条件,让浔龙河占尽要素资源集聚的先机。
原生态的田园,保护完整的青山绿水,是浔龙河的环境优势所在。毗邻田汉故里的地缘之便、杨泗将军斩孽龙的传说,更为浔龙河增添了厚重人文底蕴。
但是,区位本身并不能带来客流、资金流,文化资源丰富不必然带来文化产业的繁荣,青山绿水守护不好、利用不当,金山银山只能是幻想。
磨刀不误砍柴工。柳中辉等人并没有急于上马建设项目,在他看来,特色小镇建设,首先要搞好顶层设计,下力气把规划做好,把未来的路想好。
访南街,探关山,西下欧洲,东渡日本,柳中辉开始了马不停蹄的考察调研过程,追索先进国家和地区城镇建设模式,探寻乡村发展路径。
一番对比之下,一幅“城镇化的乡村、乡村式的城镇”的美丽画卷在他脑海中勾勒成型。
于浔龙河来说,最大的资产是土地,最鲜明的特征是生态,最大的优势在区位。一产和三产的融合成为不二之选。
土地改革,成为浔龙河的突破口。只有激活了这笔沉睡资产,产业发展才有了基础。
柳中辉带领村里实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调查工作,两个月时间,一份《浔龙河村土地调查报告》出炉,浔龙河村发展找到了支点。
一系列土地试点改革随即展开。通过土地确权让农民土地资源变为资产,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宅基地置换使农民的资产产生价值,变身资本;通过土地变性征收,让农民获得土地收益的同时,引进了社会资本下乡,实现农业现代化。
一招棋活,全盘皆活。
生态、文化、教育、康养、旅游五大产业布局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浔龙河实现了由落后贫困村向生态艺术小镇的华丽转身。
多地复制“浔龙河模式”
“马上要搬进小别墅了,比城里人的日子还惬意!”提及不久后将要交付的新房,浔龙河村民喜上眉梢。
在村民集中安置区,第一期第二批100多套别墅进入最后装修阶段。第一批80户村民已经入住。未来还会通过土地置换方式,将其他村民陆续搬迁于此。
不过,与城里人的别墅相比,这里的别墅布局颇具特色:一楼是商铺,二三楼用以自住。每栋别墅还分别带有车库,院子,菜地。
商铺租给创客,每个月有固定租金收益。菜园里种蔬菜,基本可满足一家日常吃菜需求;家门口打工就业,每个月还有几千元的工资收入……
于是一个有趣现象发生了: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开始回流,附近村里的妹子都想嫁到浔龙河。
村里还配套建设了村民广场、村民活动中心、幼儿园、云田谷等生活设施与产业项目,用当地村民的话来形容就是,既能享受城里公共服务的便利,又有乡村田园般舒适惬意。
而这,无不彰显着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理念。
柳中辉认为,以特色小镇为代表的新型城镇化,归根到底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化建设更不是让农民都进城住,而是要让城市文明下乡,让农村享有和城市一样的教育、医疗、服务资源,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先行者,开拓者,浔龙河模式无疑是成功的,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每天,前来取经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安徽省巢湖开始复制该模式,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也有所行动。
柳中辉曾经说过,“我有一个梦想,改变家乡老百姓的命运,做一个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探索者、实践者和推动者。”现在看来,他的梦想已经在浔龙河实践中一步步化为现实。
举报/反馈

红网

3258万获赞 117.2万粉丝
湖南省综合门户网站,湖南省党网。
红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