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 综合报道】
6月5日,随着台积电股东大会上的一声宣告,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正式荣休。自此,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强人时代”也终于落下帷幕。
18岁赴美读书,进入哈佛大学,19岁在家人的规劝下放弃商学转学至麻省理工读机械,两次申请博士落榜,最终因为福特汽车的薪水低1美元而进入半导体行业;在德州仪器25年,成为美国商界位子最高的华人,带领德仪击败英特尔,54岁回到台湾,两年后创办台积电,成为全球晶圆代工领域的绝对霸主,占据世界过半份额;2005年首次退休,却在台积电遭遇信任危机时毅然出马,再续自己所创的辉煌。
张忠谋的一生,是见证和推动世界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一生。在人们看来,张忠谋一生只赚一桶金,那就是半导体;他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把半导体企业做到极致。
去年宣布退休时,张忠谋曾开玩笑说,假如人可以长生不老的话,会继续做下去。在台积电是他人生中最兴奋的日子,但“天下无不散宴席”,台湾“半导体教父”终究要跟他最爱的台积电和同仁说再见。
对于他一手打造的台积电,张忠谋在大会上寄语称,“台积电31年来,有着奇迹性的成长,相信新领导阶层能够顺利成功接班,并再一次创造奇迹”。
张忠谋在6月5日的台积电股东大会上
因1美元而选择半导体
张忠谋1931年生于浙江宁波,随后,一家人为避战乱辗转迁徙于南京、广州、重庆、上海。并于1940年定居香港。
高中毕业时,张忠谋被曾任国民党宁波县财政局长的父亲诱导考入自己的母校沪江大学银行系。但两个月后内战爆发,张家决议让张忠谋去美国读书,以防万一,将来好在美国安身立命。
1949年,18岁的张忠谋进入哈佛大学,是全校1000多位新生中唯一的中国人。
当时的美国,以全世界5%的人口创造着全世界40%的GDP,正值最黄金时代。张忠谋很快被“只要肯努力,你就能出头”的美国精神感染,取的全年级10%的成绩,在哈佛如鱼得水。
但张忠谋只在哈佛呆了一年。在张忠谋入学后不久,国民党溃败,张的父母从香港去到美国,考虑到“中国是回不去了”,就根据当时华人在美的就业发展情况再次决议,要求张忠谋转学理工。
于是,张忠谋在1950年时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系学习。在麻省理工,张忠谋的成绩依然优异,也帮教授打工,但并没有那么快乐,用张自己的话说就是,对于麻省理工“虽有十分的敬,却只有五分的爱”。
年轻时期的张忠谋
一路顺风顺水的张忠谋,在硕士毕业申请读博士时,却连续两次落榜。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张忠谋获得了4家公司的青睐,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福特汽车,也正好与机械系出身的张忠谋专业对口。但另一家不怎么知名的“希凡尼亚”半导体公司,却比福特汽车的待遇高出1美金。最终,张忠谋选择了希凡尼亚半导体。
对此,张忠谋后来的解释是,他向福特恭敬地表达了“自己很想去福特,但另有公司工资更好,福特是否可以考虑提高起薪”的想法,但之前还在与他谈笑风生的人事主管立马转变态度,“我们这儿不讨价还价,爱来不来,不来拉倒”。就是这句话,让本来已打定主意去福特、却死要面子的张忠谋决定选择另一家。
在德州仪器的辉煌25年
进入半导体行业后,“门外汉”张忠谋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学习。在希凡尼亚工作1年后,张忠谋被提升为非正式的小主管。
1958年,27岁的张忠谋因为与领导不合,负气辞职跳槽到当时营业额还不到1亿美元的德州仪器,成为德州仪器的第一个华人员工。
在德州仪器,张忠谋成为了“疯狂工作者”,每天早上8点上班,凌晨3点才下班,使得一颗在IBM生产良率为10%、在IBM交由德仪代工后基本都成垃圾的电晶体的良率达到了惊人的20%。张忠谋也因此收获了人生中第一个正式管理职位:锗开发部门经理。
