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青 柠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人类头脑发达,思维严密,在没有其他同等高智商生命的地球上,理所当然是最复杂的动物;但从生理学角度来说,人类只有六七十立方分米的体积,体细胞中的基因不超过40000个,远远当不上“最复杂”之名。虽然目前我们还没有分析清楚各个基因所起的作用,但是,从遗传信息的角度完全认识人体绝非遥不可及。
有限的遗传信息意味着有限的功能和有限的适应能力:“不耐高温,80摄氏度就能使蛋白质凝固;不耐辐射,稍高的辐射就能破坏DNA;不能离开水、食物和空气,几天的缺水、十几天的缺食、尤其是短短几分钟的缺氧就能导致死亡。你们利用植物化学能来间接利用光能,用速度奇慢的神经元来进行思维,都是很低效的办法。”(《沙漠蚯蚓》,王晋康)在宇宙广大的恶劣环境中,人体脆弱得就像易碎的花瓶。
使用工具是扩展人类生存能力的一个好办法,但单靠工具并不能完全解决人体脆弱所引发的问题。
以战斗机为例。战斗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于战斗机而言,要想获得更好的机动性,就必须提高加速度,人体所能承受的压力也相应提高。人类目前制造的战斗机中,机动性最好的是F-22,其最大过载约为9G,已经达到人体承受的极限①。这意味着在这种制动情况下,飞行员将承受自身9倍重力的压力。人体所受压力的限度,限制了战斗机的作战性能。相比之下,无人机和导弹都不存在这个问题,空空导弹最大过载甚至可以达到惊人的40G。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体显得越来越脆弱,高温、高压、复杂电磁环境、核辐射、次声波等都是对人体的巨大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提高人类在复杂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人类制造了各种各样的工具来增强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与此同时,人类对于扩展和改善自身能力的努力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科幻作者对更高层次的生命存在形式从来都不缺乏想象,我们看过的很多科幻作品中都涉及大量的改造人、创造生命的内容。人类的下一步会走向何方?哪里才是进化的方向?科幻作品又能给我们什么启示?下面就让我们来简单梳理一下吧。
人人都能成为超级英雄
人体是一件具备很多功能的精密仪器。人类的生存技能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后天学习掌握的。有一种观点认为,人体还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可以通过训练人体、使用机器来提高人类的生存能力。只要人体的潜力得到开发,人人都能成为超级英雄。这种观点允许对人体进行适度的改造,即通过对人体的使用,来扩展人类的生存极限。
人体是一件具备很多功能的精密仪器。人类的生存技能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后天学习掌握的。有一种观点认为,人体还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可以通过训练人体、使用机器来提高人类的生存能力。只要人体的潜力得到开发,人人都能成为超级英雄。这种观点允许对人体进行适度的改造,即通过对人体的使用,来扩展人类的生存极限。
第一种代表人物是《星球大战》中使用原力的绝地武士及各类武侠小说中使用“真气”、“内功”的绝世武林高手,他们使用一种存在于外部、不属于化学能的高等能量来突破人体极限。这种武林高手式的人物与现实中的人类有本质区别。先不说如何使用原力或是真气,现实中人体一旦接触到这样庞大的能量,恐怕自己瞬间就会先死掉吧。
第二种代表人物是钢铁侠托尼·史塔克。《钢铁侠》是惊奇漫画公司旗下作品。主人公托尼·史塔克是一个风流倜傥的花花公子,也是一个智商超群的技术天才。他拥有全美最大的军工企业。史塔克制造的动力机甲是他的主要装备,他就穿着这套动力机甲充当超级英雄。钢铁侠的动力机甲使用核能,机甲上装载的武器也多是能量武器。虽然人形机甲不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流线型设计,但在核能和高强度材料面前,这并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限制这项技术发展的根本原因还是人类的身体无法承受机甲变速时产生的过载。现实中这样的机甲在空中变速时会把人体压碎,人体甚至不能承受武器发射时的后坐力。随着技术发展,人类一定能制造出这样的动力机甲,但脆弱的肉体却不能开动它,这真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
