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杨帆
其实,完全可以把去年陈凯歌的《妖猫传》和今年徐克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当成一个姊妹篇,两部电影主角都是唐朝历史上的传奇人物(白居易和狄仁杰),都是主打破案的悬疑+魔幻片,前者以幻术为脉络,后者以方术为线索,人人向往的大唐盛世通过这两位导演之手,变得愈发神秘与妖媚。7月27日,徐克的“狄仁杰系列”第三部《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将登陆国内院线,先不去预测它的票房能否突破《妖猫传》尴尬的5.3亿,不少媒体同行在7月25日的成都点映场之后给出的评价普遍是:该片特效还是可以值回票价的,它至少是一部合格的爆米花商业大片。
一个传奇 唐朝方术热首次拍成电影
《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的故事节奏和剪辑比较紧凑,就像铿锵有力的罗汉拳,一个套路走下来,拳拳到肉,也不拖泥带水,保持了徐老怪拍片一贯稳准狠的水准,但也不算有太大的突破,人毕竟到了这个岁数,要迎来小宇宙的再次爆发还是不容易的。
书接上回,该片故事讲述了狄仁杰(赵又廷饰)大破神都龙王案后,获御赐亢龙锏,并掌管大理寺,使他成为武则天(刘嘉玲饰)走向权力之路最大的威胁。武则天为了消灭眼中钉,命令尉迟真金(冯绍峰饰)集结实力强劲的“异人组”,妄图夺取亢龙锏。在医官沙陀忠(林更新饰)的协助下,狄仁杰既要守护亢龙锏,又要破获神秘奇案,还要面对武则天的步步紧逼,大唐江山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
狄仁杰和各种恶势力斗智斗勇暂且不表,让诸位看客感到新鲜的是,唐朝风行一时的方术热首次在大银幕上表现地淋漓尽致,方术这一来源于真实历史的素材成了徐克想象力爆棚的“源代码”。从开场的几位方士登场,到大殿金龙变活,到最后的利用方术杀人,唐朝的方术仿佛比哈利·波特的魔法还酷炫。在中国古代,方术不仅是个产业,而且门派甚广,有占星术、有相术,有择吉,还有幻术,电影中的反派“封魔族”所擅长的,正是幻术。
幻术最早起源于汉代,发轫于民间,又以奇闻异事的形态,记录于古代的杂记中。按照今天的理解,它应该只是一种魔术,唐朝记录的《缸遁》、《杀人复活》等名目,都与现如今的《大变活人》、《箱体锯人》这类大型魔术类似。但是,由于古代崇尚鬼神,文人记录时,通常以讹传讹,以此为基础,发展出了一套基于道家、佛教以及民间宗教类似法术的能力,统称为幻术。汉代幻术,便多以此类形态存于《异苑》、《西京杂记》等民间杂记传说中。
唐人写的《杜阳杂编》曾记录了一个典型的幻术表演:唐代米宝用能让粗二寸,长一尺左右的蜡烛上,放出五色光芒,点燃之后整夜不灭,并能在灯火中呈现出楼台殿阁的形状。唐太宗极为信任方士,数次召见咱们的成都老乡,当时名噪一时的方士袁天罡,后来他和李淳风合写了至今至今还在流传的《推背图》。方术“征服”了唐朝的上上下下,这也是电影中武则天被方士所蛊惑的大背景。
一段特效 天王激战猩猩成点睛之笔
八年前,狄仁杰系列的首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曾入围第6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随后中国内地公映连续三周拿下票房冠军,票房成绩为3亿,那时华语影坛的3D和特效才刚刚起步。这么多年过去了,特效的门槛也越来越低,如今不少华语大片都把特效当成“速效救心丸”,“剧情不够,特效来凑”是句至理名言,不过徐克能把故事讲好,同时又做好特效,那就是业界良心。
《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此前已于苏州、北京、成都举办点映会,口碑还是不错的,尤其是特效非常抓人眼球,比如异人组一出场时的各种神功、神力的展示,或喷火,或成雾,或化烟,百态秒变之间的无缝衔接与贴合是对顶尖特技的一次又一次挑战。巨龙大闹皇宫圣殿的场景,从龙爪到龙须龙尾再到龙鳞龙睛,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游龙如真龙。亢龙锏威力大显时的天崩地裂,云散雾逃,风走雨消,堪称视觉的饕餮盛宴。
尤其片尾的怒目天王大战阮经天扮演圆测大师,更是全片的点睛之作。尤其是圆测大师幻化出的那只硕大的白猿十分霸气,不过徐克请来的韩国特效团队还是比好莱坞同行还差一丢丢,白猿的动作稍显僵硬。不过这个桥段也被影迷吐槽:“白猿和佛教渊源很深,当年释迦牟尼修道时曾有白猿献果、麋鹿献乳的传说,不过电影里的白猿被拍成了白毛大猩猩,徐老怪疑似致敬《金刚》。”
吐槽归吐槽,徐克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是一直为观众所喜爱。前几天在广州的映后见面会上,有观众问徐克为何脑洞能如此神奇,徐克谦虚表示:“其实没那么神奇,就只是把故事写好设计好,把好的东西放到大银幕给大家看。”
