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之境
——海上云台山
文/ 木子
延绵连云港大地的云台山,早在两千年前,便被称作海上仙山。“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瀛洲仙境,谜一般让人神往。
《神仙考》记述,早在春秋年代,方士求仙盛行,不少诸侯、王公派人寻求长生不老之仙药,目光都集中在齐地东部海域。从秦始皇东巡的车尘鞭影里,从徐福东渡扶桑的入海登舟处,海外三仙山早在神仙的意境间定位,凡人的感觉中神化……
岁月沧桑,数百年前还是风高浪险的海上仙山,几经沧海桑田的演变,如今已是大港雄立、高楼入云的一座现代新城。一条新港城大道,潇洒连接东西两大城区,川流不息的过往车辆,憧憬仙境的无数游客,谁会领略这儿原是一片神奇的海底世界!
云台山由南、北、中三条山脉组成,南云台峰高,北云台形胜,且整条山脉都在连云区境内,又是连云港港口的依托。
云台山原称都州、郁州,后又被称作苍梧山。《山海经》郭璞注曰:“都州在海中,一称郁州,在今东海(海州)朐县界,世传此山从南方苍梧徙来,上皆南方物也。”宋代苏轼《咏海州云台山》诗曰:“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旧闻草木皆仙药,欣弃妻孥守世寰”。明代全国大兴佛教,出于宗教需要,苍梧山的名字渐被云台山取代。
在苏北平原上,云台山形成不同于内陆甚至沿海诸多名山大川独特的小气候,这是由于地处我国脐部的特殊位置,具有南方热带、亚热带向北方暖温带、温带气候过渡的特点,常年平均气温14℃左右,相当于向南移动了一个纬度。所以山上生长着许多亚热带草木,尤其是北云台山向阳坡谷间,红楠参天,翠竹扶摇,郁郁葱葱出一派南国风光。山中中草药极其丰富,是个罕见的天然植物园,难怪那位东坡先生惊呼这里的“草木皆仙药”了。想来当年秦始皇渴求长生不老仙药,道士说去海上仙山获取,或许有些道理。如今,这座海上云台山,成为连云区打造全域旅游胜境的一大亮点,引来四海游客流连忘返……
从长达两公里的万寿谷进山,悬崖峭壁、碧水长流间,处处鸟语花香。这里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原始生态的密林幽谷内,遍布九寿镜谭、倒崖、佛光崖、沐佛台等十几处自然景观,其间青山、碧水、栈道、古树、奇花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寻胜探幽、避暑养生的最佳去处,游客到此,定会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进得山来,首入眼帘的是题有“陶渊明文化园”的牌楼。“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传说中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与宿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拾级而上,“清风亮节”四字高悬于陶公祠门扉之上,大门两侧有清代两江总督陶澍亲撰的盈联:“此地亦有南山,看云归欲夕,鸟倦知还,风景何殊栗里;在昔曾游东海,忆芳草缘溪,林花夹岸,烟村别处桃源”。
海上云台山上久负盛名的自然景观有船山瀑布、枫树湾、保驾山等。船山飞瀑上方的三官顶是中国道教三元崇拜的发源地,山上峰峦峻秀、洞壑幽美、林泉清翠。山下虹桥卧波、翠岛绿岸、亭榭相应。枫树湾里有方圆500 亩原始枫香树,主要景点有:“丹桂坊”雕梁画栋,“嫦娥池”澄清碧透,“玉兔洞”巧夺天工,“龙潭瀑布”、匹练飞空,“红枫花溪”涧水鸣琴,“八戒跳涧”鬼斧神工,惟妙惟肖。其间两株丹桂、三棵木瓜虽历经400 年风雨沧桑,仍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令人叹为观止。每到秋季,漫山红叶间丹桂飘香,层林尽染,自成“江苏山水画廊”之天地景观。
云台山北麓的云顶峰,是云台山景区的精华所在。立于云顶之上,隔鹰游海峡与连岛对峙,这里山势雄峻,重峦叠嶂,山海相连,海波与山色相映,紫气与彩霞同辉,云台铺海、曙峰旭照间,“海天一览”、“一线天”、“迎曙峰”、“凌空踏浪”、“云中漫步”、“云台神鹰”、“神龟探海”、“云台冰瀑”、“铁血峰台”等景点让你目不暇接。若机缘巧合,会有幸一睹“海市蜃楼”的奇特景观。这里集“山、海、港、城、岛”于一览的“雄、奇、险、幽、秀”,被誉为江苏省独一无二的“山海奇观”。
海上云台山间有闻名遐迩的一庵一寺两座古刹。庵为悟道庵,俗称悟正庵,又名三教寺,建于1614 年,是云台山最古老的梵刹之一,也是“云台七十二庵”中仅存的古庵。庵之侧有方圆百里的乌哺鸡竹林,乌哺鸡竹也叫雅竹,传说是当年了空法师从江南移植过来的;寺为法起寺,因佛法起源而得名。始建于汉代,距今已有1900 年的历史。法起寺建寺之初,曾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康居国僧人来中国翻译经书所用,这些僧人还留有“饮泉留仙”等石刻。宋元时期法起寺最为繁盛,到了清代,寺僧已超300 人,声名远播,成为苏北鲁南地区的佛教文化中心。近代,法起寺在中日韩三国文化交流中,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并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佛教传播路径,成为“佛从海上来”的有力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