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鞭效应最初由宝洁公司提出。
90年代初,宝洁公司在对帮宝适进行考察时发现,其产品的零售商的库存是是相对稳定的,波动并不大,但分销商、批发商往往会根据对历史销量及最新市场动态进行分析预测,通常会把预测的订货量做一个人为放大,这样一级一级的放大,结果到生产商时,产品需求会引起大的波动性。这种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 在图形显示上很像一甩起的赶牛鞭,因此被称作牛鞭效应。
1997年斯坦福大学教授Hau L.Lee认为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源自于四个方面:调整市场需求预测、订货批量决策、价格被动和短缺博弈。
牛鞭效应和蝴蝶效应
更广为人知的是蝴蝶效应,大意是说蝴蝶在热带轻轻的煽动一下翅膀,扰动了空气,未来可能在遥远的其它国度造成一场风暴。讲述事物彼此之间是有关联,在连锁反应的机制下,初始微小的偏差,未来可能引巨大波动。
一首西方民谣,可以让大家形象的理解蝴蝶效应。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看到这里,不知有人会想起的那流传甚广的段子,“假如潘金莲不开窗户,对中国会有什么影响”,或许当初的创意来源于此。
其实我们的古人也早已洞察到这点,所以大家都非常熟悉这两句话吧,“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我认为,牛鞭效应只是蝴蝶效应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特例而已。
牛鞭效应和啤酒游戏
可能你没有听说过《第五项修炼》,但你或许听说过学习型组织,这个概念正是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的,这本书被誉为21世纪管理学的圣经。
彼得.圣吉用了一个章节讲解了啤酒游戏,第三章是《从啤酒游戏看系统思考》,参加游戏的人——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每周只作一个决定,那便是订购多少啤酒,大约玩20-30轮。
在游戏的设置里,卖的是一款叫做情人啤酒的小品牌,游戏开始后不久,订单开始放大,后来才了解到,有个流行音乐的合唱团以“我喝下最后一口情人啤酒,投向太阳”作为歌曲结尾。虽然不是生产商的促销活动,但销量增加了。
多年来啤酒游戏在教室与管理训练讲习,各年龄各种背景的成千上万人玩过这个游戏,但危机一再重演。这个危机其实就是牛鞭效应。
首先是大量缺货,整个系统的订单都不断增加,库存逐渐枯竭,欠货也不断增加。随后好不容易达到订货量,大批交货,但新收到的订购数量却开始骤降。到实验结束之前,几乎全部参加游戏的人,都坐着他们无法降低的庞大库存;制造商库存已有好几百箱,望着批发商每周只8箱、10箱的订单而一筹莫展。
在啤酒游戏中,引起订单与库存剧烈波动的结构,包括环环相扣的多层产销链、其中供需之间的时间滞延、资讯取得的有限性,和影响每个人下决策的目标、成本、认知、恐惧感等。
被切割的局限思考
在游戏中,每个角色都很努力,但最终结果却不好。因为我们自身在下单出货,是一个小的系统,但同时我们其实是整个情人啤酒供应链的一个环节,只有大的系统顺利运作,每个部分才能顺利运作。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如果任何一个参加游戏的人产生恐慌,而发出一张大的订单,恐慌便会透过系统而愈演愈烈。比如银行的挤兑,千股跌停的股灾。
下过围棋的都知道要下好棋,要有大局观,而不局限于一城一地的争夺。我们熟知的成语有“盲人摸象”、“管中窥豹”,也是讲述类似的道理。 而类似啤酒游戏的中的牛鞭效应,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再上演的。
李宁公司也曾被巨量的库存困扰,甚至研究还发现,库存最严重的区域,反而是那些零售商和消费者对李宁品牌更为认可的区域。正是这种喜爱,放大了需求,最终导致库存积压。
应对
了解了危机的原理,也让我们有了应对的思路,但是如果信息系统不完善,我们依然很难消除这种危机,只能凭着经验去做一些修正。而当今提倡的精益生产,敏捷制造,零库存,也是一种思路,也就是接单定制产品,生产商和供应商协同响应。
但即使做的最好的丰田,事实上库存是在供应商那里,而且由于销量不错,有些车型从订货到拿到手可能需要半年,这也并不是什么好的体验。
要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第五项修炼》中提到的系统思考。比如当年许多人从事电商,为什么淘宝脱颖而出了呢,这是因为他跳出了原有的思路,通过支付宝解决了买卖双方的信任问题,通过点评,增加了信息的透明度,通过快递解决了配送问题。有了这个良好的生态系统,才有了千万卖家的多姿多彩。
欢迎点评,欢迎关注“人力资本”,欢迎继续阅读:
周日上班2小时后,猝死家中能算工伤吗?时间地点疾病都符合吗?
一个离岗体检为啥值10万?无奈被裁之后,他拿起法律武器捍卫权益
举报/反馈

人力资本

3.3万获赞 1.5万粉丝
别忘了,我们都是人!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