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没有任何一个古镇像西北郊的彭镇。
建于明代,永丰场和彭家场都是它的代名词。杨柳河南北穿境而过,成就了历史上远近闻名的水陆码头。
平素里的彭镇总是静默又安宁,街道和建筑显得几许零乱和新与旧的无序,掩藏在高大的法国梧桐洒下的树荫里。街面不算热闹,但小街小巷格外有烟火气。
街上古老的小青瓦房、木板排排铺林立,过滤掉车马喧嚣,旧时光在这里得以保存,如同风干的标本。
在这里,你看不到现代都市人脸上的戾气和距离感,唯留下历经百年风霜后,那股古朴娴静的慢生活状态。
1
游客眼中的彭镇,
是周末近郊游的打卡地
观音阁老茶馆
不熟悉彭镇的人,大多会以为原汁原味的观音阁老茶馆代表了彭镇的全貌。作为经典的百年老茶馆,在摄影、电视和电影中出镜已成为“家常便饭”,悄然间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阳光从狭小的天井和屋顶的亮瓦透射进来,倾洒在老虎灶上、千层土上别有一番意境。耳旁老烟杆的敲打声和老哥子们打牌时扯喉咙的声音交杂在一起,定格成老茶馆的生活写照。
这里的一景一物,仿若抽象派的油画,是难以寻觅的道具和布景,快门声响成一片。而对于彭镇人来说,喝着一元一杯的盖碗茶是传承几代的惬意日常。
银榕园
这里是李伯伯讲评书之地,也是大型的园林式休闲庄,耍一整天都不会腻。
每年的秋日,古朴的建筑在左,金黄的千亩银杏林在右,随手一拍都是大片,不仅人少还免费。
双流彭镇葡萄园
拥有万亩葡萄观光园的彭镇,这个季节去正好,徜徉在世界上最高的葡萄长廊,每一刻都是幸福。
艺隆草莓博览园
冬草莓采摘的胜地,不仅有多达120个品种的草莓,周围还有一众农家乐可以打卡。
2
本地人眼中的彭镇,
是包罗匠人的栖息地
匠人的文化与市井的生活在彭镇融合的自然妥帖,在老街随处可见这些老手艺人,修伞、打铁、剪发、挖耳、刮眼、做烟杆……
没有店名的剃头铺,没有花哨的推销,旧门板上简简单单的剃头4元、美发5元,是赵金山师傅对老手艺的坚持。
每天五点就关门的老面坊,保留着古法制造,竹竿上洁白的面条,散发着麦子的润甜,温暖了无数彭镇人的胃。
老式的裁缝店里,传承两代的手艺人,专注于眼前的一针一线,宛如江南女子,散发着温婉的气质。
开锁的小店前,虽没有了当年热闹的景象,但邻里间谁家忘带钥匙,都会想到这儿。
开了二十来年的毛线店,见证了无数彭镇人织出件件饱含着爱的毛衣。
走过半个世纪的照相馆,爬满白发与皱纹的老师傅为彭镇人定格下数不清的难忘照片。
修伞铺子前,阿姨技艺娴熟,不慌不忙的和老主顾寒暄着。
3
承载着回忆的彭镇,
留下一代代的青春芳华
土生土长的彭镇人,一定对彭镇幼儿园和琴琴幼儿园不陌生,这里留下了小屁孩儿时代天真无邪的童年。
彭镇小学毕业的人,记忆里少不了龙抱柱和百年银杏树,即使离校很久,每每提起,依然会心潮澎湃。
鸡市街旁的小水沟,当年还是清澈的模样,那段同小伙伴插水到小学的快乐时光,已成了绝版的记忆。
艺体中学的少男少女们,忘不了校门口美味的小摊摊,忘不了网吧逗留的日子和逗趣可爱的老师......这些全是青春记忆里温暖明亮的琐碎。
镇上这家文具店,几十年过去了,还是原来的模样,熟悉的宝龙柜,琳琅满目的商品充斥了整个学生时代。
归属供销社的床上用品店,悬挂着泛旧的奖牌,在没有商场的年代,供销社就是洋盘的存在。
复古的副食店前,留下了无数个和小伙伴偷嘴的时光。
传承了两代的吉祥诊所,高超的医术守护了无数彭镇人的健康。
保留至今的赶场,有着百年场镇的独家回忆。
除了知名的观音阁老茶馆,本地人更爱在老年协会里喝杯茶吹个农门阵。
那二年生,作为供销社子弟,是件相当幸福的事。不仅有专属的家属区,还有三个大食堂轮换着吃。
粮站的墙壁早已泛黄斑驳,留下一段又一段无法复刻的岁月,伴着一代代人长大。
镇公所院落、老屠场院落,这些老名词的背后,有彭镇人才懂的生活和故事。
原来的糖厂、医院、自行车锁头厂已变了模样,记忆里的老戏台、电影院、文化馆、煤矿厂随着时代变迁已不复存在。
5
老字号云集的彭镇,
有着舌尖上的美食江湖
宋老大肥肠粉
大名鼎鼎的宋老大肥肠粉,李伯清、王宝器等巴蜀笑星纷纷来打过卡。
肥肠系列是店里的主打,而会长却被独一无二的腌肉粉吸引,汤底熬制的刚好,粉的劲道与腌肉的咸香在口中化开,成为了忘不掉的好味道。
三代人传统冒菜
一晃眼就容易错过的老店,就像武林高手般,朴素的店名却暗藏着必杀技,用传承的美味滋养了代代彭镇人。
第一次吃到专属彭镇特色的春卷和凉面,芝麻、红油、花生米的比例恰到好处,一口接一口根本停不下来。
皮薄馅多的干拌抄手,吃过的人一定不会忘记那股诱人的味道。在艺体中学的学子近水楼台先得月,那些年堕落长肉的青春都留在了这里。
苍蝇馆子
每到饭点就满座的苍蝇馆子,是艺体师生的校外小食堂。
徐豆粉
本地朋友推荐的徐豆粉,它家豆粉、凉面是一绝,每天在新菜市场摆摊,去迟了根本吃不到。
七婆麻辣烫
俘获了无数好吃嘴心的七婆麻辣烫,最爱它家的大骨熬制的锅底和麻辣鲜嫩牛肉。
幺师烧鸭儿
老街上每天饭点拉起车车卖的烧鸭儿,是无数人的下酒菜。
乐山甜皮鸭
开了十多年的乐山甜皮鸭,好口碑和好味道并存,一提起彭镇人都晓得。
张记耙耙菜
网吧一条街后面的张记耙耙菜,已经开了整整10年,卤味、耗儿鱼、干锅、藿香鲫鱼都是经典。
余羊肉
每年冬天都会和家人在这里搓一顿,氤氲着香气的老店,暖了胃和心,打出一个幸福的饱嗝。
当地人口中的老师街,云集各种吃鱼的店子,各家有自己的拿手活。
7
小编日记
每次采编城市稿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偶遇的二妹是我们这次的小导游,热情的带我们了解彭镇,同时谢谢秋秋以及热心的彭镇朋友。
行走在原生态的老街,处处可以发现美好的风景。我不知道它的宿命,但在有限的时光里,想用文字记录下彭镇,以及找寻那难得的儿时记忆。
举报/反馈

走进四川

5207获赞 1470粉丝
在这里认识四川,从这里了解四川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