此后不久,张忠谋一个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杰克·基比搞出了张忠谋本来认为并无实际利用价值的集成电路,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被认为与基比同时搞出集成电路的诺伊斯,则带着一位叫摩尔的同事,创办了英特尔公司,成为电子业的惊涛骇浪。
这让张忠谋深刻体会到了前瞻技术的力量。1961年,深受领导赏识的张忠谋得到了带薪修读斯坦福大学的机会,并在3年学成归来后,成为德州仪器锗晶管研发经理,统领3000人的队伍。
到了1972年,41岁的张忠谋成为统领德州仪器3万多员工、掌控全球半导体业务的副总裁,这位世界500强企业的3号人物,成为了当时美国大公司职位最高的华人。
上世纪70年代末,英特尔迅速壮大,成为德仪半导体业务最强劲的对手,而英特尔最强劲的内存业务更是它的象征。张忠谋决定打掉这个象征。当时,整个市场以及英特尔的主力产品都是1K,为了夺第一,张忠谋开足马力,痛下血本,直接从4K产品开打。结果,4K新品出来不久,就把英特尔打成了手下败将。
也正是在此时,张忠谋的“定期降价策略”名声大噪,每季降价10%的举措打破了高科技不能讨价还价的老规矩,也成为张忠谋非常得意的一点,“要吓退竞争者,这是唯一的办法”。就这样,张忠谋的“定期降价策略”便成为电子产业的一项标准,当时一再坚持不降价的英特尔,后来也不得不把这一策略奉为竞争的法宝。
在德仪工作时期的张忠谋
此后,英特尔在内存市场的辉煌便一去不复返,直到彻底退出,转型成为CPU巨头。而“Morris Chang”这个名字,也成为半导体界最有战斗力的号角:在张忠谋执掌德仪半导体的10年里,只要是张忠谋主打的战争,包括英特尔、摩托罗拉在内,没有对手可以凯旋。
1978年,有着辉煌战绩的张忠谋,被想要再造一个消费电子王国的德仪安排了新工作:出任德仪消费电子集团总经理。1983年,张忠谋因不看好公司的战略转型,在闷闷不乐中离开了德仪,当时,他已是52岁的人。
后来,张忠谋又做了通用仪器的总裁,但他一上任就发现自己并不是很喜欢这份工作,所以做了1年就离职了;离职后,张忠谋又做了6个月的风险投资工作,但在这段时间里,张忠谋想请了自己毕生之志不在此。
56岁创办台积电:路子,创新与实干
1985年,张忠谋回到台湾,受邀担任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并规划将创立公司当成副业,于1987年成立台积电。
尽管他希望可以双规并行,但台积电成立10年后忽然蓬勃发展,他便辞去了工研院的工作,专心成为生意人。
对于这次创业,久经沙场的张忠谋知道,走老路子,又做设计又做制造,显然无法跟规模较大的传统半导体公司竞争,无非是夹缝中生存的小公司,没什么意义。
所以,他想出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首创半导体晶圆代工服务。让半导体公司专注于设计,而制造就交给台积电。这跟普通的代工有所不同,因为台积电也要自己开发新技术,并保证制造水平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这其实就是在老路子上两者取其一,选择了制作。因为当时在张忠谋看来,“最大的长处就是没有长处”,相较于设计而言,制造正好就是不需要长处的环节。
提出这样的商业模式后,台湾当局承诺持有一半股份,剩下的一半需要靠张忠谋自己筹资。本来,张忠谋希望找到一家世界级的半导体技术公司持股25%,再在台湾找到另外25%股份的持股人。但世界级的公司彼时都会自行生产晶圆,不需要也不会分羹给别家,其余小公司又实力太弱,自身的经营状况本就堪忧。
不过,此时的张忠谋赶上了一波半导体设计工程师出走自行创业的潮流,这些创业的设计工程师考虑到成本问题,通常不会自己建造制作公司,就这样,台积电这样一家靠谱的制作公司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就算这样,台积电在建立之初,无论是该企业,还是整个台湾半导体产业,皆为泛泛之辈。80年代正处于大萧条时期,台积电的客户非常少,订单自然也是少得可怜。台积电的运营利润顶多能维持生计,而且还非常艰难。1988年情况似乎出现了好转,也是因为张忠谋的私人交情,拿到了英特尔这个大客户。
