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镇盆罐村地处宁河东北部,距城区芦台20公里,历史悠久,环境优美,民间文化积淀深厚,是我国著名的手工制陶生产地之一。2009年,盆罐村被命名为天津市民间文化特色村。
一、历史渊源
我国的制陶工艺源远流长,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上都有记载。《周书》记载“神农耕而作陶”,充分说明中华祖先很早就掌握了制陶技术并把它用在人类生活中。1953年考古工作者在板桥镇盆罐村西1公里处挖掘出大量的夹砂红陶、灰陶,陶网坠、陶纺轮残片。残片成堆排放,色彩和花纹各异,说明此地是汉代生产陶器的地方。这些出土的各种陶器,为我们研究盆罐村制陶的始烧年代,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因此,可以推断盆罐村制陶工艺最晚出现在战国至汉代。
到明朝永乐年间(1403年),盆罐村几乎家家户户从事手工制陶工艺,约有制陶作坊八十余家,全村人世代以制陶业为生,盆罐村也因此得名。这里的土壤为粘土,是制陶的重要原料,主要技艺流程包括挖陶土、晒陶土、和泥、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900度的高温下焙烧而成,品种有灰陶、红陶和黑陶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盆罐村制陶采用的陶土是取自当地的黄粘土,既黄河泛滥沉积下的黄色粘土。据《宁河县志》中记载:“约4000年前,全新世海侵结束,海面降低,海岸线向后退缩。宁河地区北部逐渐成陆,地层叠压显示出上覆黄土的年代。这层黄土为黄河淤泥堆积”。当地制陶艺人介绍,黄粘土有软硬之分,黄河泛滥之前的黄粘土性硬,只能做泥盆、盘等简单造型的陶器,黄河泛滥以后波及到的地方,沉积的粘土性软,可塑性较强,能制作复杂造型的陶器。明代以后,盆罐村制陶在装饰技法和纹饰上吸收了当地东丰台木版年画、剪纸的艺术风格,出现了刻划、剔花工艺,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在清晚期至民国时期。此时的盆罐村制陶在继承前期制陶技艺基础上,受当地评戏和皮影戏艺术的影响,在纹饰的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彩,除了花鸟鱼虫外,出现了大量以传统剧目为体裁的人物场景画,在装饰技法上刻、划、剔花工艺较前普及;解放后,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第十六代陶艺传人韩穗树组建陶器生产合作社,1958年更名为盆罐村工艺制陶厂。这时期陶器器形品种更加丰富,表现内容多种多样,如碗、罐、面盆、饭盆、脸盆、香炉、首饰盒、花瓶、花盆、随葬品下水罐、建房用烟囱等,其造型较前有所不同,更多从生活实用出发,设计新颖巧妙,讲求实效,且更具美感。产品销往我国华北、东北各地。
二、成长历程
进入新世纪以来,受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的影响,盆罐制陶娴熟而精湛的手工技艺、巧妙而灵动的构思和丰富的传统内涵,仅有韩家窑、李家窑两家继承和发展。
祖传第十八代陶艺传人韩克胜自小受祖辈的熏陶,至今坚守着这一古老的传统民间工艺。他从十三岁开始,就和父亲韩庆仲学习制陶技艺。当时虽年幼,但陶艺制作水平不凡,已显露出他的聪明和智慧。1992年在传承祖辈制陶工艺的基础上,他借鉴现代工艺新成果,把新技术融入到传统工艺中,终于把一件件独具风格、古香古色的精美仿古陶器研究出来,制作各种仿古陶器多达1500多个品种,人们无不为其独特的造型、精湛的技艺、别致的构思、巧妙的雕琢叹为观止。
盆罐人特别是韩克胜的艺术成就,除其独有的天赋外,更主要的是他们在创作道路上的永不满足和不断探索,向多方学习的结果。为了适应现代人的审美观念,韩克胜还研究制作了仿金银器作品,从而使祖先制陶工艺的表现力进一步拓展,同时也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作品销往台湾、中东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在国外已有四家专门销售仿古陶艺术品的办事处,声誉已远扬国外,既展示了宁河民间艺术的风采,又增强了了解和友谊,博得国外朋友的赞赏,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2014年,天津区县联盟广播宁河台作了题为《宁河县盆罐制陶技艺走进台湾》的报道:“最近,宁河县制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韩克胜与台湾一家设计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承接首批以文化为载体的台湾七星级酒店软装项目,这标志着宁河县盆罐庄村的制陶技艺已成功走进台湾。走进宁河县板桥镇盆罐庄村的制陶艺人韩克胜的办公室,看到韩克胜正在与台湾一家设计公司就台湾涵碧楼七星级酒店软装项目用视频进行技术交流。交流结束后,韩克胜告诉记者,以前做陶艺就是为了养家糊口,现在经过资源整合,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弘扬传统文化已经成为自己的不懈追求。韩克胜是1991年开办的这家仿古陶工艺品有限公司,产品大多销往国外。每年由他和公司团队设计的泥陶工艺品小样不下200余种。”