在这个方案中还有另一种路径,就是通过人工手段改造人的身体。美国队长、绿巨人、蜘蛛侠等超级英雄均是后天受到某种外界的异物刺激,从而获得了超人的能力。美国队长是通过注射药剂加强辐射,绿巨人受到了γ辐射,蜘蛛侠是注射了蜘蛛病毒,但这种方式非常不可靠,变异不具有定向性。要想获得定向的改造,除了偶然的发现之外,还必须进行大量的实验。遗憾的是,即便有少数志愿者,现实也绝对不会像银幕上那么美好。人类毕竟无法把自己当成小白鼠,无法对自身进行残酷的改造实验。而《X-战警》中的变种人,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说就有些不可能了。变异也无法让人类具有超越碳基生命本身限制的能力。通过变异,人类或许可以进化出用腮呼吸的能力,但无论如何也进化不出产生反物质的器官。另外,由于变异发生的比例很小,人类中也不可能产生如此之多的变种人。
新人类
超级英雄除了使用特殊能量、外部机器以外,还允许对人体进行小范围的改造。与“超级英雄”相比,新人类则是科幻作品中对人体改造更加彻底但依然具有独立意识的存在。科幻作品中的新人类往往已经具有了不同于人类的特征,如不同的身体材料、更聪明的大脑,甚至是不同的生命构造。这些生命体是由人类设计、又具有远强于人类的各项能力的2.0版本。
《机器人战士高达SEED》是一部2002年开始放映的动画片,主要讲述了殖民卫星上的改造人(调整者)与地球上的人类之间的战争。片中的调整者可以算是一种较低层次的新人类。调整者的基因在其还处于胚胎时期就进行了人工调整,用人类中优秀的基因代替较差的遗传信息。这样的新人类长大后更加聪明、更加强壮,相应的也会更加美丽。该部高达的男主角基拉·大和是“最强调整者”的代表。他不仅身体强壮,动作敏捷,在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方面更是大大超过了人类本身具有的水平。与之相类似的新人类还有何夕《人生不相见》中的先行者。在这篇小说中,人类重新设计了自身的一部分基因,从而产生了先行者。先行者可以很好地适应殖民星球的环境,同时又不致与人类形成生殖隔离,避免先行者发展成一种新的、与人类不同的、拥有相近知识的新物种。这是人类征服自然、保护自己的必要手段。
更高级的新人类出现在何夕的另一篇小说《十亿年后的来客》里,文中通过大量的地球初期环境模拟实验,合成了本需十亿年才可能出现的三螺旋脱氧核糖核酸分子。这种分子大大扩展了“新人类”的复杂程度。虽然没有经过人类的设计,但其作为一种“病毒”就已经给小说中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麻烦。这种生命形式上依然是碳基生命,但实质与地球上的任何一种生物都不同,是一种更高级的新人类。
但是在碳基生命的框架下,生命活动终究还是基于各种电化学反应来进行的,这就决定了这种碳基生命的潜力不如机械生命。
电影《终结者2018》中有一个叫做马库斯·莱特的角色,他最后的记忆是,他是一个死刑犯,决定参加一项可以让他活下去的实验。之后,他就被天网改造成一个具有马库斯记忆的机器人。他具有完全的人类意识,但由于他是机器人,所以他的身体会触发人类抵抗者基地周围的磁感应地雷,同时他又不会被这样的爆炸摧毁。这种具有人类意识的机器人,其身体强度、力量和速度都大大超过人类。这种类型的机器人已经算是一个数据化的人类意识了。
新人类寄望于通过人为的设计来改良人类的身体,从而获得更强的生存能力和更高的智力水平。这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就人类整体而言,新人类在高温、高压、强辐射的区域还是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表现在运算速度和运算量方面。从运算速度方面来说,人体神经系统各细胞间通过化学物质来专递信号,这就从本质上制约了人类的反应速度与思考能力。再聪明的新人类也比不过使用光电信号的电子计算机,更不用说没有反应间隔的量子计算机了。从量上来说,人体所承载的思考部分体积太小,完全比不过可以占据几十个房间的超级计算机。
化整为零
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人类已经站在了地球生物链的顶端。人类成功的秘诀在于聪明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
科幻作品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复杂的结构和高度的功能分化会成为我们继续进化的障碍。这种思想认为,高等到极致的事物会拥有极其简单的结构,因为产生这种结构的背后拥有夺天地造化的惊人力量。就如由阿瑟·克拉克小说改编的电影《2010:威震太阳神》中完全规则的几何体;刘慈欣小说《三体Ⅱ·黑暗森林》中提及没有结构缺陷的“水滴”等。它们规则的几何存在意味着,它们完全打破了人类现在掌握的很多定律,如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等。
就生物进化的角度而言,该观点认为蓝藻之类的原始生命才是世界上进化可能性最大的生物,而人类这样高度进化的生物则缺乏继续进化的可能性。