但只要找对了正确的路子,扎实肯干,市场终究会予以回馈。
AMD为什么可以和英特尔竞争,就是因为有了台积电。AMD的钱比英特尔少很多,但只要AMD能设计出好的产品,能在设计上与英特尔较量就可以,至于制造的事,交给张忠谋就好。
截至目前,英特尔依然是一家主要垂直整合制造的半导体公司,但也会基于产能或成本等因素考量,将部分产品委由晶圆代工公司生产制造。对于英特尔来说,品牌是资产,设计是资产,而制造是包袱。英特尔的制造比台积电贵两倍,品质却比别人差,所以,台积电的价钱比英特尔便宜那么多,公司毛利还能达到50%。
能在制造方面取得优势,最根本的竞争力还是在技术。建立之初一直默默无闻的台积电以3.0微米及2.5微米制程技术切入市场,并多次引领技术创新:例如,在1999年先于业界推出可商业量产的0.18微米铜制程服务和2003年推出领先业界的0.13微米SoC低介质铜导线先进逻辑制程技术。其他制程、材料和封装方面的投入不胜枚举。
尤其是在0.13微米的时候,台积电选择自行研制铜制程,拉开了与联电的距离,并正式“改造”了台积电,而这样的果断决策,与张忠谋的职业素质密不可分——在半导体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张忠谋懂得如何在关键时间节点上把握正确的方向。
除了灵敏的职业嗅觉,张忠谋雷厉风行的管理作风,也是台积电成功的必备要素。
早在德仪时期就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的张忠谋,对待自创的家业,要求更为严格。
最近这两年,台积电还搞出一个“夜莺计划”,在之前三班倒、连轴转、24小时生产不间断的基础上,推行三班倒、连轴转、24 小时不间断的研发。
这让一些员工甚至旁观者都受不了,但已经80多岁的张忠谋并没有丝毫手软的意思。而且,他不但要求三班倒,还要求班班都要做出最高效率。
他说,工作产出来自“投入”乘以“效率”,效率才是关键。“别人工作50小时,你比他多做20%变成60小时,但他的效率比你高 30%,成果还是比你好。”这样既勤奋又有效率干下来的结果就是,台积电独享了包括多个型号苹果手机在内的多家世界名企订单盛宴。
引退又出山,续写自己创造的辉煌
就这样,台积电步步为营,于1995年时,突破10亿美元营收大关。并于1994年在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1997年台赴美发行美国存托凭证(ADR),并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以TSM为代号开始挂牌交易。
2002年,台积电首次成为全球营收前十的半导体公司,2005年,台积电在全球半导体供应商中排名第8,此时,74岁的张忠谋认为事业已成,便退居二线,让蔡力行接任CEO。虽然张忠谋仍留任董事长,但是他个人持股只有不到1%。
台积电在2009年第一季度濒临巨亏,蔡力行的“假PMD(绩效评估制度),真裁员”决策更是员工情绪跌落至谷底,同时被外界认为台积电不诚信,从而丢失了大量订单。一些员工围堵在张忠谋的家门口,请求他出山以挽救现状。张忠谋再一次站了出来将台积电从裁员与客户流失的泥潭中拉了出来,并续写了自己的神话。
从2009年开始,台积电的营收、市值、净利和资本支出均大幅增加。
据《第一财经日报》此前统计,2009年,台积电营业收入为3096.6亿新台币,2016年上升到5067.5亿新台币。2009年,台积电的研发投入是216亿新台币,张忠谋回归后的第二年上升到297亿新台币,2016年是712亿新台币,7年提高了229.6%。2009年的资本支出是26.7亿美元,张忠谋回归后的2010年资本支出立即提高一倍,到59.4亿美元,到2016年该数值是101.9亿美元,7年增加了281.6%。
在技术上,围绕在28纳米制程的先闸极(Gate-first)还是后闸极(Gate-last)选择上,回归的张忠谋选择了后者(而格芯和三星选择了前者)。后面台积电良率迅速提升,三星和格芯则迟迟没进展,这也是他们在接下来获得成功的另一个关键。
就这样,张忠谋出手,再一次拉开了台积电和竞争对手的差距。
一声咳嗽,晶圆界和台湾都要抖三抖
眼下的台积电是什么地位呢?
