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在法国的法尔奈,有一个年近耄耋的老人躺在躺椅上,而他的边上,有他的朋友布朗,布朗告诉这位和蔼的老人,他和老人的几个朋友一起,打算在欧洲各地为老人建造纪念像,同意建造的国王已经有四位,分别是俄罗斯的女皇伊丽莎白、普鲁士的国王弗里德里、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三世、丹麦女王弗雷德里克五世,不过老人的祖国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却不愿意。
这位老人就是法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思想家、哲学家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笔名伏尔泰,以下称伏尔泰)。伏尔泰的出生可谓是个奇迹,落地的他是护士拍活的(有没有专业人士解释一下,为啥能拍活),当时的医生断言他只能活四天,不过医生的预言还是有点相关的,他死时虽然超过四岁,却也与四有关,84岁(1694-1778)。
伏尔泰(画像)
少年时就不用谈了,伏尔泰过得很舒服,因为他老爹是资本家,他妈是贵族,这样的家族在当时法国的巴黎,不算很牛,但上个贵族学校啥的也没问题。再加上伏尔泰在戏剧方面很有天赋,老师们对他好的不行。
转眼伏尔泰十九岁了,他被任命为大使随员,随大使去海牙公干,在这里,伏尔泰遇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女人,漂亮而又清纯的贵族小姐奥令波,此时的奥令波刚处于恋爱的空窗期,寂寞得无行,而伏尔泰能说会道,两人一见面就对上眼了。初恋往往是美好的,不过大多也是会失败的,因为伏尔泰是天主教徒,奥令波是新教徒,奥令波的母亲自己就是因为信仰不同跟老公分开的,她不希望女儿步自己的后尘,所以极力反对。
“亲爱的潘佩特(伏尔泰为奥令波起的雅号),我将永远爱你,虽然最不踏实的爱人也会这样说,但他们绝对不会像我这样完全的爱你,我不但爱你的人,还爱你的一切,包括你的缺点和优点”,这是伏尔泰写给奥令波的情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学学。
为了防止两人继续来往,奥令波的母亲把状告到了法国大使那里,而法国大使则把压力给了伏尔泰的父亲老阿鲁埃,阿鲁埃直接把伏尔泰拉回家软禁起来。几个月以后,在父亲的安排下,伏尔泰进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做见习律师,阿鲁埃希望儿子成为一名出色的律师,伏尔泰却和莫里哀一样,玩起了戏剧,在这里伏尔泰碰到了自己的第一个情人法国著名的诗人勒库弗尔。
路易十五(画像)
年轻人难免大胆和疯狂的,伏尔泰也一样,此时的法国老国王路易十四挂了,路易十五只有五岁,奥尔良公爵腓力二世为摄政王,腓力二世以前混迹于圣殿集团(一个法国贵族富二代玩的地方),而且表现得相当纨绔。伏尔泰也是其中的一员,当时,他十分看不起腓力二世,此时这个家伙居然鸟枪换炮,成为了摄政王,以伏尔泰的性格自然要讥笑一翻,这次他似乎闹得有点大,伏尔泰讥笑腓力二世跟自己的女儿有点乱。
摄政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伏尔泰被判流放,好在朋友苏里公爵帮忙,伏尔泰的这次流放过得很惬意,还碰到了他的第二个情人莉佛尔,莉佛尔相当的漂亮,性格还很开朗,这样的靓妞不知道伏尔泰怎么泡上的。
奥尔良公爵