徐克还曾说过这么一段话——“我总想把狄仁杰、唐玄宗、武则天他们放在一起,这种智慧的比较很重要、是划时代的。因为,我觉得这是一部未来主义的电影,可能在讲未来的状态,我们要永远朝未来的角度去看。”狄仁杰系列电影的确处处投射着未来感,那些唐朝乱世的幻像异人,像来自未来的奇观;人物群像的成长,也处处体现着现代精神。
狄仁杰被称做“东方的福尔摩斯” 因为他有个“欧洲爸爸“
非但中国老百姓喜爱狄仁杰,在世界许多国家都广泛存在有狄仁杰的粉丝。也就是说,狄仁杰不但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世界的。在欧美国家,狄仁杰甚至被称为“东方的福尔摩斯”。徐克的狄仁杰系列电影里,神探狄仁杰身边也有一个像华生那样的医生——沙陀。狄仁杰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这么高的知名度,有一个人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个人就是被后世称为“狄仁杰之父”的荷兰人高罗佩。
高罗佩,本名范.古立克,荷兰聚特芬人,其父亲是荷属东印度(印尼)的军医。高罗佩1910年出生于荷兰,五岁左右就对家中花瓶上的中文字产生了浓厚兴趣,从而对古老而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心驰神往。十六岁正式学习中文,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中文外,也开始接触日文,藏文、梵文等,据说“通”十五种语言。
1935年高罗佩大学毕业,进入荷兰外交界工作,任职于远东各国。其自称一身三任:以外交官为职业;以汉学研究为终身事业;以写小说为生活爱好。
1943年,高罗佩担任荷兰流亡政府任驻重庆使馆一秘,有幸读到了清初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他立刻被书中刻画出的那个睿智、反应敏捷、心细如发、明察秋毫的狄仁杰形象彻底征服了。
也是一时冲动,他把《武则天四大奇案》翻译为了英文。英文译本《武则天四大奇案》在西方初一面世,便掀起了一场“狄仁杰热”,不计其数的读者纷纷来信要求他继续加译有关狄仁杰侦案破案的小说。
可是,除了《武则天四大奇案》外,高罗佩再也找不出有关狄仁杰侦案破案的书了,怎么办?最终,高罗佩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自己亲自动手,仿照宋元话本写有关狄仁杰的系列侦探小说。其实,高罗佩所读的清初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的书名原本叫《武则天全传》。该书共六十四回,其前面三十回写的是狄仁杰任昌平令尹时的断案经过,是全书的重点和精彩部分,所以又称《武则天四大奇案》。将书命名为《武则天四大奇案》,无非是指发生在武则天时代的四件奇案。但不明就里的人往往误以为是武则天亲自抓、亲自审、亲自判的四件奇案。所以,该书又被人称为《狄梁公四大奇案》(无名氏序中题)、《狄梁公全传》(第六十四回回末结尾题)。不过,现存各种印本封面都将作品名题为《武则天四大奇案》,即该书名就成了该部小说的正式名称即通用名称。
特别值得说明的是,《狄公断案大观》的全部作品都是用英文写成的,畅销量惊人,被陆续翻译成法语、德语、日语、荷兰语、西班牙语包括瑞典语、芬兰语、克罗地亚语等小语种的十几种文字,并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搬上银幕、荧屏。《狄公断案大观》后来也由中国人陈来元、胡明翻译有一套中文版本,名叫“陈译本”,还有由姜汉森、姜汉椿翻译的另一套版本,名叫“姜译本”。写这十三部书期间,高罗佩心力交瘁,好几次宣布封笔,但是架不住读书界广大民众的呼声及出版社不断施加的压力,欲罢不能,只好一写再写,连写了十三年,平均每年写一部,共包括十六个中长篇和八个短篇,约130万字。
高罗佩本人也有意将他的作品全部翻译为中文本,他先从《迷宫案》翻译起,强调“中文为定本”。可是天不假年,56岁的高罗佩只翻译完《迷宫案》,并在创作《Poets and Murder》(《黑狐狸》)时,被诊出患了肺癌,次年逝世于海牙。
高罗佩是伟大的,他让狄仁杰走向了世界,被称为“狄仁杰之父”乃是当之无愧。但他又并非仅仅只向世界扩大了狄仁杰,而是向世界打开了一个窗口,推广了中华文化。很多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都来自《狄公案》。伯克莱加州大学法学院长贝林教授也坦承,他研究中国法制史,主要原因就是始于狄公小说。
举报/反馈

封面新闻

2462万获赞 589.1万粉丝
封面新闻,亿万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封面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