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是一种标示所有权的工具,几乎与私有制同时出现的。根据目前的考古和文献记载,锁具发展至今有5000年历史。锁在《辞源》是这样解释的:“锁,古谓之键,今谓之锁。”
一把锁,或玲珑,或威严,或神秘,或倾诉;每一把锁都有自己的故事,充满了中华民族先人神奇的智慧文明。抚今思古,了解见识祖先所用之古锁,尊重这宗退去的民族民俗文化遗产很有必要。
汉锁
初看汉代铁锁的形制,我们很难想象到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的(锁匠)竟能打造如此造型的“锁”,经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汉代锁”的形制,和“古代马车”的形制很像。汉代的马车在汉代的画像石上都能看到,一根车辕,方体车棚。我们再仔细观察汉代的锁,很容易发现彼此的形制联系,一根车辕变成了锁体前端构件,方体车棚变成了锁体。
马车形状的汉代锁
六朝锁具
六朝(222–589),一般是指中国历史上三国至隋朝的南方的六个朝代。即孙吴(或称东吴、三国吴)、东晋、南朝宋(或称刘宋)、南朝齐(或称萧齐)、南朝梁、南朝陈这六个朝代。六朝锁具的锁身仍沿用了汉代的方体锁身,但形制已从汉代锁有所演变,锁身上有阳线缠绕,每四线集合在一起——我们称之为“捆”,即起到加固作用,又起到装饰作用,同时锁身变小。锁前端也有相应的变化。
“三线四捆”的六朝锁
唐代锁具
唐代锁具让中国锁具的发展走上巅峰。一件件精美的唐代珍宝展现出大唐盛世的丰采;体现出大唐盛世的审美情趣;有的是域外风格浓郁的艺术品,折射出大唐吸收和创新并举的时代风貌,表现出大唐耀眼夺目的光辉。1987年发现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了精美的“八重宝函”,每重盒子都配有一把精美的锁,足以代表了唐锁文化的金字塔尖。
唐代锁用料扎实精美,更像是艺术品
五代十国锁具
五代十国时期,锁具发展变化很明显,锁身都统一成规范的长方体形制,而且朝前的一面全部阴刻图案,锁体前端(与锁蕊相连的部分)也是堆叠串接,似柱头,似穿串,炫纹沟壑,变化万千,和后面白规范的锁体相配合,美的极致。
五代十国时期锁形比较固定,呈长方形
宋代锁具
宋代出现各种形状可爱的动物锁具,如狗锁、猴锁、鱼锁等。南宋的铁锁在几何美感上、规范上都是历朝历代锁具最杰出的代表,其锁体棱线要么曲度弧线飘逸,要么笔直如木线痕,锁体前簧蕊探出部分也是做了最大的简化,虽简化到极致但与锁体白比例搭配,及相互咬合力都做到了最佳状态。经过不断的简化,一种称为广锁形制终于出现了。
飘逸的南宋锁
“看家狗”锁
辽金时代锁具
辽金时期的铁锁样式较多,且比较壮实。金代鱼化龙锁,鱼化龙是汉族传统寓意纹样。亦名鱼龙变化。鱼化为龙,古喻金榜题名。属于是一种龙头鱼身的龙,亦是一种“龙鱼互变”的形式,这种形式中国古代早已有之,为历代民俗、传说衍变而来,其历史渊源悠久,可追溯到史前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时期的鱼图腾崇拜。
金代的金鱼锁
辽代金鱼锁和鼓形锁
元朝锁具
元代瓜鼓形锁居多,在瓜鼓中,铁多铜少,而在铜锁中,锁体一般为青铜材质,内部锁蕊铁质居多,铜质极少。元代因国度年代较短,出土的实物锁具较少,下图为元代铁锁,做工繁冗凿刻,大气磅礴,实属罕见锁器。
壮实的瓜鼓形锁
明清锁具
我们在电影、电视中经常能看到的锁具,就是指明清时期锁具的样式,这是一种称为“广锁”。但明代锁具还与清代略有不同,我们称为明式锁。但多数明式锁都是清代仿明代做的,真正明代的也只能靠出土,传世的不多,丽江锁是这个时期的精品代表。
影视剧里常见的广锁
明虾形锁
明狗形锁
明马形锁
明琵琶锁
云南的丽江古城,有一种锁,很有地方特点,我们称之为丽江锁。它的造型变成方正造型,富有层次感,表现了西南少数民族粗犷率直、追求自然和实用的特点。另外一个特点是丽江锁为底部开锁,还在底部增加滑道,必须上锁后才能将钥匙退出来,俗称“将军不下马”。开创了中国锁具的新品种,让人不得不赞叹滇西南民族兄弟的智慧和创新精神。
丽江锁
十年寒窗,都希望自已家白孩子能出人头地,金榜题名。这也是过去唯一升官发财改换门庭,光宗光宗耀祖的途径。所以在赶考的举子所用的书箱上锁上家人赖以寄托的吉言,借以祝福和祝愿。
五子三元书箱锁
寄情于物,物皆有灵。虽然锁的样式在不断地改变,但寄托于锁上的祝福却从未改变。状元及第的喜悦,岁岁平安的夙愿,麒麟送子的期盼,龙凤呈祥的向往。中国锁,锁重门,锁不住的是时间,锁得住的是记忆。
- END -
参考了《古锁史话》、《中华古锁》等书,以及天涯论坛帖子。图片来源于网络。
举报/反馈

唯知人文

3.3万获赞 9025粉丝
聊聊人文故事,谈谈观点看法
历史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