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伊朗核问题的国际争端旷日持久,伊朗和西方国家,特别是和美国,就此问题经历了长期的谈判。自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相关阻挠措施。2003年,伊朗核问题成为国际焦点。随后,由于伊朗拒绝停止其铀浓缩活动,联合国安理会于2006年至2010年间先后对伊朗进行了4轮制裁。
2013年开始,随着美伊关系的缓和,谈判开始逐渐取得进展,直至2015年7月20日,在同意不提炼丰度5%以上的浓缩铀停建阿拉克重水反应堆的条件下,伊朗与核问题六国(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达成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国际争端。协议的核心内容是伊朗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寻求、开发和获得任何核武器,同时联合国、美国及欧盟将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
特朗普上台之后,美国多次指责伊朗仍然在发展核武器,并于2018年5月8日宣布推出伊朗核协议,并且声称将重启对伊朗的制裁,再次将伊朗核问题推向风口浪尖,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
对伊朗新一轮的制裁将带来什么影响
伊朗为全球主要的原油生产国之一,BP数据显示2016年,其原油产量占中东地区总产量的14.46%,占全球产量近百分之五。如果其产量发生重大变化,将对全球原油供给特别是中东地区的原油供给产生较大影响。
2.1 伊朗遭到的4轮制裁
2006年至2010年间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了4份制裁决议,不断加大针对伊朗核计划的制裁力度,特别是2010年6月的“最严厉”制裁,导致此后几年伊朗国内经济和原油输出遭受重创。
2.2 新一轮制裁对原油供给的影响
美国在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的同时,表示将对伊朗采取“最高级别”的经济制裁,并宣称任何帮助伊朗获得核武器的国家都将面临制裁,美国方面还给其盟友180天缓冲期推出伊朗石油交易,并称在缓冲期后将重新对伊朗金融机构及能源领域实施制裁。
可以看到,在2010年6月第四轮制裁后,特别是2012年欧盟外长会和美国决定进一步扩大对伊朗的制裁石油行业以及金融行业的制裁后,伊朗的石油产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EIA数据显示,其2012、2013和2014年产量与2011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6.45%、24.20%和19.80%。其产量在2013年9月最低时仅313.69万桶/日,与2011年相比下降了107.74万桶/日,降幅达25.57%。
但是,与7年多之前不同的是,彼时对于伊朗的第四轮制裁美国、欧洲以及中国采取了一致行动,欧洲国家转向沙特、科威特、伊拉克等国购买石油,中国也增加了伊拉克和安哥拉石油的购买,而其它亚洲国家则转向尼日利亚购买石油。此时,如果想要制裁行为再次严重影响到伊朗原油生产和输出,亦需要得到欧洲主要国家以及中国和俄罗斯等国的配合。
然而欧洲方面,英法德三国表示将继续坚持遵守核协议,申明虽然伊朗核协议和可能“不完美”,但其依然是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的最佳方式。并且欧洲国家与伊朗油气公司有很多经济利益关系,如果伊朗遭到制裁,其利益也将受到损失,另外,中东局势若发生动荡,难民问题也将影响到欧洲地区的社会稳定。所以欧洲方面将难以像7年前一样与美国保持一致。
而对于中国,目前正处在与美国贸易问题博弈的关键时期,并且与彼时不同之处在于,当前对于伊朗是否违反了核协议尚有争论,所以中国也将持更谨慎的态度对待伊朗问题。所以,在上述条件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此轮伊朗原油生产和输出受到的影响将难以达到7年前的程度。
总结
综合来看,此轮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对伊朗原油生产和输出的影响暂时难以达到第四轮制裁的程度,当前原油强势的内在动力依然来自于供需的持续改善。当然,地缘政治事件作为催化剂,近期进一步推升了原油价格。后期欧洲以及中国方面的动态将对伊朗核问题事件的走向产生较大影响。并且,随着事态的升级,是否会影响到OPEC的减产协议亦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举报/反馈

金融界

2817万获赞 255.6万粉丝
一站式互联网投资理财平台,让投资更简单
北京富华创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