“我们以为自己站在顶点,实际不过是生命进化史上一条死胡同的末端。”科幻作家七月在《擦肩而过》中如此写道。
确实,单凭自然基因突变的方式,我们人类已经是这个过程的末端了。即便再给人类百万年的时间,只要生活环境没有大的波动,人类的生命形式和进化程度就不会有质的飞跃。
相反,像蓝藻这样的单细胞生物,一旦实现了某些关键进化,如个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其构成的智慧形态就将大大优于人类大脑所产生的思想。
与之相类似,王晋康在《沙漠蚯蚓》一文中也描述了一种可以高效利用太阳能的简单硅基生命,它们凭借对环境的超强适应能力,最终发展出了意识,按照人类选择的方向进行进化并战胜了人类。
硅基生命本身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它们不能正常“呼吸”,因为它们的代谢废物二氧化硅是熔点极高的固体;硅烷能够稳定存在的温度要大大低于烷烃;硅基化合物也缺乏像碳基有机物一样的众多复杂结构;硅也不能稳定地存在于潮湿的环境中。最有力的证据来自于陨石,我们在其中从未发现过硅基生化反应的痕迹,但是,我们却在其中发现了大量如氨基酸之类的构成碳基生命的本源物质。或许,在某个温度比地球高得多的星球,可能生存着诸如金属基之类的生命,但它们不大可能是硅基生命。
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可以无限扩大的意识必然能够创造出更加绚烂的文明。当不受时空限制的人类意识体伴着发达的量子通信技术,以无限扩展的姿态覆盖银河系各个星球的时候,人类将站在三级文明②的巅峰向无垠的宇宙发出属于我们的问候。要想解决人类大脑限制人类运算的问题,一种可能的方案就是把人类的大脑与机器设备相连接,并不断使用替代性原件代替大脑,最终实现人类意识的数据化。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不同个体之间完全可以“心有灵犀”。意识体可以熟练掌握近乎无限的知识,拥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更大的活动范围。
其实我们完全不必担心像蓝藻这样的生物会在进化的道路上后发先至。虽然人类的自然进化史已经到了一个完备稳定的阶段,但是,我们作为智慧生命,对自己实施改造的人工进化过程还完全没有开始。从技术上来说,实现全世界人类脑细胞的网络连接也并非不可能。通过使用神经连接技术,使人脑连接成一个能够共同思考的意识网络,读取神经细胞的信息,同时构建一个合理的反馈系统,这项技术的本质类似于我们现今正在发展的云计算技术,只不过其终端变成了人类的大脑。具体可以参见王晋康作品《终极爆炸》中的计算机“亚布拉罕”,以及何夕《天生我材》中的“脑域”系统。从这点来看,蓝藻并不比我们优越多少。而对于我们可能创造出的硅基生命,我们也可以通过制造更加复杂的硅基生命体,并将人类意识植入硅基生命躯壳的方式与其进行对抗,继续生存在地球生物圈的顶端。
总之,在没有高级外星文明干预的情况下,无论出现上述哪种情况,我们人类都占据着文明和智慧的先手。而科幻作家相信,高级的外星文明绝对不屑于这种无聊的事
更高展望
以上三种形态都是人类有可能依靠技术从自然人直接达到的,但是,科幻作品中还预言了一种更高级别的智慧存在形式。例如,在很多科幻作品中提到的以某种类似于电磁波物质的形式存在的智慧生命。他们以宇宙中的基本粒子形式存在,存在条件极为宽松,存在时间可以与宇宙存在时间比肩。其中最著名的想来应是《三体》中的智子。刘慈欣设想了制造智子的四种关键技术:质子的低维展开技术;在二维质子上蚀刻电路的技术;使二维展开的质子重新进行高维折叠的技术;使被改造的质子自身能够进行可逆的低维展开与高维折叠的技术。或许这些方法可以成为一个制造以质子为意识载体的方案,但这个方案中的每一步都需要极其庞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实在不是人类文明在可预测的将来可以获取的。或许等到人类文明覆盖银河系四十万光年全境的时候,我们能够创造这样的存在。
以上三种形态都是人类有可能依靠技术从自然人直接达到的,但是,科幻作品中还预言了一种更高级别的智慧存在形式。例如,在很多科幻作品中提到的以某种类似于电磁波物质的形式存在的智慧生命。他们以宇宙中的基本粒子形式存在,存在条件极为宽松,存在时间可以与宇宙存在时间比肩。其中最著名的想来应是《三体》中的智子。刘慈欣设想了制造智子的四种关键技术:质子的低维展开技术;在二维质子上蚀刻电路的技术;使二维展开的质子重新进行高维折叠的技术;使被改造的质子自身能够进行可逆的低维展开与高维折叠的技术。或许这些方法可以成为一个制造以质子为意识载体的方案,但这个方案中的每一步都需要极其庞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实在不是人类文明在可预测的将来可以获取的。或许等到人类文明覆盖银河系四十万光年全境的时候,我们能够创造这样的存在。
【责任编辑:杨 枫】
举报/反馈

中国数字科技馆

65.3万获赞 55.7万粉丝
国家级公益性科普服务平台
中国科学技术馆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