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青年马克思》中文海报
参考消息网5月7日报道由拉乌尔·佩克执导的传记影片《青年马克思》,于2018年5月5日在中国上映。影片讲述了从1844年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相遇,到1848年共同撰写政治经典文献《共产党宣言》的故事。
该片于2017年2月12日在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映,这次选择五四青年节后在中国公映,可谓是一次向中国青年们的献礼。
参考文化在观影中惊喜地发现,有许多年轻人前来观影:根据猫眼电影所提供的观众画像:年龄在20至29岁的观众高达58.4%(数据截至5月6日中午12时——本网注)。而且,男性和女性观众的数量基本持平。
电影《青年马克思》剧照
两位惺惺相惜的年轻人
《青年马克思》讲的是两位年轻人的故事。在电影中,他们不仅是人们熟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更是卡尔和弗里德里希。
在我们心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和社会学家,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宣言》的创造者,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导师、精神领袖,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而在这部电影中,导演通过艺术手法展现给观众的是:先于这些身份,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两位满怀抱负的年轻人。
他们所处的阶级大相径庭:《莱茵报》因撰文抨击普鲁士被迫停刊后,马克思和妻女迁居巴黎,生活十分拮据:买烟时讨价还价,女儿生病却无钱医治,拖欠他的稿费也无法付清。
恩格斯则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富家公子,其父亲在英国拥有十余家大型纺织厂。但恩格斯作为父亲工厂的代理人,对父亲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极其不满。被民主主义的政治思想所吸引的他,深入工人阶级以获得第一手资料。
他们对彼此的欣赏始于文字,始于思想。恩格斯熟读马克思的黑格尔哲学批判,马克思即便一开始“傲娇”地称恩格斯为“门外汉”,最后还是透露出他对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赞赏。
在困苦的日子里,马克思是依仗恩格斯的经济帮助才一次次渡过难关。他们是朋友,是革命同伴,是彼此的精神领袖,更是灵魂伴侣。
比姬·克里普斯在《青年马克思》中饰演燕妮
两段跨越阶级的爱情故事
《青年马克思》着了很多笔墨去描写马克思和恩格斯各自的爱情故事。
无独有偶,这两段爱情故事都跨越了金钱和阶级,可歌可泣。
出自德国名门望族的燕妮,义无反顾地爱上了马克思这个“无宗教信仰的犹太男孩”。即便婚后的生活再艰苦,燕妮也没有管家里要过一分钱。
家财万贯的恩格斯,却对父亲工厂中的爱尔兰青年纺织女工玛丽一见钟情。
这两段打破阶级壁垒的爱情故事,感动了很多在场的年轻女性观众。我们在银幕前看到的,不仅是爱情的可歌可泣,更是年轻人对于伴侣的理解和扶持。
燕妮并不是一个随波逐流的富家女,她的思想境界非同寻常。她曾给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取过一个名字:《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可见她对于马克思无产阶级事业的深刻理解。在马恩合著《共产党宣言》时,很多难以辨认的手稿都是她负责校对的。电影中马克思去邮局求职时,邮局人员对于其笔迹的否认也是一个小小的伏笔。
恩格斯在电影中是这样评价燕妮的:您真是一位非凡的女性。
而玛丽作为一个工人,也对恩格斯的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在布鲁塞尔帮助马恩与正义者联盟见面,在合著时点灯熬油,陪伴恩格斯。
如同《万物理论》不仅是史蒂芬·霍金,更是简·霍金的故事。《青年马克思》也是燕妮·马克思和玛丽·恩格斯的故事。
电影《青年马克思》剧照
笔杆子下的无产阶级革命
很多关于革命主题的电影通常侧重刻画战争的激烈与血腥,希冀从视觉上让观众直观感受到革命的波澜。
而《青年马克思》中的无产阶级革命基于“笔杆子”的力量,并没有战争画面的冲击,却依旧让旧世界的推翻和新世界的建立跃然于胶片上。
如同马克思在片头所阐述的那样:我不要软绵绵的战争,我要大刀阔斧!马克思手中的笔杆,就是他的刀枪。这杆笔如同真枪真刀一样锃亮,犀利无比。
《共产党宣言》至今还在不断被翻译和影印,如同电影片尾所评价的那样:“这是一部无法估量其价值的著作,资本论永不过时,随着其批判对象的发展而常读常新。”
今天,马克思和恩格斯理想中的共产主义,仍然被人类不断追寻着。而我们,也有责任和使命去重读这段历史。(文/孙之冰)
举报/反馈

参考消息

3845万获赞 220.9万粉丝
用外媒视角看中国、观世界
《参考消息》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