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长跑选手张新艳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王丽莉摄
参考消息网6月12日报道(记者 王小鹏) 里约奥运会女子3000米障碍赛银牌得主、2015年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3000米障碍赛冠军杰普凯莫伊从未想过,会在她的家乡肯尼亚埃尔多雷特的一个体育训练场与来自中国的中长跑选手张新艳重逢。
上一次两人相遇,还是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田径赛场上。对张新艳以及与她一同来到肯尼亚集训的5位中国田径运动员来说,远赴世界长跑冠军之乡跑步也是一件“从没想过的事情”。
条件艰苦但训练氛围浓厚
在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的推动下,今年4月底,来自中国云南和甘肃的6名田径运动员被派到名将辈出的埃尔多雷特,为6月将在贵阳举行的2018年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大奖总决赛(雅加达亚运会选拔赛)训练热身。
中国长跑名将、云南省田径队总教练张国伟介绍说,参加这次集训的6名运动员中有5名来自云南省田径队,包括著名男子马拉松选手董国建和女子长跑选手张德顺。
张国伟说,中国运动员在肯尼亚跟随世界长跑名将帕特里克·桑的训练小组一起训练。运动员几乎每天都有训练计划,一般是一天专项强化训练、长跑训练或速度训练,第二天进行恢复性训练。
张国伟拿着肯尼亚的训练日程说,长跑王国的训练计划和国内有一定差别,肯尼亚的训练一年到头变化不大,而国内专项训练比较少,一般会在某场重要比赛前提前两三个月进行重点训练。
肯尼亚训练条件跟国内差距比较大,可以说比国内艰苦得多。但是作为名将辈出的地方,海拔2000多米的埃尔多雷特及周边地区训练氛围很好,跑步人数众多。在中国运动员进行3000米等专项训练科目的莫伊大学体育场,每天训练中长跑的当地运动员有50到60人,其中不乏世界冠军和奥运奖牌得主。莫伊大学体育场是埃尔多雷特及周边地区条件最好的体育场,这里的红土跑道没有分道线,每次比赛前,教练用短棍在地上划出一条起跑线,接着就开始比赛了。
国内几乎每一场马拉松比赛都能看到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选手的身影,但中国运动员很少踏足过这两个长跑王国。张国伟说,这次希望中国运动员在肯尼亚能感受一下这里的长跑氛围。
埃尔多雷特及周边地区森林覆盖率高,虽然场馆条件欠佳,但自然环境适合长跑这样需要吃苦耐劳精神的项目,在这里训练对运动员日后提高成绩会大有助益。专业人士认为,在高原训练有助于增加运动员携氧能力,提高训练效果。
长跑运动员要能吃苦耐劳
张国伟说,现在国内中长跑运动员的水平未出现明显提高,主要因为许多运动员吃不了苦。作为教练他也在思考,为什么现在年轻人不愿练中长跑。“马拉松项目特别难招人,有时招来一个运动员,结果练到一半就跑了。”
“中长跑这种项目只能在艰苦地区训练才能出成绩。”张国伟说。当了20多年教练的他坦言,自己招收的运动员大多数来自农村。
肯尼亚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很多长跑名将都出自贫困家庭。埃尔多雷特和周边地区的居民祖祖辈辈以狩猎和农业为生,他们吃苦耐劳,也渴望通过跑步改变命运。
在埃尔多雷特,中国运动员与肯尼亚运动员一样,一周下来每人要跑170到180公里。
中肯运动员在合作中成长
董国建2007年曾到肯尼亚比赛,这次重回故地觉得格外亲切。他说:“我第一次出国比赛就是蒙巴萨世界越野锦标赛。”董国建当时参加的是12公里长跑。蒙巴萨海边的草丛、沙滩和明晃晃的大太阳至今仍让他记忆犹新。董国建最初以跑5000米和10000米为主,从2010年开始跑马拉松,目前已是国内顶尖的马拉松运动员。
“肯尼亚这边训练靠自己,教练只给上三堂课。”董国建说,和肯尼亚运动员一起训练,时间长了才能感受到好处。
他说,在国内训练很难找到对手,而跟肯尼亚运动员一同训练,自己反倒成了弱者,所以更激发自身的拼搏精神,不断努力提高成绩。
对于国内近年来出现的马拉松热以及几乎无处不在的肯尼亚选手,董国建认为,国内经纪人把肯尼亚选手引进到中国有弊有利,一方面可以带动国内马拉松比赛的成绩,另一方面如果长期由肯尼亚选手包揽奖牌可能会影响国内长跑运动员的积极性。
在训练计划方面,董国建说,肯尼亚教练一般只在训练前一天晚上才通知第二天的训练科目。这与国内缜密的训练计划有所不同,需要一定时间适应。
杰普凯莫伊说,自己曾去上海等地比赛,对中国印象很好,这次在埃尔多雷特莫伊大学的体育场与中国运动员同场训练,既感到惊讶也充满欣喜。
肯尼亚21岁的运动员吉尔伯特·桑去年开始练习长跑,他目前给正在埃尔多雷特训练的中国运动员带跑。“第一次和中国人一起训练,他们很有意思,很勤奋。”
中国运动员来埃尔多雷特,除了辣椒酱和方便面之外,带的最多的就是运动鞋。“我一年跑烂两三双鞋子,一般同时有6至7双鞋在用。”张德顺说。
她说,在肯尼亚训练,因为饮食等各方面的原因,思乡情切。不久前,在当地华人的组织下,董国建和他的伙伴们与公寓的肯尼亚厨师一起包了一次饺子。当饺子出锅的时候,所有人都欢呼起来,对他们来说,饺子似乎从来都没有这么好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