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里是个怀旧剧场。
今儿咱聊一特像《儒林外史》的情景室内剧,它比《我爱我家》还早了一年。
《儒林外史》开篇第一句话是:“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死活要把那些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神仙圣贤拉到凡间,用镜子照一照它那阴暗面。今儿要聊的这部情景剧没那么狠,虽然也有社会百态,也有清高的知识分子们的阴暗面,但总体上它的故事是螺蛳壳里做道场,点到为止,不再深挖,既可博观众一笑,也可供观众沉思,至于您看出了什么,那是您自个儿的事儿了。
这个螺蛳壳,叫做《人间指南》编辑部,这部剧就叫做《编辑部的故事》。
同《儒林外史》一样,《编辑部的故事》尽管看似是一个接一个的单元故事,但故事和故事之间的彼此联系还是很密集的,第一集定调,中间部分慢慢上扬,最后一集升华,在不露声色之间完成了长篇连续电视剧的三级跳。
——既然这样,那它就一定是有主题表达的,而一部有主题表达的电视剧,一定会在头尾表现得特别明显。
第一集叫做《谁主沉浮》。
《人间指南》是一份卖得不怎么样的杂志,在这份杂志的编辑部里,有主编老陈(吕齐饰演),有在改开之前就参加工作的牛大姐牛玉清(童正维饰演)和刘老头刘书友(张瞳饰演),有中年男人余德利(侯耀华饰演),有新晋青年李冬宝(葛优饰演)与戈玲(吕丽萍饰演)。
由于杂志办得不怎么样,销量严重下滑,老陈决定辞去主编职务,退休回家,退位让贤,但谁才是贤呢?老陈看着这些死气沉沉的编辑们,心里也拿不到主意,于是便让这五个编辑说出自己的看法,谁的办法能让《人间指南》质量又好、销量又高,谁就接替他的位置。
第一集有趣就有趣在这里。
一声令下,众人都忙活了起来。从戏剧角度看,这是很明显的一个合理的外力动因推动剧情发展;从社会角度看,我们来看看能看出什么好玩的东西。
先说余德利。余德利,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这是一个精于算计的人,当然他是“德利”而不是“得利”,并且“德”在“利”前,这一点很值得注意。果不其然,老陈这话说出去之后,余德利立马想到的就是去拉广告找赞助,他的算盘是有了广告赞助,编辑部就有了经费,经费到手,自然不愁没钱请大作家们来写稿子了。
余德利说:“我认为啊,咱们这刊物,办得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经费不足。因为咱们稿费低,所以咱们失去了一部分作者;因为咱们旅差费少,所以咱们的作者啊,就只能坐井观天,不能深入生活。咱得自个儿想辙啊。(老陈:那你有些什么好主意呢?)已经有四家企业,同意在咱这刊物上做广告。我撒开手那么一张罗,保证不出仨月,咱这《人间指南》啊,不仅销量大啊,经费也解决了。”
老陈没有说行,也没有说不行,而是接着让别人继续发言。
和余德利正好相反,下一个发言的是牛大姐。牛大姐是很有政治素质的,在思想上能把得了关,但有时会有些僵化。她上来就否定了余德利的想法,她认为现在刊物办不好,是因为大家积极性不够,对国家对社会的热情和责任心不够,因此强调如果她做了主编,一定在思想上好好让读者端正态度。
刘老头和牛大姐是同时期出来的,但刘老头没那么强的想法,他从苦日子过来的,一心节俭、处处节约,他也想做主编,不过他没提出什么有效建议,自打老陈说准备退休后,刘老头便在这方面动了心思,老陈一下班他就上前去攀谈,想着跟老陈套近乎。
至于剩下的两个年轻人,李冬宝和戈玲,因为是年轻人,所以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他们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研究了几本卖得好的杂志,然后提出了要进行杂志栏目改革的方案,要一改过去僵化死板的栏目、陈词滥调的文章,做到让栏目和文章吸引读者、喜闻乐见。
李冬宝说:“可以把其它刊物中,办得最有人缘的栏目综合在一起,重新编排出一组《人间指南》的栏目来。内容呢,则一改过去死气沉沉的风格,和陈词滥调的长篇大论,侧重喜闻乐见和排忧解难,短小新奇和通俗易懂的文章来,加大信息量,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是你,你怎么选?
