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顾名思义是熟识的好友建构的一个圈子。现代有同学圈、政界圈、商务圈、医药圈、教师圈等,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小圈圈。虽然这些小圈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友谊以及团结和谐,但是也出现了传销圈、山西帮等社会不和谐的负能量的政商圈子。
从古至今,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期间,离不开同学的友谊,对青春期的你影响深远,尤其是刚步入社会的你,更离不开朋友的帮助和支持。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在闲暇时光,茶余饭后,和朋友经常讨论“人脉”、“圈子”、“正能量”等这些词,友人更毫不掩饰说:“一个人在现代的社会拥有好的情商,可以让你在社会上混的风生水起,反而当年在校园里的学霸在社会上的表现平平”;我虽不敢苟同,但也从侧面说明了在校园是个人的挑战,而进入社会是团队的协作精神。
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就是选择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拥有一个正能量的朋友圈,自然也会被各种人的优点所激励,变得越来越好。最近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尤其是夜深人静,泡上一杯好茶,翻阅《益阳彭氏族谱》,探究先祖彭汝砺(北宋大臣)的人生轨迹。
北宋大臣彭汝砺,出身江西饶州吏门,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学识渊博,志向远大。在他的带领下,大哥汝霖,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丙辰科进士,官至御史,显谟阁待制等;弟弟汝方(益阳彭氏始祖)宣和初(1064~1067年)进士,官衢州刺史。一门三进士,在当时江西鄱阳传为佳话。
一个人的朋友交际圈,往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甚至人生成就。而北宋状元彭汝砺的人生经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彭汝砺:(1041—1095年)字器资,江西饶州鄱阳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治平二年(1065年)乙巳科状元。历任保信军(治所在今安徽省合肥市)推官、武安军(治所在今湖南省长沙市)掌书记、潭州(治所在今长沙市)推官、国子直讲、大理寺丞、太子中允、监察御史、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兵、刑、礼三部侍郎,吏部尚书、枢密都承旨(副宰相)。
无论你处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都有一定的朋友圈。下面我们从彭汝砺的人生轨迹来寻找。
彭汝砺少年时代(彭汝砺少年时代(读书时期)的朋友圈
彭汝砺家境贫寒,父亲为饶州郡的一位小职员,勉强维持家计,无力供小孩读书。时逢(相当于现在的上饶市市长)范仲淹,见其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遂推荐到州里学堂免费就学;后又推荐到(北宋湿法炼铜家)家族所设学堂,继续深造,其间与张潜、熊本、程节、等同学一起求学,并结为好友。当时理学盛行,张潜同学又资助他去眭州桐庐(今浙江省桐庐县)倪天隐(北宋理学大师)处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治平二年(1065年),彭汝砺考中状元。
引路人—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1025年进士及第,历任兴化县令、秘书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饶州知州、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兵部尚书、参知政事。
恩师—倪天隐:北宋桐庐(今浙江省桐庐县)人,号茅冈。北宋初年理学大家。
张潜(1025~1105年),字明叔,今江西省德兴市银城镇吴园人,北宋著名的湿法炼铜家。宋绍圣年间(1094~1098年)写成湿法炼铜专著—《浸铜要略》,他的湿法炼铜,堪称中国冶金和化学史上的一大发明。
熊本(1026~1091年),字伯通,鄱阳县人。1046年中进士,历任建德县知县、秦凤路都转运使、桂州知州兼广西经略使、、吏部侍郎。
程节:进士及第,历任秘书丞、集贤校理、同知邵州、、桂州知州兼广西经略安抚使。
刘正夫(1062~1117年),字德初,衢州西安人。北宋大臣、书法家。元丰八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工部尚书。宋徽宗政和六年,特进少宰,封康国公,追谥文宪,赠太保,再赠太傅。
彭汝砺基层为官的朋友圈
彭汝砺中状元后,有10年在地方为官。在任保信军节度推官时,邀请恩师倪天隐到那里讲学,继续以学生身份向倪天隐学习。期间与地方同事汪汾、程嗣隆、俞希旦、钱穆甫、梁晦之、俞瑊等有广泛的交游。在这10年,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并与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接到赴京城的调令,在数九寒天,在冰天雪地时,老百姓十里相送,依依不舍。
汪汾:安徽旌德县人。1060年,进士。曾任延城县知县。程嗣隆:北宋著名理学大家程灏之子。1050年,进士。俞希旦:丹徒人。1034年,进士。曾任知亳州、、赠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知澶州等。钱穆甫(1034~1097年):杭州临安人。曾任江苏省如皋县令。梁晦之:曾任江西浮梁县令。俞瑊:字君玉,溧水人。1049年,进士。历任、屯田员外郎、知壁州、知琼州。
彭汝砺京城为官与新党、旧党的朋友圈
1074年,北宋宰相王安石看到彭汝砺所著的《诗义》,大加赞赏,特提拔入朝,正式进入京城为官,开始了20年的京官生涯。
在北宋中期,出现了激烈的党争,自此敲响了北宋灭亡的丧钟。从史料来看,彭汝砺与新党的王安石、、、舒亶等密切,交情颇深;同时又与旧党、、等交往很好。
伯乐—王安石(1026~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家。北宋丞相,新党领袖。1042年,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1069年,参知政事,1070年,拜相,主持变法。代表作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
曾肇(1047~1107年):字子开,建昌南丰人。北宋政治家、。1067年,进士及第。历任礼、吏、户、刑四部侍郎和中书舍人。著有《曲阜集》、《西掖集》、《内制》、《外制》、《宸章》、《奏议》。在彭汝砺亡故后,他还痛作《彭待制汝砺墓志铭》,以寄托无限的哀伤之情。
陆佃(1042~1102年):字农师,号陶山,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祖父。1070年,进士。历任蔡州推官、国子监直讲、中书舍人、给事中、礼部侍郎、尚书右丞,转左丞(副宰相),后追封楚国公。著有《陶山集》等。
范纯仁(1027~1101年):字尧夫,谥忠宣,北宋“布衣宰相”。范仲淹次子。1049年,进士及第。历任襄邑知县、同知谏院、庆州知州、成都路转运使、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宰相、观文殿大学士。著有《范忠宣公集》。在1086~1094年期间,力排众议多次举荐彭汝砺,担任朝廷要职;这段时间党争激烈,因彭汝砺刚正不阿,正直敢言,范丞相纯仁在各方面极力保护;他的庇护只是让朝廷能够多一位“中直之士”,多一位“能干之臣”。
程颐(1033~1107年):字正叔,洛阳伊川人,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著有《》。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1057年,进士及第。曾任黄州团练副使、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著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在文风盛行时,彭汝砺经常与黄庭坚、秦观等苏门成员举行文会、诗会,常以互相酬唱,后人誉称“元祐十六”。
综观彭汝砺一生,他交游广阔,他的朋友圈几乎是高大上,涉及文化界大豪、政界名流、学术大家、产业大咖等。从的人生轨迹来看他的朋友圈,他的起步、发展、巅峰三个阶段,各个阶段有朋友的鼓励、支持和帮助。朋友圈改变了他不一样的人生,同时他也潜移默化的改变了朋友的人生。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他文思泉涌,《易义》、《诗义》、《鄱阳集》等五十卷著作相继问世,其中《鄱阳集》十二卷已编入《四库全书》,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