伏尔泰流放以后没多久,他又秉性不改,继续讽刺腓力二世,这次后果更严重,伏尔泰被关进了巴十底狱,一个专门监禁法国名人的地方。虽然是坐牢,伏尔泰却过得很舒服,因为关在这里的都是大佬,法国政府可不敢得罪这些人。
在巴士底狱,伏尔泰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部大作《俄狄浦斯》,书上记载这部悲剧在巴黎公演时,连演四十五场,场场爆满,创下了历史记录,此时的伏尔泰才24岁,雨丝二十四岁工资好像才四千,伏尔泰却已经功成名就,差距差距啊。
1722年,阿鲁埃逝世,逝世前的阿鲁埃已经认可了伏尔泰在戏剧方面的才能,原谅了他以前的种种行为,父子毕竟是父子。1722年到1725年的这几年,可以说是伏尔泰过得最幸福的时期,他即有名又得利,在巴黎的上层社会混得如鱼得水。
伏尔泰与《中国孤儿》
1725年12月,是伏尔泰人生的转折点,他的出色得罪了法国一个很有权势的家族,伏尔泰被关进了监狱,而他的那些所谓贵族朋友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帮他,找不到帮助的伏尔泰没办法,只能向当时的国务大臣请求,允许他离开法国去了英格兰。
在英格兰,伏尔泰认识了牛顿爵士,伏尔泰为牛顿的才能所折服,在这里,他知道了力学定律,也知道了什么叫万有引力。伏尔泰还把牛顿的理论著作,用简洁的语言,深入浅出的翻译给了法国人民,牛顿因此在法国甚至整个欧洲变得更有名。不过伏尔泰后来又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牛顿的出名更大的原因是他有一个漂亮的侄女康特伊特夫人,康特伊特有一个干爹是英国的财政大臣。
《哲学通信》
在英国,伏尔泰完成了他的另一部著作《哲学通信》,虽然这只是一些私人之间的信件,伏尔泰也没有打算出版,结果被人偷偷的拿来出版。书籍出版以后,反响很大,洛阳纸贵不为过。但在当时的法国有些东西是不能说的,出版商被关进监狱,伏尔泰被通缉,《哲学通信》被列为禁书。
运气似乎一直陪着伏尔泰,当他无路可逃时,伏尔泰碰到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位情人夏德莱侯爵夫人(以下称爱米莉)。夫人的父亲和伏尔泰的父亲是至交,而她和伏尔则很早就认识。爱米莉是难得的才女,精通物理、数学、天文学、还会三种外文,在她的一生翻译过不少牛顿的著作。爱米莉很爱慕伏尔泰,一听到伏尔泰有难,马上就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伏尔泰能够过来陪她。
夏德莱侯爵夫人
伏尔泰可不是傻子,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在夏侯德公爵的领地西雷庄园同居。这里雨丝要说下夏德莱侯爵,这位爱米莉心中最好的丈夫,他不但不反对老婆偷情,还允许伏尔泰和爱米莉住在一起,甚至于当伏尔和爱米莉闹矛盾时,他还当两人之间的调停人,当伏尔泰得罪法国,不能回庄园时,他也设法解救。后来爱米莉怀上了另一个情人圣朗倍的孩子,爱米莉和伏尔泰仅仅弄了个简单的计策,他又成了接盘侠。这个丈夫真的是天下少有,应该是绝无仅有。
1736年,为了尽早结束自己被通缉的命运,伏尔泰结识了还只是为王子的腓特烈二世,并且费尽心思的讨好他,为腓特烈改他那狗屁不通的诗作,违心的不管好坏都赞扬一番。付出还是有回报的,腓特烈受桃报李,当伏尔泰因《摩登人物》再次逃亡时,腓特烈救了他。当伏尔泰感到快要步入晚年,希望有个稳定的生活时,腓特烈和他的关系使得伏尔泰受宠于法国的宫廷。
蓬巴杜夫人
