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入海口处,有一个岛屿,是长江三角洲的冲积岛屿,是和台湾岛、海南岛并称的中国三大岛屿之一,就是崇明岛。由于长江泥沙的冲积作用,崇明岛每年还会增加5平方公里土地。
熟悉中国地理的人知道崇明岛是上海市的管辖范围,还专门设立了崇明区。不过细心的人会发现,崇明岛在北边有一小部分属于江苏省南通市。明明是一个岛为啥分到两个省市共管呢?这其中其实是有历史原因的。
由于是冲积形成的岛屿,并不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崇明岛的前身只是两个沙洲,在唐朝时期才出现的,被称为东沙、西沙,相隔70余里。在今后的近千年里,由于冲积作用,又陆续出现了十多个沙洲,被冠以各种各样的名字,大多以最先上沙洲居住的居民姓氏命名。
到了元、明两个朝代,河沙冲积的速度越来越快,数十个沙洲又从河里冒出。直到1644年左右(明末清初),这些沙洲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长200里、宽40里的岛屿。当然,河流冲积的作用仍在继续,在崇明岛周围仍不断有沙洲涌出,到了清朝末年,在岛周边又形成了60余处沙洲,也基本形成了现在的局面。
在1958年以前,崇明岛是属于江苏省管辖的,后来,原本属于江苏的嘉定、宝山等地区划入上海,崇明岛一起也被划到上海。而沙洲中两个比较大的永隆沙和兴隆沙,和崇明岛的主体区域相距较远,而据江苏省较近,因此留在江苏省南通市。
结果,随着冲积作用的不断增强,永隆沙和兴隆沙继续增长,还有启东、海门两地不断的填海围垦,永隆沙和兴隆沙逐渐向崇明岛靠拢,最终连成了一体。后来根据填海的情况,对部分地区的行政区划进行了划分,最终形成了现在的管辖局面。
而关于崇明岛名称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东晋末年,孙恩农民起义失败后,起义军的竹筏漂浮到了长江口,阻碍了泥沙,形成了沙嘴,随着江水潮涨潮落,若隐若现,当时的人们认为河中的那个东西既"鬼鬼祟祟"、又"明明显显",于是便给它起了名字叫"祟明"。后来在沙嘴成为沙洲之后,不再"鬼鬼祟祟"了,所以改为了"崇明岛"。
按照当前的冲积速度,再过50年,崇明岛将和属于江苏的北岸接壤,由岛屿成为一个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