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喻洪流教授向学生演示新研发的康复设备
“科研成果不应该是锁在抽屉里的纸片,不能为了做课题而做课题,要最大限度服务社会,了解社会需求,甚至企业需求。”喻洪流的团队申请的发明专利已有百余项,是上海理工大学知识产权拥有数量最多的团队之一,团队科技成果转化金额已达2000万元。早在十几年前,喻洪流就以横向课题的方式与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合作,其中与一家假肢厂已合作研发了包括世界第一款语音复合手等十几款产品。
喻洪流领衔的康复工程学科在国内很有影响力,上理工是国内第一个设立该学科的本科高校,目前在校硕博士研究生约70人左右,是国内该专业研究生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学科发展走在产业技术之前,喻洪流更迫切希望将先进的技术变成真正切实为患者所用的中国设备。“我国目前康复行业的研发力量弱,大多数企业没有完整的研发队伍,还处于跟随、模仿国外产品的状态,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设备还很少。但在实验室研发完成原理样机之后,到真正变成产品还需要2-3年才能上市,这个过程需要企业参与加速。”喻洪流说。
实验室里的教授要到哪里去找企业?“我觉得要主动接触社会。”喻洪流办专业杂志、办产业论坛、学术论坛,担任亚洲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联盟主席等社会职务,他协同行业创办的上海康复器械工程研究中心既是科研平台也是行业交流平台。去年,喻洪流接任国际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大会主席,今年这个亚太康复工程和辅助科技的标杆性学术交流活动将在上海举行 。“不是要求每个人刻意为之,教授还是要做自己擅长的事。但信息的交流是必要的,各方都应该主动互通信息。”
去年《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发布后,上理工也相继出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和操作细则,明确管理部门职责,转化形式更开放,收益分配制度清晰。喻洪流教授团队也在更积极的氛围中继续推进成果转化,最近一项专利转让金额达到500万元,团队可以获得80%的奖励。令喻洪流欣慰的是,他的学生中也有人毕业后带着技术在领域内开始创业,目前发展不俗,也在为科技成果的持续转化贡献力量。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