从晶圆代工行业来看,台积电的市场份额占全球该行业的56.1%。2017年,台积电的营收达到330亿美元,排名第二的格芯去年的营收只有54亿美元,第三的联电营收只有48.98亿美元,大陆的中芯国际营收也只有30.99亿美元。根据这个榜单,后面九个厂商的营收加起来,还不如台积电一年的营收。
图片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
如果单算利润,台积电更是遥遥领先。2017年,台积电利润为29.27亿美元,而联电的利润只有区区3亿美元,中芯国际也只有4770万美元。
在工艺上,台积电的10纳米工艺已经达到了19%,面世好几年的28纳米也占了营收的20%,16/20纳米工艺的营收占比也高达22%。
据半导体行业观察介绍,台积电在2018年Q1的法说会上表示,他们的7纳米工艺已经在今年四月经过了技术认证,且今年将有13个Tape out(集成电路或电路板设计的最后步骤),预计将在2018年量产,良率将超过16纳米产品。另外台积电还有个N7+(加强版的7纳米)工艺,这是他们首个采用EUV(极紫外光刻)的工艺节点。在先进制程方面,他们也对5纳米和3纳米进行投入研发。台积电联席CEO刘德音在今年二月举行的年度供应链管理论坛上披露,台积电将在2019年下半年按计划试产5那纳米工艺。公司还计划在2020年投入3纳米工厂建设。
另据EETIMES的报道披露,台积电的目标是在2019年让10/7纳米节点产量增加三倍,达到一年110万片晶圆;该公司的Fab18已经在台南科学园区兴建中,预计在2020年开始5纳米制程量产。其他如在CoWOS和InFO等封装技术方面的投入,也体现了台积电的领先性。
目前,台积电将目光瞄准了移动设备、AI人工智能、智能汽车和物联网四大领域。按照张忠谋在台积电成立三十周年上的说法,这是制程台积电未来十年继续稳坐晶圆代工龙头的四大支柱。
图片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
从台积电对台湾经济的贡献来看,台积电市值现约5.9万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27万亿),是台湾唯一挤进全球百大市值的企业,2017年,台积电营收逼近1万亿元新台币,占台湾GDP比重的4%,以及对外出口额的6.8%,创造了4.7万个就业机会,2016年度向台湾缴税360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77.52亿元)。而根据2016年的数据,台积电市值占台湾股票市场的17%,该公司股价每下跌1%,台湾大盘就下跌16点。
图片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
据台积电统计,其供应链上百家,客户超过470家,去年产值的直接效益约新台币8370亿元,诱发消费效益高达2兆4162亿元,带动产值倍数达2.89倍;带动供应链与外围产业就业人数达32万人,创造就业倍数达8.12倍,台积电无疑是台湾经济产业发展中最重要的一大支柱。
此外,据华商韬略此前统计的数据,2015财年,营收仅1671亿元人民币的台积电,604亿元的净利润是台湾最大企业、营收比台积电高出五倍多的鸿海精密的2.6倍,也是大陆企业华为的1.6倍,是腾讯的2倍多,甚至比阿里巴巴2016年财年的427亿净利润,还要多出去将近180亿元。
但因台积电的股份大多掌握在台湾以外的投资者手中,台积电高达8成左右的成果(股利)都落入外资口袋,台媒称,张忠谋对此也深感无奈。
退休生活:旅游、打桥牌、写自传
