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
记录着时代的变迁
蕴含着地域文化
充盈着不同的智慧
保留城市的历史建筑
就等于保存了小型历史博物馆
保留了可以触摸的时代记忆
合肥首批16处历史建筑划定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2007年,合肥市规划部门曾经对合肥市文保建筑以及近现代优秀建筑开展了专题调研,提出了市区近现代优秀建筑名录31处。经过10多年的发展,安徽省图书馆等11处已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但也有的已被拆除,历史建筑挂牌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大钟楼、长江饭店、逍遥津湖心亭、四中学宫、市政府原办公楼……5月14日,合肥市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合肥市区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
16处上榜的历史建(构)筑物将被挂牌保护。其中,庐阳区6处、蜀山区5处、包河区5处。今年底前,合肥市将完成历史建筑确定、挂牌工作。
科学岛
老别墅已成市民科技馆
在合肥,提到科学岛这个地方几乎无人不晓。此次合肥科学岛上有3处建筑被列为历史建筑,是首批名录当中上榜数量最多的一个地方。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九大”的召开,安徽省委、省政府开始建设科学岛,建设了1号、2号、3号和4号楼做宾馆。
其中,一号别墅位于科学岛东南端部,别墅建筑为基本对称建设,房间连接流畅,并有连廊相接。整体建筑为砖木结构,主建筑物为一层,相连建筑随员楼为二层砖瓦结构。2009年8月,一号别墅改造成合肥现代科技馆。三号别墅位于科学岛东北部,现为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大气环境光学综合观测实验场科研用房。
另外,科学岛办公楼(二号楼)原来是宾馆客房,后改造为一般性办公楼。结构形式中间五层部分为框架外砖墙围护,东西端三层部分为砖混结构,现作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行政办公楼使用。
办公楼
原省委大楼成仿苏式建筑代表作
此次入选的建筑当中,有三处是省市政府机关的办公大楼。其中,原安徽省委大楼位于长江中路39号。1955年始建,坐南朝北,中轴对称形式,建筑面积15100平方米,5层高约20米,框架结构、平屋顶。省委大楼建成后,外立面曾几经改造,总体为仿苏联式建筑风格,这是合肥市仿苏联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如今,这里风格依旧。
原安徽省政府大楼
原安徽省政府大楼位于花园街与长江中路交口。建国初期,安徽的行政核心分为“皖南行署”和“皖北行署”。1952年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宣布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就开始了省政府大楼的建设。1954年,这栋建筑面积4000平米的大楼建好,仿照苏联模式设计。
原安徽省委大楼
原合肥市政府办公楼是苏式建筑,建筑年代1957年,建筑面积5230.60平米。对面是老市府广场,东侧为江淮大剧院。白色墙体配合茶色玻璃,采用中轴对称布局,目前,已作为中国建设银行(客户服务中心),建筑外观和结构目前保存良好,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长江饭店
曾经合肥市最豪华的饭店
长江饭店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是安徽省具有代表性的老字号商业企业,位于老城区长江中路繁华的商业核心地段。曾经这里是合肥最豪华的饭店。不过,很多人并知道,长江饭店的崛起,与上海内迁企业有关。
长江饭店
上世纪50年代,在上海支援内地建设高潮中,安徽省暨合肥市有关部门领导赴上海与工商界知名人士商谈,希望他们能来合肥兴办饮食服务业。
1955年2月,上海66家私企业主投资百万元到合肥,共建“安徽大旅社”。1956年5月,占地8000平方米的“公私合营安徽大旅社”建成试业。
学校
闹市区复建学宫引人关注
合肥市是全国知名的科教名城,这里校园林立。这次有三个校园建筑(群)入选。其中,在蒙城路合肥市第四中学校园内,一座学宫特别引人关注。宋时为景贤书院,清代乾隆年间重修改为学宫,即文庙,现有学宫建筑为2002年8月复建,形式和材质均仿自清朝文庙制式。
位于蒙城路原合肥市四中内的文庙
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上海东南医学院图书馆。1949年底,为响应中共中央华东局“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的号召,内迁安徽省怀远县;1952年迁至合肥市现址,改名为安徽医学院图书馆;1996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随着学校的更名,图书馆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
合肥二中艺术楼建筑群,建筑年代1954年、面积3792平米位于曙光路60号。艺术楼由三幢三层五十年代建筑组成一组建筑群体,分别为艺术楼、专家楼、大礼堂。对称布置,中间为欧式建筑,两侧为徽派建筑,中西建筑有效融合。现仅存有艺术楼和专家楼。
大门
科大老校门成靓丽风景线
在很多城市,大门会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而在合肥,一些建筑的大门有很有故事。中科大东校区老北门位于中科大东校区眼镜湖北侧,建筑年代1970年。
原来这里是东校区的北门,后来由于东校区面积扩大,现已完全处于校内。老北门南侧是中科大著名的樱花大道。每年樱花盛开的时节,游人络绎不绝,成为中科大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厂房
叉车厂老厂房将保护性开发
位于望江西路1号。合肥老叉车厂始建于1958年。自主设计自主制造出第一批叉车,1983年开始引进日本的先进技术,合力叉车厂开始腾飞。如今,整个叉车厂厂区约有十几栋厂房,此外还有办公楼、宿舍、大礼堂、食堂、小花园等附属建筑物。
依据规划,合肥将保留叉车厂原厂房,并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和维护,用于打造特色文化创意街区。保留的1#厂房为机电修车间;2#厂房为热处理车间;3#厂房为电镀车间。
为何以上16处能够入选
而江淮大戏院、安徽省博物馆等却不行
???
合肥市规划局负责人介绍,一般来说,历史建筑由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历史建筑是未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没有被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但具备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科学技术等价值的建(构)筑物。
“目前,市区有37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已按照《文物保护法》进行管理,不属于历史建筑的范畴。”比如,大家熟知的江淮大戏院(建于1955年)、安徽省图书馆(建于1962年),目前均已经是省保单位。安徽省博物馆陈列大楼已是国保单位。
2015年,合肥市公布了第一批保护性建筑名录(120个);2017年,合肥市又公布了第二批保护性建筑名录(175个)。
合肥市规划局负责人介绍,本次公布的历史建筑名录当中,与第一批、第二批保护性建筑名录没有重复。
市长声音
保护好文化之魂、历史之根、城市文脉
“对历史建筑进行排查、梳理,对它们进行保护,非常有意义。这是对历史负责、对当下负责,也是对未来负责。”合肥市长凌云表示,合肥是一个非常有历史的城市。有些历史建筑已经不是单独的一栋建筑,而是形成了一个建筑群落。历史建筑当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可以体现城市的文脉,要倍加珍爱。
“不少工业基地的工业遗产、一些高校院所里老建筑,都要好好保护起来。”凌云要求,加大对历史建筑的排查力度,将排查范围从市区扩大到合肥市的其他县(市)。同时,发起和寻找历史建筑的活动,挖掘历史建筑,进一步弘扬合肥优秀历史文化。“我们要保护好文化之魂、历史之根、城市文脉,增强市民对这个城市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