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广州的文艺战线举行了一场故事会,关于信念和初心,他们这样说……
6日,《让初心照亮征途——广州文艺战线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访谈会》在广州塔举行。9位德艺双馨的老中青艺术工作者,从入党经历、艺术创作经历、对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时代新要求的体会这三大主题,讲述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动人故事,并带领现场观众集体诵读《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选段)》,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党员和文艺工作者的谆谆嘱托和殷切期望。
访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先后给文艺单位和文艺工作者的信件重现在大屏幕上,字里行间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谆谆嘱托和殷切关心,指引文艺战线在新时代提升思想和艺术境界,以“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实际行动响应习总书记信件中对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新要求和新期望。
文化强则民族强
“我们的艺术是人民大众的艺术,我们的音乐也是人民大众的音乐。所以,如何来评价我们的艺术和音乐,应该还是站在人民大众的角度上。”著名作曲家刘长安在访谈时回忆1971年的秋末,他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深入生活来到了广东汕尾海边的一个渔村,在一间旧屋的油灯光晕下创作了广为传唱的经典之作《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国家一级美术师陈永锵创作的红棉根植于土地:“我从小就在木棉树下长大,它虽然是英雄花,但没有一点霸气,挺拔、正直的姿态就像我们崇尚的一种人格。”他笔下的木棉,象征着广州的城市精神。
“一个民族的文化力强盛,这个民族的生命力就强盛。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不仅要靠经济实力,还要通过这个文化符号来表达。”2007年,应人民大会堂的特别邀请,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历时半年创作山水画巨作《南粤春晓》,以富有地方特色的南岭风貌入画,向世界展现了当代中国新格局新理念下南粤大地的蓬勃活力。
信念支撑起文艺工作者的舞台
从战士、班长、保密员、司务长、连长、新闻干事,直到军务参谋,国家一级演员、影视剧制片人孙洪涛扎根基层16年,被媒体称为“军人专业户”。
孙洪涛现场分享了一段火速上“前线”的故事。2008年汶川地震,孙洪涛接到紧急任务前往灾区。在地震灾区连续工作113天,完成任务回到广州,记忆中还在复习高考的儿子已经到大学报到一个多月了。
广州芭蕾舞团团长邹罡分享的故事则是关于信念。在美国学有所成后,他放弃海外高薪工作回到广州,成为筹备广州芭蕾舞团的成员之一。当他作为《风雪夜归人》的男主角莲生唯一的扮演者在上海巡演时,突发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住院做手术。邹罡不顾医生劝告,签下了生命责任书后重回舞台,忘我投入地坚持了两场演出,再回广州进行手术。医生惊呼他“不要命了”,他却说“冲上舞台靠的就是信念!”
老一代寄语新一代青年文艺工作者
新时代“广州制作”要传承和创新
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这是对文艺工作者的最新要求。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如何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现场多位文艺工作者均提到同一个关键词:传承。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代表性传承人,倪惠英在40年来一直是中国粤剧的领军人物。8岁首次登台表演,粤剧是她一辈子的艺术追求。“我们应该有这样一种自觉和自信,我们中国戏剧艺术在当今世界各种艺术中是极具魅力的。我们正处于现代时尚文化和传统艺术碰撞的历史阶段,坚守传统文化必须要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它。”倪惠英以此寄语新一代青年文艺工作者。
“传承老一辈文艺工作者的精神品质,决心一辈子跟党走、一辈子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一辈子为人民创作。”听了老一辈文艺工作者的分享,来自广州歌舞剧院的刘飞彤等5位新入党的艺术工作者如是说。
国家二级美术师、广州画院专职画家李夏夏认为,青年文艺工作者应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创作出具有新时代风貌的艺术作品,并让画作与著述在新时代传递民族风骨,传承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并创新发展是新时代文化人的责任和力量源泉,我们要用我们的所学去发现、保护、传承、发扬。”
作为广州首部原创歌剧《马可·波罗》执行制作人,广州大剧院总经理助理陈睿巧妙地运用歌剧把中西方优秀舞台艺术完美结合,“剧场就是一个最好的桥梁和文化纽带,连通广州和世界。”她相信,未来将有更多汇聚中西文化的“广州制作”走向世界舞台。
星海音乐学院流行音乐演唱专业艺术生庞琪祥,拥有个人原创歌曲近200首。他认为,音乐创作人不仅要学习基础理论,提高自身艺术修养,更重要的是保证作品的原创性和创新性,才能为推动广州文化氛围和文艺创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