这一次,87岁的张忠谋大概是真的要退了。此前张忠谋在宣布退休时表示,“本人将不续任下届董事,亦不参与任何经营管理部门工作”。目前,张忠谋持有的台积电股份占比为0.48%,价值10亿美元。对于退休后的生活,张忠谋表示,退休后会做三件事:旅游、打桥牌、写自传。
对于张忠谋为何在此时退休,《南方周末》在此前报道中的说法是,张忠谋老矣,“虽然身体依旧硬朗,但2017年年初其在夏威夷寓所的一跤仍令不少人一阵心惊。而祖籍浙江宁波的他近年来愈发嗜甜,这多少也是一个衰老的迹象。”
但再具体的原因,就无从而知了,“有一点可以明确,美国、荷兰、德国机构资本占据八成股份的台积电,并没有外部力量或者说由4.3万员工中派生出的反对势力可以逼迫张鞠躬下台。”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张忠谋已替未来五年的台积电排除了所有风险,且规划好最主要的方向。但彭博社不同意这样的说法,“张选择了可能是最需要他的时刻卸任”,理由是,苹果产品正在走软,而英特尔和三星虎视眈眈。此外,将绝大部分赌注押在台湾,也让人觉得有一丝“命悬一线”的味道——在台湾本岛兴建的3纳米制程生产钱,用电量为现有工厂两倍,但台湾时不时断电,已不是新闻。
此外,3纳米已是摩尔定律生效的临界点,如果出现颠覆性技术,则台积电现有以季计算的技术卡位战势必面临严峻挑战。而海峡对岸,芯片产业的供应链正在急速崛起。
但不管情势如何,张忠谋已经做了他所能做的。
在今日(6月5日)股东会召开之后,台积电将采取双首长平行领导制度,刘德音将担任董事长,把关最后的决策,负责台积电对外的事务;魏哲家将担任总裁,管理公司内部的运营、管理等事务。
这是张忠谋在过去四年的布局,也即,他想要交棒给一个班子,而非一个人。与上次交棒不同,在过去四年里,他不只当管理层人事变动和刘德音的导师,连他们的下级,副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以下一级部属到处长级主管,都列入其接班人培养计划中,其中有不少四十多岁的人才。他和魏哲家、刘德音等人,一起培养“接班人们”。他还曾直言,两位接班人还未达到他心目中对生意人的标准,但比过去有进步。
对于台积电的未来,北京博思咨询董事总经理龚斌在此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短期内张忠谋的退休对于台积电的影响不会太大,“晶圆代工厂未来5年的技术引进计划、研发安排都是按部就班进行的,会把未来的规划安排非常细致和严谨。从研发到生产整个节奏已经非常成熟了,除非出现量子计算、替代硅的材料这类变革。”
外资法人对张忠谋退出台积电的管理所达成的共识也类似——台积电在晶圆代工领域打下极为坚实基础,擘画蓝图方向清晰,张忠谋华丽转身后,研判并不会对台积电带来负面冲击。
张忠谋本人,也是在6月5日举行的台积电2018年度股东大会上表达了自己对企业未来的信心,“台积电的奇迹绝对没有停止,在之前的台积电运动会上,我常会喊‘我爱台积、再创奇迹’这样的口号,我相信,没有我,台积电还会再一次创造奇迹。”
台积电奇迹会否再现,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资料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南方周末》、华商韬略等)
举报/反馈

观察者网

1.6亿获赞 430.8万粉丝
独立而负责任,从这里读懂世界
上海观察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