在法国宫廷的这一年,伏尔泰新增了两个情人,她们都是路易十五的情人,分别是夏多罗夫人和蓬巴杜夫人。蓬巴杜夫人是个很牛的人,她在路易十五的心中地位很重,路易十五的很多政策都是受她的影响,伏尔泰在蓬巴杜夫人的帮助下,被任命为宫廷史官,年俸2000法郎,后来还在她的帮助下成为了法兰学院的院士(其实凭伏尔泰的才能和声望,早就应该是院士了,可能是因为他得罪了太多的贵族,一直没能入选)。
正当伏尔泰风声火起时,一个不小心,他得罪了法国的王后,没办法,伏尔泰只好和爱米莉一起逃到了枫丹白露,又开始了逃亡的生活。后面伏尔泰回忆起这段在宫廷的日子,觉得很丢脸,认为失掉了自己的尊严。
逃亡以后不久,伏尔泰结识了法国王后的父亲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坦尼斯瓦夫一世想换掉他的情妇布弗列夫人,他认准了爱米莉,这位虽然已经年近中年,却风韵犹存的美少妇。伏尔泰的想法则是想通过坦尼斯瓦夫一世改善与法国王后的关系。布弗列夫人对此也很满意,因为她喜欢伏尔泰,甚至于很妒忌爱米莉跟伏尔泰的亲密关系。布弗列夫人还有另一个情夫圣朗倍,圣朗倍又因为敬仰伏尔泰勾引爱米莉,爱米莉因此爱上了圣朗倍。这里面的关系各位理得清不?贵圈真的很乱。
伏尔泰与卢梭
伏尔泰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个决定断送了爱米莉的生命。因为伏尔泰已经年老,而爱米莉还年轻,爱米莉虽然心中最重要的还是伏尔泰,却同时爱上了圣朗倍,还怀上了他的孩子,在生完孩子后不久,爱米莉就病逝。
情人的逝世对伏尔泰的打击是巨大的,爱米莉就是伏尔泰的左右手,他们生活在一起十六年,互相之间已经默契到分不清彼此,伏尔泰的很多作品都受到过爱米莉的影响,每每关键时刻,爱米莉的建议就是伏尔泰的决定。伏尔泰的一生,虽然没结过婚,情人却无数,他真正爱的,一辈子记得的也就只有爱米莉。
为了减轻失去爱米莉的痛苦,在葬礼结束以后,伏尔泰就离开了西雷,终其一生再也没有回过,直到死后,他才遗言把尸体葬在西雷,他想永远陪着自己的爱人兼朋友爱米莉。在这个时候,伏尔泰又搭上自己的外甥女德尼夫人。
伏尔泰(雕像)
1778年5月30日,84岁的伏尔泰油尽灯枯,病逝。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为了能够在死后有一个好的安葬之所,伏尔泰向教会屈服过,但最终没有得到教会的认可。亲友们把伏尔泰的尸体运到了离西雷不远的香槟省。十二年以后,法国国民议会把伏尔泰的遗骨运回葬在了法国的先贤词,还为他举行了国葬,并把他的遗骨安葬时定为国家的正式节日。
雨丝整理了一下,伏尔泰有记载的情人有奥令波、勒库弗尔、莉佛尔、爱米莉、德尼夫人,其他没有记载的情人更是数之不清。不过大多数的诗人,作家好像都这样,因为他们会浪漫,也会说话,什么事情一到了他们的嘴里就变得妙不可言,也怪不得女人们会喜欢。除了情人多以外,伏尔泰的一生民十分的疯狂,他从不怕得罪人,像法国国王,法国王后,法国摄政王、普鲁士国王,法国的贵族,每一个他都得罪过。
伏尔泰(画像)
抛开这些八卦不说,伏尔泰在文学方面的贡献真的是很多人拍马都赶不上,他还特意把元代悲剧《赵氏孤儿大报仇》改编为《中国孤儿》,原因是为了反驳另一位大家卢梭的文明无用论。终伏尔泰一生,有记载的著作有:《俄狄浦斯》、《亨利亚特》、《哲学通讯》、《查理十二世》、《布鲁图斯》、《小大人》、《路易十四时代》、《风俗论》、《奥尔良少女》、《摩登人物》、《苏格拉底》、《穆罕默德》、《纳瓦尔公主》、《丰特诺瓦》、《中国孤儿》、《天真人》等,还有很多没有出版的短篇小说,虽然这些小说在很多人看来写得不错,伏尔泰却觉得他们很低级,不愿意留世。
举报/反馈

史路雨丝

5282获赞 1万粉丝
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