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清明其实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和春分、谷雨、立夏这些节气并没有什么不同。自从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设立了寒食节以后,因为寒食节刚好是清明这个节气的前一两天(历法不同,说法也不同),随着时代的变迁,清明节慢慢的取代了寒食节的地位,演变成了我们今天的清明节。要想知道其中缘由,我们不妨先来重温一下介子推和寒食节的故事。
清明节 话说当年晋文公重耳当年因为他父亲晋献公的“骊姬之乱”被迫流亡到翟国,并在那里生活了十二年。晋献公死后,他的弟弟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做了晋国国君,是为晋惠公。这个晋惠公因为害怕素有贤名的哥哥重耳会威胁他国君的位置,于是就派杀手到翟国去暗杀他,得到消息的重耳不得不又开始了新的流亡生涯。
骊姬之乱 杀手来得突然,重耳也逃得很快,他带着狐偃、赵衰、贾佗、魏犨、介子推等几个亲信随从从翟国逃亡出来后,发现匆忙之间连盘缠都没有带!一路颠簸来到卫国境内,卫国国君卫文公是个目光短浅的人,对他们没什么兴趣!于是重耳他们在卫国没有得到的一丝援助,钱财、食物都没有得到补给,只好再度起锚。一路走到了五鹿(今河南濮阳东南)时重耳饿得实在没有办法,就向沿途的村民讨要点吃的,村民看到他那落魄的样子,就给了他一块土让他吃,重耳很不高兴,伸手要打人!赵衰安慰他说:“这是上天要赐给我们土地啊!说明我们复国在望!”重耳才收起手改为拜谢村民,还把土块装到车里。
逃亡的重耳等人 一行人又只好继续往东走准备投奔齐国,大伙饥肠辘辘,再不弄点东西吃真的只能吃土了!重耳一代公子哪里受过这种苦,没过多久就真的饿晕过去了。为了让重耳活命,随从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重耳果然慢慢恢复了一些体力。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大受感动!最后他们到了齐国境内,重耳收到齐威王的礼遇,大伙才安顿了下来!
介子推与清明节 七年以后,重耳回到晋国即位为晋文公,举行了复国封赏大典,原来跟随他逃难的人,一下子都加官进爵,成了晋国显赫一时的人物。封赏之中唯独不见介子推的名字,原来介子推是个性格耿直而且淡泊名利的人,他早就带着母亲到绵山隐居去了。
介子推和其母亲雕像 晋文公感念当年介子推的“割股奉君”,想要请他出山为官,以报答他的恩情。经过一番打听后,晋文公带着一般文臣武将来到绵山寻找介子推,但是一连找了好几天也没有找到他。这时,有人建议说:“介子推最孝顺。如放火烧山,他一定会背着老母亲跑出来。”于是晋文公便下令烧山,一连几天,大火才灭,可是,介子推始终没有出来,晋文公派军士搜山,只见他们母子二人相抱在一起,死于大树底下。
介子推母子二人死于树下 晋文公后悔万分,他把介子推安葬在绵山之下,并为他建立祠庙。烧山那天,正是清明节气前一天,于是晋文公下令将以后每年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禁烟止火,只吃冷食,以寄托哀思。从此以后,我国北方各省,相沿成俗,年年都过寒食节。
寄托哀思 秦汉时期,寒食节慢慢增加了扫墓的习俗,因为和清明这个节气很接近(就差一两天),久而久之,到了唐代两者便已经合二为一,形成了我国现在的传统节日——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