2001年,陶艺传承人韩克胜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授予“数量最多的仿古陶制品之最”的称号,成为天津制陶工艺享有此殊荣的第一人。天津电视台在“看天津”栏目做了专题报道。
2008年,韩克胜制作的陶器作品“天使”荣获“天津移动杯”情系奥运网络大赛金奖。韩克胜被选任天津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天津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2009年,板桥镇盆罐村手工制陶技艺被市政府批准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韩克胜被认定为盆罐村手工制陶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12年,为天津市市委宣传部、天津电视台摄制的大型史诗电视剧《寻路》提供陶艺礼品支持。
2013年,在首届太原文化博览会上,盆罐村陶艺作品“蜗居”、“阿弥陀佛”获得“神功杯”银奖。
2013年,在武汉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中,韩克胜陶艺作品“三老观棋”、“百花瓶”分别获得铜奖和优秀奖。
2014年,在扬州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中,韩克胜陶艺作品“盘龙卷筒”获得银奖。韩克胜被授予“天津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盆罐村手工制陶被批准为天津市非遗保护示范基地。
2016年,盆罐村工艺制陶厂与天津商业大学签定合作协议,成为天津商业大学艺术院校实训基地。
2018年,与当地板桥中学签订协议,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实践基地,同年三月受邀到天津南开大学讲授非遗知识。
三、产业效益
盆罐制陶工艺在当地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一直是盆罐村村民的经济支柱,这一生产技艺是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的体悟和智慧的结晶。它在人们生活中一直富有实用和艺术鉴赏双重特色。它的文化内涵,为宗教学、民俗学、社会学、考古学以及宁河地方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盆罐村人,世世代代以制陶为生,其制陶技艺远近闻名,受到多家媒体和社会的关注,《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今晚报》以及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都相继报道,在国内国外产生了很大影响。2011年11月,在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盆罐村陶艺从不同侧面体现了浓郁的天津民俗文化特色,为天津展团荣获本届文博会最佳组织奖和最佳展示奖做出了贡献。2012年9月,参加了在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同年10月,参加了第二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2013年5月,参加了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受到海内外客商的欢迎。展会期间,韩克胜制作的陶器作品与美国达拉斯、台北、北京等地经销商签署了采购合同,成为国际市场的抢手货。2013年5月,“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天津市地方文化特色资源”非遗摄制组,将盆罐村制陶工艺拍摄成非遗文化专题片,在国家文化部专题网站上进行公益性传播。2015年6月,参加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2016年9月,参加在山东济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国内国外均产生了很大影响。
四、作品展示
举报/反馈

网信宁河

3.7万获赞 1.4万粉丝
讲好宁河故事,传播宁河好声音。
中共天津市宁河区委宣传部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