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寂寞的红酒
爱尔兰和英国是欧洲西部的两个岛国,两国隔海相望,是一衣带水的邻居。不过这对邻居虽然离得很近,但关系却不怎么样,尤其是爱尔兰人,非常讨厌英国人,甚至可以说恨英国人。二战时,爱尔兰甚至因为憎恨英国差点加入轴心。那么爱尔兰人为什么那么讨厌英国人?
关于爱尔兰和英国的恩怨,要从中世纪说起。在中世纪以前,爱尔兰人一直生活在爱尔兰岛,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公元5世纪,基督教传到了爱尔兰人,爱尔兰成为欧洲天主教的重要传播区。由于和欧洲大陆相隔较远,所以爱尔兰的天主教长期游离于罗马天主教之外,成为欧陆天主教之外的一块飞地。12世纪,英国人从教皇那里取得了对爱尔兰的最高宗主权,随后以“重建爱尔兰社会秩序”为由不断入侵爱尔兰。尽管爱尔兰人奋起反抗,但由于实力相差悬殊,所以被迫向英国屈服,承认了英国的宗教统治权。
随着英国人势力的不断扩大,英国人对爱尔兰的野心不断膨胀,因此不断向爱尔兰渗透,并在沿海地区进行殖民统治。由于英国人大肆掠夺爱尔兰人的土地,并在爱尔兰推行宗教改革,激发了爱尔兰人的强烈反抗。英国人对爱尔兰人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并将他们赶往偏僻的内地和南部地区。面对英国的暴行,爱尔兰人不得不向教皇求助。1580年,罗马教皇联合西班牙对爱尔兰进行远征,试图解放爱尔兰,但遭到了失败,爱尔兰人最后的希望破灭。英国人击败来自欧洲大陆的天主教援军后,很快变本加厉的入侵和压榨爱尔兰人。1603年,英国通过“九年战争”彻底将爱尔兰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但爱尔兰人却始终没有向英国人屈服,反抗浪潮不断。
1845-1850年,爱尔兰爆发了著名的“马铃薯瘟疫”,爱尔兰人赖以为生的马铃薯大幅度减产,很多地方甚至绝收,爱尔兰人生活无以为继,面临着饥饿和死亡的威胁。但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英国人无动于衷,不仅自己救援不力,而且还在灾荒中投机倒把。来自美洲等地的运粮船虽然在爱尔兰停靠,但没有一袋粮食发给饥饿的爱尔兰人。在爱尔兰受灾期间,爱尔兰居然成为粮食净出口国。由于英国政府的不作为,上百万爱尔兰人在这场大饥荒中死亡,超过250万的爱尔兰人漂洋过海逃往美国,成为美国廉价低等的“贱民”。在这场大灾荒中,爱尔兰损失了近半的人口。对于爱尔兰人而言,这绝对是一场巨大的灾难。爱尔兰人在这场大饥荒中彻底和英国人决裂,走向了英国的对立面。大饥荒促进了爱尔兰人的民族意识觉醒,爱尔兰人的反抗因此愈发激烈。
由于爱尔兰人的反抗一浪高过一浪,英国人被迫在1921年给予了爱尔兰自治邦的地位。尽管爱尔兰人并未完全脱离英国,但取得了和澳大利亚、加拿大相同的自治权,已经和独立国家相差不大,爱尔兰人不再任由英国人摆布。二战爆发后,爱尔兰人为获得彻底的独立,打击报复英国,因此积极向德国靠拢,成为铁杆的亲轴国家。不是美国和英国警告,爱尔兰很可能会加入轴心国集团。尽管爱尔兰没有加入轴心国,但爱尔兰拒绝向英国提供各种便利,禁止爱尔兰人帮助英国人。数千名爱尔兰人因为参加了英军,回国后遭到爱尔兰政府的逮捕和审判,并被剥夺了养老金等福利待遇,爱尔兰人对英国人的仇恨可见一斑。
二战结束后,由于英国在世界各地的殖民体系崩溃瓦解,爱尔兰人趁机脱离英国。1949年,爱尔兰宣布成立共和国,退出了英联邦,获得了彻底的独立。不过,爱尔兰虽然获得了独立,但英国人仍然霸占着北爱尔兰地区,双方为北爱尔兰地区的归属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北爱尔兰问题是两国之间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尔兰史》、《欧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