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饺子是中国古代的,非常有历史文化的一种美食,但是馄饨也是同样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为历史比较久远,说法上也有很大的分歧,有关于百姓的传说,有关于教派的传说,也有关于美色的传说。
据说在汉朝的时候,匈奴经常骚扰边疆,让百姓变得流离失所。其中就有浑氏和屯氏中的两位首领性格极其的凶残,手段极其的毒辣,让百姓们恨不得啖其血肉。老百姓们伤不到人,就只能用肉馅包成像饺子一样食物,取浑屯的音来给自己一个心里安慰。因为不敢用浑屯二字后来就写作馄饨。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宗教有关了,这种说法,说的是在冬至的那一天,京城的各大道观都有非常,盛大的法会,当人们不但会念经,还会上表,用来庆贺元始天尊的生辰。对于到场的人们来说,元始天尊,象征着混沌未分的人类还未出现的一个世纪。所以各种教众有着在万物之主生日的那一天吃馄饨的习惯,因为当时道教兴盛导致了这个习惯成为了大众习俗。因为馄饨跟混沌谐音,所以,在最开始道教盛行的时候世间的人都把吃馄饨,引申为打破世间混沌,希望可以开天辟地的意思。不过后来道教衰败,他们也不再解释吃馄饨究竟是什么意思了。只是流传了一句冬至馄饨夏至面的俗语。希望大家在冬至的时候都能吃馄饨来庆贺元始天尊的生辰。
关于美色的传说相对上面两个传说就更有一种不一样的魅力。这个传说是在吴王,打下越国得到西施之后。传言他因为得到越国之后自信心空前膨胀,每天都不理国事尽情享乐,到了冬至的时候,他对于餐桌上的各种山珍海味都已经吃腻味了,基本上什么都没动。机智的西施把这一切都看在眼中,这个时候她进入了厨房,作出了一种新式的点心来表示自己的心意。浣纱的西施有一双巧手,她做出来的点心,放在水里煮过之后,加入各种调味料,看起来美味可口。吴王尝了一口,感觉味道非常的好,当即就吃下了很多。吴王对她表示赞赏,并且询问她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点心。西施看着吴王混沌不堪的样子。随口应了一句馄饨。之后,馄饨,就流传人间成为冬至必备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