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拿“死而复生”炒作人体低温保存
张田勘
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13日对外公布:我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的液氨罐运行状态良好,平均每天消耗液氮约40升。被保存的展文莲女士栖身于一个巨大的液氮保存罐,已在零下196℃的低温环境下保存了整整一年时间。(新华社5月14日)
人体低温保存从创意到实施以来,就一直面对一个问题:低温保存遗体的意义何在?这个问题不仅是专业的,也是公共的,甚至更多的是常识的。原因在于,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的遗体低温保存,都被赋予了一个美好的理想,期望将来有一天让遗体解冻,死而复生!
长生不老或死而复生的愿望虽然美好,然而,迄今无论是科学研究的结果,还是既往和现有的事实都表明,这不过是一种神话。一般人认为,人已经死亡了,被冷冻起来与埋起来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两样。实际上,人体低温保存并非没有意义,最大的意义,就是将对“冷冻复活”之类概念的炒作,转变为对低温保存遗体的理性探索和认知。这包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探索器官移植的深度和广度,为烧伤烫伤治疗提供依据,以及为社会和人文学科开拓范围,例如伦理规范和立法等。
人体低温保存可以解决器官的保存期和保存质量问题,乃至让器官移植的成功率更高,挽救更多的人。任何器官一旦失去血液供应,细胞得不到必需的氧气和养料,在常温(35~37℃)下短期内即会死亡。这就像人死亡之后的情形一样,这时,如果给予低温和组织营养液保存,就会让摘除下来的器官保持一定的生物活性,使器官移植的存活率更高。
现有的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人体的各种器官在低温状态下保存的时间长短是各不相同的。例如,冷冻精子可能保持生物活性和存活的时间最长,2017年英国的一对夫妇利用男方冷冻了26年多的精子,产下一对双胞胎。角膜在冷冻状态下最长保存期为6~12个月;骨髓在零下50℃下也可保存6至12个月;心脏在冷冻状态下保持生物活性的时间只有4~6个小时等。
器官和组织保存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器官解冻后的恢复,最主要的是器官的缺血再灌注可能损伤器官,从而影响器官移植。因此,医学研究一直在探索如何利用低温冷冻和组织培养液延长器官的生物活性,其中低温保存的研究最引人关注,进展也较大。
例如,对肾脏的低温保存两种方法,一是将肾脏从人体分离后,立即置入低温盐化合物电解质溶液中进行冷却,可以保存18个小时;二是脉动式局部灌流法保存,向肾脏内注入含氧的冰冷液体进行急速冷却,可保存72小时。
人体保存的温度、方式、时间长短,以及后来是否可以解冻等,都可以作为对其他器官冷冻保存的一种借鉴,从而提高器官移植,以及烧伤植皮等治疗的成功率和生存率。
人体低温保存当然还可以有一种意义,就是生者对死者的怀念,可通过遗体的整体保存而实现。相比火葬、土葬等形式,遗体保存在低温液氮罐里可以让亲人有一种逝者还存在的强烈感受。从这些方面来看待人体低温保存,而非拿“死而复生”炒作,才是人体低温保存的意义。当然,这样的保存方式还需要伦理和法律的进一步探讨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