这部剧开篇用了两集的内容讲了这个谁主沉浮的故事,可见十分地上心。那它想说什么,我想很多观众一定也看出来了。
片头曲的歌词是冯小刚写的,名字叫《世界很小是个家庭》,其中歌词是这样的:“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持。走进我的视野,从此不再陌生,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用意从歌词里迸发出来了,“世界很小,是个家庭”。在这部剧里,编辑部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部剧里,编辑部的大家起初互相拆台,互相看不顺眼,到后来“相互支持”,互相流露“爱的表情”。那么反过来说也成立:编辑部就是一个世界。
一个让主创螺蛳壳里做道场的世界。
“文革”过后的八十年代,国家在想办法调整政策,充分调动起人民群众自发的热情和创造力,让他们来想办法找到新的路子走。
“摸着石头过河”。
很多事情我们没有做过,所以只能通过不断进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逐步取得规律性认识”,更大地激发活力,排除、克服、革掉生产力得以发挥发展的阻力、束缚、桎梏,为生产力的发挥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几个人对如何办好《人间指南》这本杂志的对策。
余德利,他想的其实是招商引资,用经济来刺激经济,先用国外资金来完成第一桶金的获取,再逐渐将主体放在国内资金上,带动各方面的经济协调,有钱大家一起赚。
在第一集里,他先拉的就是一个外国人的广告。到了后面的剧集里,他的重心开始转向了国内。
值得一提的一个小细节是,这位外国演员名叫大山,是早期来中国发展的曲艺界人生,师从姜昆说相声,后来多次参加春晚,还曾经饰演过话剧《红星照耀中国》里的埃德加·斯诺,可谓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他正是八十年代对外开放时来中国发展的代表人物。
余德利是开放,那李冬宝和戈玲就是改革了。
他二人大刀阔斧地删掉了《人间指南》里那些他们认为冗余的栏目,不断结合新出版的杂志里受欢迎的部分进行改编,制作出了一份新的栏目。
改革是从老百姓自发开始的。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国营企业的重大改革——自主经营权、自主调控市场,从而改变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并建立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体制。
生产力发展缓慢,《人间指南》销量不够。人民幸福感不强,编辑们想要换工作。放手让人民自己去找出路,编辑们开始换新栏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杂志的质量和销量。
杂志名字叫“人间指南”,螺蛳壳是编辑部,也是这份杂志。它象征着该用什么样的新办法来让这个国家焕然一新?
老陈听了几个人的方案后,决定不退休了,再干一年。
“今天这会咱们没白开。我老陈还是过去的老陈,但是主编是新主编了。李冬宝,咱们就以你那个方案为主,冬宝、戈玲,你们有想法,那些深受青年读者欢迎的栏目,就由你们来负责。小余,关于增收方面,以后你多做些工作,这方面你完全可以做主,不过有一点,增收是为了更好地办好咱们的刊物。另外呢,关于理想道德,这方面的栏目呢,是咱们老同志的优势。还有呢,就是中老年健康啊,还有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等等栏目,咱们就一同抓起来。这样咱们就可以把《人间指南》这个刊物,办成深受群众欢迎的良师益友。”
所以,谁主沉浮呢?
没有哪一样是完全的主导,也没有哪一样不是主导。当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挥自己时,创造力和积极性立刻就会被调动起来,老陈虽然没有退下来,但每个人都可以做主编可以做的决策,最后老陈做好统筹协调,这边拉一把,那边收一收,让《人间指南》真正指南人间。
《编辑部的故事》故事背景是在八十年代,在第十九集《寻子记》里有提到,而这总共二十五集的电视剧,走过的是老陈说的再干一年的一年,囊括的却是整个八十年代的社会百态。
要不然怎么说它是《儒林外史》呢?
第二个故事是《我不是坏女孩》。说的是一个女大学生爱上了已婚的男老师,女大学生一直在苦恼,最后甚至想过轻生,在《人间指南》的编辑帮助下,重获了新生。
《侵权之争》中的骗子导演
第三个故事是《侵权之争》。当社会开放起来后,投机取巧的骗子也开始蠢蠢欲动了,他们假借着一些刊物的名义,打着他们的招牌办起了晚会,融到了资金。这个故事的原型是王朔的中篇小说《懵然无知》,后来他在担任本集编剧时改了一个具有教化作用的结尾。
第四个故事是《水淹七军》。这是一出发生在当代的历史戏,以一个经历过伪满洲国的东北老爷爷的口吻,讲了一些很通俗易懂的道理,比如《人间指南》不要奢求什么满汉全席之类的昂贵菜肴,老百姓吃不起,只有能进入百姓家的,才是人间指南。
马晓晴饰演小保姆米继红
第五个故事是《小保姆》。家政服务人员的重新出现,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也凸显了城乡之间的矛盾,在这一个故事里,编剧放大了农村出身的小保姆和服务对象之间的矛盾(矛盾可能是双向的),更直观地让观众从多个角度来看待城乡差异。
第五个故事是《一朝权在手》。当李冬宝获得了协助交警的权力时,他该怎么用?是肆意妄为,还是依旧遵纪守法?是可以允许走后门,还是认真对待?这个抉择,是改掉李冬宝身上一些坏毛病的重要时刻。
濮存昕饰演诗人
第六个故事是《无中生有》。八十年代的现代诗人很多,北岛、海子、食指、顾城等等,该故事便有意在建构、解构再建构这批诗人,从他们潇洒不羁的形象登场,到他们内心的小九九流露,再到他们的毫不顾忌收尾,让观众对这些诗人及这一时期的诗坛现象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而在《编辑部的故事》刚播出时,对观众们来说不是了解,而是再现。
双双姐妹
第七个故事是《歌星双双》。这个故事里,我们能看到许许多多没有被加上后来人滤镜的时代元素,主创们没有带着猎奇的角度来看卡拉OK,也没有带着缅怀的角度来看,因为这些元素正和他们一样,走在时代最前沿。
第八个故事是《甜蜜的腐蚀》。余德利的引资在这个故事里是主线,他给编辑部带来的一台电冰箱。然而提供电冰箱的人开始借着种种由头发难,这很让我们会心一笑,钻空子的大有人在,而从这时就已经有了。
冯小刚在《飞来的星星》中客串天文爱好者
第九个故事是《飞来的星星》。民科一直都有,那段时间开始变多。今天的观众看到了,可能也会一点就透、了然于心。一个天文业余爱好者、一个经常收听小电台广播的人,都认为小行星就快要撞地球了,引起了许多人的恐慌。谣言总是会被攻破的,我们要相信科学。
第十个故事是《吃不消》。这个故事讽刺意味很重。《人间指南》向一名知名作家约稿纪实文学,是关于大吃大喝的。但这位作家一稿多投,同时给了另一家杂志。两家杂志为了获得这篇稿子,反倒开始不断宴请这位作家,请这位作家大吃大喝,求这位作家将稿子给自家杂志。
第十一个故事是《谁是谁非》。又是一个婚姻问题。这个婚姻问题很有趣,一方看到的是男子气得在打女子,另一方看到的是女子跋扈无礼经常要男子跪搓衣板不允许男子和其他女子接触。这是当时乃至今日一个家庭矛盾的小浓缩,它巧妙地将几种矛盾结合在了一起,凝练地突出了社会现象。
第十二个故事是《寻子记》。故事发生在八十年代末,紧紧结合时代,那时两岸刚刚解禁,台湾老兵终于可以回大陆探亲。但老兵的儿子走丢了,老兵要寻找自己的儿子。很多人认为台湾回来的老兵一定是赚了不少钱的,于是许许多多的人冒充他儿子来认领,这些颇具时代感的元素在当时是笑料,在今天看来却很值得思考。
第十三个故事是《胖子的烦恼》。这是一个关于减肥的故事。当历史走进了以瘦为美的时代里,健美操便有了风靡的土壤。虽然胖子(梁冠华饰演)本意并非想美,但我们却能从女性戈玲的身上看到那个时代女性追求美丽的想法。
英达在《有人好办事》中客串
第十四个故事是《有人好办事》。一个关于走后门、炫人脉的故事,屡见不鲜。
李玲玉假扮机器人
第十五个故事是《人工智能人》。故事开头是一个假机器人(当然编辑们不知道)来到了编辑部,于是编辑们开始想办法使唤她、剥削她,想要她做各种平日里可以自己做的事,这是一个可以深挖人性的故事。
张国立饰演的赵永刚是个妈宝
第十六个故事是《娶个什么好》。张国立饰演的赵永刚一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女性,心中隐隐然有答案却也不敢明说。在经历了两集的波峰和波谷后,赵永刚终于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故事没有明确说出来,但观众们都懂。
故事就十六个,但最后一集叫做《人民帮人民一把》。
时针拨到了1991年。那一年南方大洪水,有人来编辑部组织义演,来的人正是第三个故事里的骗子,他认清了自己的问题,想做点好事,于是编辑们纷纷找来十六个故事里的那些客串朋友们,终于一场晚会办成了。
在最后一集里,老陈这么评价说:“我觉得,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我可是越来越适应他们了,尤其是当他们即兴发挥的时候,它怎么那么富有创造力呀?当然啦,他们闹出了不少洋相,也出了一些笑柄。可是他总是把读者吸引住了,《人间指南》如果没他们这点儿热情、这点儿热忱、这点儿冒失,我看也发展不到今天这样。”
“我看也发展不到今天这样”。
在第一集里,老陈放手让大家试试看,在最后一集里,老陈肯定了大家的创造。这就是整个八十年代的社会风貌,有新的面孔,也有新的问题,但我们还是要往前看的。就像《人间指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